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痕——德鲁克的生命因何不同?

詹文明 原创 | 2011-08-03 16:36 | 收藏 | 投票

  “让别人记得你什么?”

  德鲁克曾问过他认为最优秀的牙医这个问题,牙医回答说:“我希望我的病人死后,旁边的人会说:‘这家伙的牙医真是一流的!’”

  德鲁克13岁时,有一位极具创意的宗教课程老师突然问班上的同学:“你们以后想让别人记得你们什么?”当然,这些同学小小年纪,根本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所以,老师笑着说:“我并不期望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如果你们到了50岁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你们就是在浪费生命了。”

  后来,德鲁克在60岁时办了一场同学会。同学们大都还健在,但自从毕业后就没有再见过面,所以,刚开始交谈时还有点不太自然。之后,有个人问大家:“你们还记得福雷格神父和他提过的问题吗?”“我们都记得。”虽然事隔47年之久,但是每个人都这样说道。虽然要等到40岁时才能真正了解,但这个问题的确对大家有很大的影响。“你想让别人记住你什么?”这个问题能引发我们努力“自我更新”,因为这会促使我们把自己看成不一样的人,也可能成为不一样的人物。

  在德鲁克40岁时,他陪着父亲一起去拜访父亲的老友——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66岁的熊彼特已经誉满全球,但他仍然在哈佛大学教书,同时,也在美国经济学会担任会长。

  熊彼特是德鲁克的父亲的学生,也是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位。一见面,德鲁克的父亲就笑着问道:“你现在还会提到希望后人怎样回忆起你吗?”熊彼特放声大笑。因为大家都记得,在熊彼特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写过两本经济学巨著,书中提到,他希望后人回忆起他时,大家记得他曾是欧洲最伟大的情圣、最伟大的骑士,或许,也是全球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德鲁克的父亲说:“是啊,对我而言,这个问题仍然重要,但是,我现在的回答可不一样了,我希望人们会记得,我是把几位聪明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经济学家的老师。”

  熊彼特继续说:“你也知道,以我现在的年龄,已经能认识到,只让他人记住你的著作或理论还不够,除非你能让其他人的生命因你而有所不同,才算真的有所作为。”就在这次拜访的五天后,熊彼特就去世了。

  德鲁克从没忘记父亲和熊彼特的那次对话,他从中体会到了三件事。第一,我们必须自问:“希望让后人记住自己什么?”第二,“这种看法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第三,“让别人的生命因你而有所不同,这是值得后人回忆的事。”这三句话也好,或三件事也罢,贴在克莱尔蒙特大学走廊的橱窗内。1997年返抵台湾时,这就成为了我生命的坐标。首先,因为德鲁克恩师让我的生命不一样,我便下定决心,要有所作为,让别人的生命因我而有所转变或升华,才是值得后人追忆的事情。

  本文摘选自詹文明著《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东方出版社出版)

个人简介
极视智库专家詹文明:师从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亲获大师指导,从1992年起担任彼得德鲁克“高阶管理课程”:《全方位经理人——经理人与组织》、《有效的经营者》教授,是资深的德鲁克管理研究实务专家及…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