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手抓馍与隔山拜佛

党双忍 原创 | 2011-03-13 10:26 | 收藏 | 投票

 

  2003年,我刚到市上时,听说有这样一位个性特质鲜明的领导,他的领导方法“很特色”,叫做“隔手抓馍”。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隔手抓馍”这个词。起初,我大惑不解。后来,经过询问了解详情,才得知这位领导确实“很特色”,他与自己分管的几位局长,关系处得不怎么样。局长们一个个牛哄哄,他在工作上有“号令不从”、“推而不动”之虞。这位领导很“硬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甩开“一把手”,直接与局长的下属说事,直接向副局长、科长指派工作任务。所谓“隔手抓馍”的要义是隔开局长、架空局长。

  这位领导果然“很特色”。后来,这位领导亲自向我得意的讲,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一手,叫做“隔山拜佛”。也就是越过直接上司,走“上层路线”,与上司的上司直接挂钩,直接请示汇报。对此,我更显得愚钝。在我的心中,层级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原则之一,“隔山拜佛”有悖行政原则。经过悉心点拨,我恍然大悟:现行官员产生体制,直接上司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官帽在上司的上司那里!比如,科长不能提拔副科长、副局长不能提拔科长、局长不能提拔副局长、副市长不能提拔局长、市长不能提拔副市长。在自己的直接上司面前表现再好,如果得不到上司的上司的青睐也是“白搭”。所以,只有“隔山拜佛”,方能“走捷径”,直捣“黄龙府”,获取官帽,宏图大展!

  经过了几年时间“发酵”,最近又反过头来细细回味,反复研磨,深深觉得“隔手抓馍”和“隔山拜佛”作为一种领导方法,可以说是被现实体制逼出来的“奇招”、“高招”。

  先说“隔手抓馍”。党政领导副职,对同级党政部门正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关系要处理得好,就得商量着办事,哄着顺着才和谐顺畅。否则,部门正职不听党政副职号令,虽不公开对抗,但却敢于软磨硬泡,阳奉阴违。这种情势之下,党政副职纵有重拳,也如同撞击棉花,干急没办法。此情此景,有雄心的领导,也许把“隔手抓馍”作为一种有效选择。对部门正职的下属而言,党政副职则是“隔山之佛”,显然具有一定影响力,自当乐效“犬马之劳”,不见价钱,跑断腿、挣破头,心甘情愿。这就是说,“隔手抓馍”有其存在的体制基础。当然,偶尔为之的“隔手抓馍”,则具有“杀鸡儆猴”的效果。

  再说“隔山拜佛”。一般而言,直接的上司具有举荐人才之职。对事业忠诚与对上司忠诚内在统一,踏实干活与个人前程内在统一。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有些上司与上司关系不和,举荐人才路道不通,甚至适得其反,常常“走麦城”;有些上司干事是好手,荐人很蹩脚,用人不给力,干活有份仕途无望;有些上司盲人骑瞎马,不识人才、不举人才,憋气憋屈。由此,导致规范的人才举荐体制大部分时候“失效”。此种情形,人们不免要别寻坦途,“高山仰止”、“隔山拜佛”。偶尔一次“隔山拜佛”,则具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隔手抓馍”与“隔山拜佛”,一个向下用力,一个向上用力,力的方向截然相反,但却是异曲同工。我不是宣传和倡导这两种方法,而是分析其存在与发展的深层原因,并希望加快推进官员制度创新,提高体制运行效率。“隔手抓馍”和“隔山拜佛”是“奇招”,是体制扭曲,并非体制常态。当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融洽,沟通到位,体制运作有效时,“隔手抓馍”和“隔山拜佛”则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应当予以坚决制止。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