什么是文化诊断学?

曹政钧 原创 | 2011-02-17 14:31 | 收藏 | 投票

什么是文化诊断学?

本文由曹军根据《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学习辅导资料编写

 

 

问:“什么是文化诊断学?”

答:文化广义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诊断学在医学上是运用医学知识对疾病进行分析诊断的一门学科,把文化和诊断学统一在一起,在字面上讲,就是要创建一门分析和诊断文化现象的学科。

其实,文化是个大杂烩,其中有先进的和落后的,美好的和丑恶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空前快捷,也空前的自由和混乱,各种伪文化、非文化,反文化、健康文化、不健康文化、亚健康文化都披上文化的外衣从事非文化的勾当。很多人迷失在知识的海洋,分不清文化的真、假、善、恶、美、丑……以至于当一个人接受了腐朽观念就可能出现腐败的行为,当一个人接受了邪恶观念就可能产生邪恶的行动。文化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文化的混乱必定会带来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安,反过来又会诱导人们内心的迷惘。好的文化可以引导正确的行为,坏的文化可能会产生误导。即使是好的文化其中也可能存在不好的因素,并可以根据其程度的不同做出健康和亚健康的分析诊断。即使伪文化和反文化其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有价值的因素,并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批判取长补短。因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文化越来越需要诊断。

以文化创造力为核心,以合理性为导向,以真理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多元化统一为原则,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驾驭能力为根本,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诊断,并对文化创造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文化诊断学。由于文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要想对文化做出科学诊断必须提高思考力水平,因此,建立思维体系、完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对象化能力是文化诊断学的基本前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文化诊断学创立者曹政钧先生一再强调说:“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

从另一方面来讲,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供给,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对什么样的文化产生共鸣,从而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需求。当人们具有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形成对文化的正确态度,从而产生对文化的健康需求,这种健康需求必然的促使文化的健康发展。但当人们缺乏对文化的分析诊断能力,就会迷失在文化和知识的海洋,文化创作就会以低俗和媚俗的方式来满足人们迷乱的需求,文化发展也就失去了健康环境和健康的需求。文化需求是文化创造的源头——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诊断学也是培育和提升人们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能力的一门学科。关于这一点,《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在线学习中有详细阐述。

问:“为什么要创建文化诊断学?”

答:诊断文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建立文化诊断学。例如,企业文化需要诊断,否则不合理的企业文化将窒息企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诊断,否则复兴中国文化可能会演变成复古中国文化;科学文化需要诊断,否则科学的发展有可能脱离或偏离人类价值体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使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知识具有量大、快速、杂乱的特征,并且泥石俱下、鱼龙混杂。所以,《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说:文化的发展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自由环境,但是,假如类似色情、暴力、邪恶等文化现象象毒草一样在文化的花园中不受限制地疯狂蔓延,那么,百花的开放会不会受到杂草的侵害?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要培育出好的花圃、种出好的庄稼,必须甄别田间杂草,否则庄稼地里就会杂草丛生而成为荒蛮。在这个意义上说,一种无序的文化繁荣和混乱的思想活跃,带给人们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精神的疲惫和理性的迷茫。当前,由真理困惑和价值迷失导致的思想迷惘和文化混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此,我们开创并力行一门新型学科——文化诊断学。我们认为在文化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文化的评价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经验和权威者的声音,而应该建立这样的一门科学,使之具有学科的性质,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自觉运用……

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关于文化发展和文化评价的科学体系,使之具有学科的性质,否则,文化只能是政府豢养的小妾,受宠的时候到处撒泼,失宠的时候如同乞丐。受宠与失宠——文化也常常会因为“官逼民反”或者愤怒和仇恨而促使他们逐渐向某种邪恶势力演变。对于文化,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人们就会用政治需要去评价。那么,文化的命运就掌握在政治者的手中。这时,强势就会压倒真理,刀枪就会主宰正义,而无辜民众就会成为政治斗争和文化运动的牺牲品。无论是古代的焚书坑儒,还是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或者前不久流行的***功,以及当前的“愤青”现象,都不同程度的说明了这一点。

