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决定脑袋的另一种解读

朱国成 原创 | 2011-07-25 16:05 | 收藏 | 投票

屁股决定脑袋的另一种解读

文,朱国成

“屁股决定脑袋”更普遍的含义是“本位主义”,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基于自己的利益而来决定立场的行为。但我最近发现,对于屁股决定脑袋我有了另外一种理解。

有些人,某个候选人在正式做一项他从未做过的工作之前,似乎任何人都不会相信他能够做好,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而当此人真的还是坐到这个位子上,随着时间推延,所有人都会慢慢地感受到他越来越适合这个岗位了。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作出事后诸葛亮的姿态,“我早就看你小子行”。

客观地说,任何人在真的从事某项工作之前,谁也没有完全的信心、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他是绝对适合的,虽然他可能完全具备这一能力,或者只能把这种能力叫做“潜力”,其中总是存在着一定风险。

我这里所要说的关键问题是,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在开始只是具有潜力的人,真的成为完全能够做好该项工作的人?

正是因为坐到这个位子上,才能够接受到来自这个位子有关各个方面的信息,而且必须切实地从自己所处位置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取行动、不断调整,所有与这个位子有关的一切让一个人变成适合坐这个位子的人。当然,这其中也有大量的失败者。

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干中学”的发挥作用的机制所在。所谓学,就是还不完全具备该岗位的全部能力;所谓干,就是在这个岗位上去真实地锻炼。

在心理学上有所谓的比格玛利翁效应,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够学得更好……从而使被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因此,我以为屁股决定脑袋是比格玛利翁效应的延续。

个人简介
研究重点集中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薪酬管理保持持续思考,目前的兴趣集中于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方面。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