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及企业家的塑造途径

迟竹强 原创 | 2012-01-29 18:30 | 收藏 | 投票

  1.践行“走正道”价值观,树立共同信仰  

      企业家的行为准则受社会风气和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影响很大,重建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推广正确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家走出道德缺失的外部动力,但重建社会价值观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由于重建社会信仰太漫长,从严执法又靠不住,所以,短期内难以从外部原因促使企业家走出信仰缺失,只能寄希望于先知先觉的企业家践行“走正道”价值观的信仰,引领更多的企业家走出信仰缺失。  

      根据浮惠在《当前我国佛教信众拜佛心态探秘》一文中的调研分析,90%的老板“见佛就拜,见庙就烧香”,这些老板求神拜佛是为了商海发财。企业家经商办企业追求盈利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应该唯利是图,而应以“走正道”的方式赚钱。  

      “走正道”是指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来赚钱,通过诚信、守法经营来积累声誉。在这信仰缺失的时代,奢谈“走正道”也许会让人们讥笑,但是,“走正道”现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坚守并践行“走正道”价值观的企业一定会获得超额收益。  

      企业家有没有信仰并不在于有没有信奉某一宗教,更不在于有没有烧香祈祷,而在于日常经营管理中有没有“走正道”。

      不管企业家信奉佛教、基督教,还是道教,或者不信仰任何宗教,只要他领导的企业能够以“走正道”的方式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价值,就应该受到人们尊敬,就一定能得到的福报。    

      专家学者们总是强调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但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应该更强调共同性,即每家企业都应该把“走正道”价值观吸收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针对当前企业家信仰缺失和企业价值迷失的突出问题,践行“走正道”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2.重塑企业的目标: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标不是创造利润,利润只是企业达成目标后的结果,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是创造顾客。稻盛和夫在日本京瓷公司组织了3000多个“阿米巴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利益主体。但是稻盛和夫深知不能只靠经济利益来诱导员工,否则就会走到“你贪我贪大家贪”的地步,所以,稻盛和夫把员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作为公司第一目标,把“敬天爱人”价值观贯彻到各层次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中。  

      可见,企业的目标不应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利润是企业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后自然获得的回报。  

      3.不求快速做大,追求长寿企业  

      很多企业家想做“百年老店”,但是,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40~50年,“做大”并不意味着企业长久。  

      全世界寿命最长的组织是宗教组织,其次是大学。营利组织的寿命低于非营利组织,唯利是图的企业寿命低于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持续价值的企业。日本有3000多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其中7家超过1000年。这些长寿企业饱经沧桑而屹立不倒,虽然要归功于不同时期的许多英雄、策略和机遇,但共同之处是“走正道”的价值观得到了传承。排在长寿企业第一名的日本金刚组以寺庙设计和修造为主业,把家训“勤勉、戒醉、慎行、为人”融入企业文化,成就了千年老字号的商界传奇。20世纪50年代,金刚组为了“做大”而大举进军普通建筑业务,1995年因负债过高而破产重组,现在又回到了寺庙设计、修造的老本行。  

      长寿企业的“养生之道”不是唯利是图,也不是做大做强,而是企业文化。追求长寿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信仰、爱心、责任放在比效益、创新更高、更重要的地位。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家应当采取不同的率先垂范方式。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当员工100人时,我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员工增到5万到10万人时,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花样繁多的表述,例如:“追求卓越”、“诚信为本”、“创造美好生活”等,不少专家学者也强调每家企业要有不同的或独特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企业家可以有不同的领导风格,但企业和企业家都不需要花样迭出的核心价值观,不管企业家信仰什么宗教,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都应树立“走正道”的共同信仰。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