不能用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作为评判另一个国家的价值标准;不能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尺评判别的民族文化;也不能用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做标尺衡量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更不能以一个政党和一种主义为标尺评判别的政党和别的主义,否则就会导致作用与反作用,诱发文化冲突和矛盾纠纷。爱,能够创造一种文化;恨,也能创造一种文化,政治宣判不是评价文化的合理手段,它只能制造愤怒和仇恨,使更多无辜者成为文化冲突的牺牲品。必须超越狭隘的政治利益,站在时代的统一性要求上分析和评价文化。必须洞悉真理结构,站在真理的结构完整性和关系完善性要求上分析和评价文化。必须理解价值的多元化,站在多元化统一的原则要求上分析和评价文化。必须以合理性为导向,在抽象与具体的统一性关系中分析和评价文化……要想使这些理论、方法和原则更加科学和规范,更能体现文化发展规律的需要,我们需要创建一门新的学科——文化诊断学。

文化需求是文化创造的源头,从另一个方面讲,即从提高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和建立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增强思维的对象化能力、培养人们对文化的健康需求,提升人们欣赏文化、诊断文化、借鉴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等这些方面,也需要建立一门学科,才能系统的提高人们的这些能力,进而产生对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健康需求。要培养和提高一个人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必先提高他的思考力水平,要提高他的思考力水平,必先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由此需要形成一套科学而系统的方法,从而需要建立一门严谨的学科——文化诊断学。

问:“文化现象包罗万象,如何进行文化诊断?”

答:曾经有一位教授这样问:“学术上连文化的定义都很难统一,怎么可以对文化做出诊断呢?”这个问题也有不少人通过不同的方式问过我。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做出解释。因为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根源,只要抓住了它的根本和根源就可以对事物的本质做出分析和判断,文化也是这样。因此我回答说:“不是不能对文化做诊断,关键是如何给文化做诊断”。

拿文化来说,尽管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五花八门的内容,但是任何可以称作文化的现象,它在源头和根本上都与人的活动分不开,脱离了人的活动和人的对象化过程,任何现象都不具有文化的本质。而人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不能脱离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理所当然的成为文化的根源和根本。

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由于思考力水平制约着行动力水平,进而决定了创造力水平;思维方式决定着行为方式,进而决定了实践方式,因此,只要对一个人的思考力水平和思维方式做出诊断,就能够从根源和根本上对他的创造力水平做出诊断,文化诊断学通过思维体系完整性、思维方式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能力诊断人的思考力水平、行动力水平、创造力水平,进而对文化载体做出分析诊断,最终达到对文化的分析和诊断。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说:“当一种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在创造力体系上不完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时,作为文化诊断学,可以根据其程度的不同,做出健康或亚健康的诊断结论,并且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当一种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目标不合理、方法不可行、组织不协调,作为文化诊断学可以根据其程度差别做出健康或亚健康的诊断结论,并且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其实,文化从本质上可以分文化知识、文化创造和文化借鉴三种基本样式,文化诊断学也分为:对文化知识的诊断;对文化创造的诊断;对文化借鉴的诊断。其中,文化创造最为关键。只要抓住了文化的创造力本质,掌握了思维方式和思考力的对象化规律,就能够对文化作出科学诊断。既然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那么抓住了创造力的结构和创造力的对象化过程,就能够抓住文化的核心和关键,至于文化的知识体系及其表现样式,则具有日映影随、水到渠成的特征。对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有系统论述,并把企业文化作为诊断对象,介绍了一套诊断步骤和诊断方法。

  问:“诊断文化的标准是什么?”

