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6次大提速

党双忍 原创 | 2011-05-09 22:37 | 收藏 | 投票

  在人类历史上,学习力出现过六次“大提速”,或者叫六次“大变革”。

  第一次大提速:语言的产生。

  现在,大家使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感觉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情。但在语言产生以前,这几乎是“天方夜谭”。语言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5-10万年以前,采集狩猎活动日益频繁复杂,人与自然交往增加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人与人群之间的交往增加了,这就产生了交流的需要。原始人智力发育到一定程度,发音器官逐步进化。开始只是简单的鸣叫,之后逐渐发展为成音节的语言,这便是最早的语言。人类学会语言,无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由此,语言成为学习的基本工具,口耳相传成为知识、信息和技能传播的基本途径。语言使人类从原始人时代进入智人时代。

  第二次大提速:文字的形成。

  在语言产生之后,人类开始了创造文字的伟大创举。由语言产生到文字出现大概经历了几万年时间。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摸索出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又开发出用刀子在木片竹片上刻画符号记事的方法。随着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结绳记事”和“刻画记事”远不能适应纷繁的记事需要,由刻画符号到创造文字的跨越显得越来越迫切。大约5000年前,两河流域的先民最先发明和使用了文字。我国的文字,最早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至今约3000年。从诞生到成熟,文字创造经历了以千年为纪元的漫长过程。我们声言仓颉造字有5000年历史,似乎有些民间传说成分,大概只能算是先民初创文字的时间。我们说三皇五帝时代就有文字,大概有些神话传奇。文字是文明的有效载体,也是学习的有力工具。文字的创制、成熟和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学习迈进有文字记载时代。由此,人类学习力得到一次空前大提速,也促进人类发展大提速。

  第三次大提速:纸的创制。

  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春秋时期,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并称甲骨),被称为竹简和木牍(并称简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所带书简就装有五车,这就是“学富五车”的典故。由于文字书写困难,刻划、传播、保存文字的难度今人难以想象。大约2000年前的西汉初期,宫廷贵族开始用缣帛或绵纸替代简牍记载文字,虽然便于书写,但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西汉王朝,政治稳定、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学习需求旺盛,对学习工具、学习材料需要增加,在使用竹简、缣帛技术的基础上,生产纸张的技术问世了。蔡伦是古代造纸技术的集大成者。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使纸张技术进入生产实用阶段,并得到广泛使用。中国造纸技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2世纪欧洲仿效中国方法设厂造纸。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由此,人类进入纸质时代,学习力又一次得到空前大提速,加快了知识、信息和技能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速度。

  在中国,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因此,说到纸,就自然要提到笔、墨和砚。与纸张相比,“笔”出现得更早,至今大约有四千多年使用历史,今日笔的种类繁多;“墨”产生于三千年前,并与笔相提并论;“砚”的出现于春秋时期,在实践上虽然晚于笔墨,但早于纸张。笔墨纸砚是学习的工具,也是留存人类文明的工具。因为有笔墨纸砚,让我们更多地领略祖先造化,使人类文明昌盛,香火永续。

  第四次大提速:活字印刷术问世。

  印刷术是按照或图画原稿制成印刷品的技术。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技术。纸张出现以后,对印刷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东汉末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再印到纸上。每印一新书,都得在木板上从新雕起,速度很慢,且若刻版出现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不仅刻板费时费工费地方,而且容易变形、虫蛀、腐蚀、损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北宋有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刻字工人,名字叫毕升。在公元1000-1048年间,毕升用细质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单字,在土窑里用火烧硬,便形成活字,一个字一个印。然后按文字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铁框上做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印刷。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再用。这种印刷术就叫活板印刷术,其原理与现代铅字排印相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印刷技术进入一个新时代。后来,元代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转盘排字方法,再之后出现了金属活字。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字,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传遍世界。活字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学习力突飞猛进创造了条件。

  第五次大提速:义务教育体制诞生。

  义务教育体制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学习浪潮之后的制度创造。义务教育体制大幅度增加了学习人口数量,加快了学习力提升速度。18世纪德国在全世界率先推行义务教育体制。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紧随其后,在1970年代之后普遍推行义务教育。1970-1980年代,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各个国家,根据其历史发展,义务教育所规定的时间、年龄以及教育内容各不相同,虽然各国的义务教育的特点不同,但都能反映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导向。从世界各国的义务教育特点来看,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的义务教育,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入手,通过基础教育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把基础教育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非常重视教育工作。1950年代,中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60-1970年代,初步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1980年代之后,先后完成“普六”、“普九”任务,目前普遍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进入21世纪,中国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学群,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网民群。目前,中国正在推进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以至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国的学习力迅猛成长,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也是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奠基工程。

  第六次大提速:计算机与网络化。

  1950年代,计算机问世,随后网络出现。计算机与网络化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这是学习力成长的一次重大飞跃。计算机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商业、医院、远程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拥有计算机的人都能随时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世界最新变化,掌握最先进的科技知识,获得最前沿的生产技能,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毫无疑问,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使学习进入网络化时代,极大地增加了学习资源,改善了学习环境,改进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力。掌握网络知识,学会网络学习、网络生活已成为现代人学习的重要方式。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