  答:我们发现,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很容易混淆论证和认证的关系。事实上,论证是分析对象在真理相对性条件下的合理性,认证则不然,只要符合标准就能够通过认证。认证以标准为主体,对象为客体,对象必须符合标准的需要才能通过认证;论证则以对象为主体,“标准”为分析工具,对象符合自身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即为论证。一字之差,意义相差很大。文化诊断学对文化的分析诊断属于论证,不属于认证,只有首先在思想上清楚了这一点,然后才能具体理解诊断文化的所谓诊断标准并加以灵活运用。在此,我先介绍文化诊断学的四个关键性的内容,这四个关键能够帮助人们把握好从事文化诊断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向,至于文化的“诊断标准”,实质上属于论证方法,它涉及到具体分析和灵活运用,我们将通过在线学习这个思想交流平台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那么,把握文化诊断学的四个关键性的内容是:

(一)创造力是文化诊断的核心内容 

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在人的对象化过程中,创造力是最本质的东西,无论是文化创造还是文化欣赏都需要体现相应的创造能力,因此,文化是由创造力决定的。不管文化现象如何复杂,抓住了创造力这个核心就抓住了文化的本质,如果放弃了文化的创造力本质,人们就可能会迷失在知识的浩瀚海洋,被文化表象和文化创造的虚拟世界所迷惑。《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指出了创造力的五个基本结构和四大基本关系,只要把握好其结构完整性程度和关系完善性程度,就能够抓住文化创造的灵魂,进而根据其程度差别对文化做出健康、不健康或亚健康的诊断。

(二)合理性是文化诊断的基本导向  

所谓合理性,它是文化诊断学价值思维方法论的重要概念和分析方法。《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176页指出:在内容上:合理性=合社会性+合必然性+合主体性;在形式上:合理性=真+善+美;理解其中各自的内涵及其统一性关系,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具有重要意义。要对文化做出诊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否则,对不同的文化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会失去文化融合能力。而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取决于他对合理性的把握能力和把握程度。

在文化诊断上,一种文化是否合理,首先要分析这种文化的合社会性程度。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一种文化具有反社会性,那么这种文化就不具有合理性;其次要分析这种文化的必然性程度,如果一种文化观念和创造活动违背了客观必然性,与世界的规律和发展方向背道而驰,那么这种文化就不具有合理性;然后要分析这种文化观念和创造活动与创造主体的价值需求是否统一,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创造活动与自己的价值需求自相矛盾,那么这种文化也不具有合理性。因此,一种文化表现在合社会性、合必然性、合主体性关系上的统一性程度,决定了该文化的合理性指数,据此,可以对文化作出健康、亚健康或不健康的诊断结论。文化合理性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也可以从静态学和动态学两个方面对文化进行分析诊断,详细诊断方法《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在相关章节中有具体论述,在此不做重复。只要掌握了这套系统的分析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其统一性程度和合理性指数对文化的价值本质做出诊断,并在诊断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思考力的对象化过程。

(三)多元化统一是文化诊断的基本原则  

文化诊断学并不是对文化搞一刀切,也不是文化独断主义,更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党的文化,而是通过提升思考力水平,在价值思维方法论和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统一的文化格局。由于不同的创造主体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因此在思维方式和价值需要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形成了不同的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形成的文化差异只要不违背合理性法则,那么这种文化就不同程度的具有文化的合理性——可以根据该文化自身的合理性指数进行科学分析。只要该文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就是文化诊断学所说的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正确的思想能引导人,错误的观念也能反省人,关键是如何界定和判断它的正确与错误。如果一种文化的合理性指数低于30%,那么,就可以根据其合理性指数的大小对该文化作出伪文化” “反文化或不健康文化的诊断结论。事实上,伪文化、反文化、不健康的文化也属于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面教材,对于它们,应该用文化诊断学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界定(而不是行政处罚和政治宣判),以便使它们能够通过另外的一种方式促使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错误的文化如果采用错误的处理方法,那么,无形中就创新了一种更加错误的文化。

对文化的健康程度作出科学判断,并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法,以形成多元化统一的文化发展格局,这是文化诊断的价值所在。这里所说的统一,指的是在多元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文化整体,其整体的和谐程度、有序化程度、可沟通性程度、互补性程度、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作用,是评价多元化统一的关键。关于这一点,《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在关于“真理结构”的章节中已经做过方法论上的阐述。

(四)提升思考力水平是从事文化诊断的基本前提  

要想对文化做出科学诊断,必须具备相应的思考力水平,因此提高思考力水平是诊断文化的基本前提。《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其中,运用时空扫描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维深度;通过合理性分析可以提升对事物的认识高度;通过时空制衡分析可以延伸对事物的认识广度;运用文化诊断学“十字口诀”能够增加思维速度;借助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可以使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完善;掌握思考力三要素理论及其运用方法可以提高思维的对象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思考力和理解力水平,然后才可能在文化诊断学的要求上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诊断能力,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分析能力、领悟能力、诚性品德才能满足诊断文化的需要,这是从事文化诊断的基本前提。

问:“文化分析学”和“文化诊断学”,用哪个名称更科学?

答:有人认为,真理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也有不确定性,因此“文化分析学”比“文化诊断学”的说法更科学。类似这样的提问和建议我们收到了很多来信,在此,我们感谢广大朋友对文化诊断学的支持和关注。

很多抽象的问题争来争去,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都是因为脱离了具体条件造成的。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论就会发生改变,由此造成了结论的不确定性。假如条件确定了,其结论也就能够得到确定。其实,在实践关系中,环境和条件都具有确定性,每一个具体的人,其思维和行为都受到具体的条件限定,因此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存在确定性,根据其力度、适度、量度、角度关系,可以在文化上做出健康和不健康的诊断。文化诊断把创造力作为诊断文化的关键,因此就在这种特定的意义上产生了文化诊断学。曹政钧先生说:“一旦相关的所有条件都被限定了,那么,其合理的结论就是确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同时也虑到评价文化应该具有的强度,所以,我们认为“文化诊断学”比“文化分析学”更适合时代的需要。

总之,当我们采用抽象方法在定性的意义上分析文化,由此形成的学科可以称作“文化分析学”;如果我们采用具体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做到定量意义上的分析文化,那么,由此形成的学科可以称作“文化诊断学”。

问:“教授经常提到‘驾驭文化’这个词,请问如何理解?”

答:关于‘驾驭文化’,首先我们要理解文化的含义,理解其中的主客体关系,其次才能正确理解驾驭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是有“文”和“化”两个方面组成,如果偏重于“文”的方面来理解,那么文化可以做名词理解。“文”可以和“纹”相通,一切文化迹象、文化印记和文化载体,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语言符号系统都可以划归在“文”的范围,这些内容基本上包括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部类之中。如果偏重于“化”的方面来理解,那么文化二字可以在动词上加以理解,“化”即教化、运化、化育、创造的意思。在文化诊断学的分类中,前者(也就是“文”)属于文化知识范畴,后者(也就是“化”)属于文化创造和文化借鉴的范畴,二者的统一组成了文化的内在机制,其中也构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了文化的主客体关系。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任何人都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把握的,离开了思维主体(创造主体),或者超越了思维主体,当文化仅仅以载体的方式单独存在的时候,文化是没有生命的。也就是说,文化是在思维主体和文化载体的统一性关系中形成的特定认识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和把握方式,当思维主体具有特定的认识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和把握方式,即使是自然界的一片绿叶,也具有文化的情感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反之,当一个人不具有文化的认识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和把握方式,即使是最具有价值的文物,在他的眼里也不具有文化的属性。即使最优美的诗歌和最经典的文章,对于不会欣赏的人来说也不能产生文化的作用。因此,思维主体的认识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和把握方式,赋予了文化的灵魂和生命。

这里,只要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我们关于文化的思考就可以继续深入,这个基本结论就是:文化是有生命的,文化的生命离不开思维主体与文化载体之间形成的主客体关系。

一旦理解了文化的主客体关系,那么就不难理解在这种主客体关系中必定存在文化的驾驭与被驾驭关系。当“自我”被文化驾驭的时候,“自我”是文化教化的对象,这时候,文化对“自我”来说属于一套知识体系,“自我”必须按照这套知识体系规定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通过考试合格得到承认。在一般人看来文凭似乎代表着文化——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就是通过灌输一套知识体系达到教育的目的,并通过文凭肯定文化。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自我”是被客体化了的,因而是被文化驾驭的对象。学历和文凭越高,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被文化”的程度越深。

当“自我”成为文化的主体,并形成对文化的驾驭能力,这时候,文化不一定表现为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是体现为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质。如果给这种文化下一个定义,那么,文化是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定方式,也就是说,文化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自我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方式、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创造方式。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必须学习和借鉴,在学习借鉴过程中,以及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文化的驾驭能力。

在被文化驾驭的关系中,文化是主体,“自我”是客体;在驾驭文化的关系中,“自我”是主体,文化是客体。当一个人“被”文化了,也就是被文化驾驭了,他就成为通常意义上的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的牺牲品。当一个人能够驾驭文化,那么,文化就成为他实现价值的手段,成为他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修养道德、创造生活的一种实践模式。

问:如何提升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

       答:要想使自己获得一种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事实判断能力,其次需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需要提升自己的实践判断能力。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科学思维水平。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价值思维水平。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需要对事物的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和具体条件创造性发挥的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应变思维水平。

  事实判断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也就是),价值判断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也就是),实践判断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也就是,或者说和谐美),三者之间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掌握这三大原则对于培育和提升一个人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内容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做过多的说明。

       在事实判断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实践判断能力的有机统一和灵活运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人思维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相对完善性,从中也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考力水平。由于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因此,随着思考力水平的提升,随着思维体系的不断完整和思维方式的不断完善,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人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

……

【未完待续】

 

需要全套资料并参加在线学习,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

邮箱:caozhengjun2008@163.com

           

 

 

 

 

 

附录:

  2011年,文化诊断学计划在高校举办一系列关于文化诊断学的思想交流活动,并接受各种不同观点和文化流派的挑战。有意向承办本活动的高校,欢迎与我们联系。具体的承办细则,双方事先可进行沟通。

目的和意义:多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就增加了一种文化借鉴的途径;少一次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就失去了一次升华的机会。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无论是挑战还是被挑战,都能够使双方受益,这正是文化诊断学在高等院校举办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活动的意义所在。为了使本活动更具有学术价值,更能够为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带来强烈的思想震撼,本活动将围绕着以下目标有步骤的进行。

(1)介绍文化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文化诊断学与思考力咨询的关系;文化诊断学的发展现状;文化诊断学的运作模式和发展前景。

(2)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起到开阔眼界的作用,同时在挑战与被挑战过程中活跃高校的学术思想,启发学生对当前文化的深入思考。

活动的内容:本活动将以座谈会的方式举办,分以下三个板块依次展开:

(一)文化诊断学大视野  由文化诊断学创立者曹政钧先生现场为与会人员介绍文化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学科规划。

  (说明:现场放映幻灯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讲演。以精炼的语言和精华的内容让与会人员站在思维的制高点上达到对文化和文化诊断学的认识,并对文化诊断学的关键问题做出解释。达到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抛砖引玉、启发思考的目的)。

(二)思想交锋  现场进行文化交流。与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质疑,与曹政钧先生展开对话和辩论。

  (说明:进行思想交锋和观念碰撞。针对文化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模式,围绕着教师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现场进行文化诊断  对教师和学生们反映出来的文化问题,曹政钧先生将运用文化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现场分析和诊断。

(说明:我们将对学生和教师们提出的文化问题做现场诊断,以便让参与者感受文化诊断学的魅力,并掌握文化诊断学的基本方法。)

 

 

 

联系方式:

QQ:1508519380

电话:15353708421

联系人:曹政钧  曹军  于菲

邮 箱:aaa080706@163.com           15353708421@189.cn

文化诊断学网易博客 http://cj19741120.blog.163.com

 

 

个人简介
今天,任何知识的价值都无法与自己的思考力相媲美,一个人的思考力水平是由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决定的。思想高度、思维深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的统一决定了一个人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思维、价值思维、…
每日关注 更多
曹政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