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下看企业信仰

谭玉芳 原创 | 2012-01-31 09:06 | 收藏 | 投票

X光下看企业信仰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杰克韦尔奇在《赢》中说:“它既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方向感,以赢得商业利益为导向,也要充满壮志雄心,让人们感觉到自己是伟大事业中的一部分。”一个好的信仰,一个能够长久持续激励人的信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条件是从形式上看,必须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另一个条件是从内容上看,不能太过具体和世俗,必须具有崇高感,能够激发组织成员心中的高尚情操。

有千年的宗教、国家、民族,更有逾2000多年历史的家族,为什么同样是社会生命体的企业能够活上百年都是屈指可数?而且,长寿型企业为什么能够实现长寿?他们的遗传密码是什么?什么是企业信仰?企业为什么要信仰?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课程《企业信仰》——课程从信仰的角度,以人为原点,以企业的基本生存规律现象为标本,从企业需要自己的信仰、企业信仰的四要素、卓越企业靠信仰、让信仰彰显精神力量四个部分对企业文化的信仰化各层面进行了归纳,配以国内外大量案例和咨询实例,希望以此唤起了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对企业信仰的关注和重视!

企业的信仰最近在国内企业界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这一现象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信仰对企业经营管理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否则大家不会花这么多时间精力来讨论这样的话题;二是讨论并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所以大家才觉得有讨论的必要。较早提出“公司信仰”这个概念的是丹麦学者昆德先生,他在《公司宗教》(CORPORATE-RELIGION)中指出:公司精神是“一个对公司连续性”的阐述,“目标是以公司信仰统领一切,这是一种能够和谐地将共同的相互关联的理解和认识贯穿于公司内部和外部市场的宗教”。

可以这样讲,公司信仰是基于“公司如何持续生存和发展”这一核心命题的。围绕这样的命题,展开了对我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我们希望什么、我们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和最有效的等企业根本问题的认知,并在统一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经营管理的系统工作,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司信仰体系的管理。

究竟什么是企业信仰?谭小芳老师 表示,所谓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思想、主张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在精神上它表现为对某种境界的推崇和向往,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一定的态度和准则。企业要持续强大,想要基业常青,就要靠企业信仰!要靠企业每一代人对企业的强大信心!企业信仰升华与文化,就必须能够包容文化,让每个时代的每个员工都对企业充满信心,这就是企业信仰!企业信仰是企业这个组织的信仰,是得到企业员工和整体认同,作为企业整体和员工行动的榜样和指南,并为之奋斗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个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等。

谭小芳老师 表示,所谓企业信仰,在我的理解当中,是一个人非常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或者叫终极目标,而这个终极目标是与目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只有认真做好现在的每一件工作,才能实现最终的职业目标,这样,他就会把一件看似平凡的工作做点有滋有味,且会有创造力。企业中的不同人员,按照对信仰认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松散层。处于这一层面的员工,他们或许是因为企业的氛围、待遇、地位而来到企业,但是,在企业中,他们并不坚定地认同企业的信仰,当然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违反信仰。但是,当出现困境的时候,他们是最可能离开企业的,他们也是最可能不按照企业信仰进行判断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会出现不断的淘汰和补充现象。

第二个层面是紧密层。处于这一层面的员工,他们认同企业的信仰,愿意为企业信仰而激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他们是企业的中坚阶层,通过他们,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自己在信仰方面的认识贯彻到整个企业,并且主要是依靠他们,企业才能在松散层员工进进出出的过程中依旧保证企业信仰的持续性。

第三个层面是核心层。处于这一层面的员工,与紧密层相比,他们除了对信仰同样坚持和信服外,他们一般还具有比较高的职位,能够动用企业的资源为企业信仰的塑造服务。他们是企业信仰的源泉,通过他们,企业信仰被提出并被塑造,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不断的丰富。

我知道很多员工基本上都没有人生信仰,尽管我多次在培训中谈及信仰对人生的重要性,但要想在一个人的头脑里植入一个被认同的信仰,那是难上加难,宗教信仰花了几百年才在西方成为普遍。对于我来说,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员工在我公司工作的时间内,能结合本职工作,找到自己的职业信仰,从而让自己把每一天枯燥的工作转变成为有价值有意义并且充满人生乐趣的一种体验。

“信仰”短期来看是为了公司,长期来看是为了你自己!此外,有企业信仰的人还有其他好处:第一,容易受人尊重。就算工作绩效不怎么突出,但别人也不会去挑你的毛病,甚至还会受到你的影响!第二,易于受到提拔。老板或主管都喜欢敬业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减轻工作压力,事情交给你放心。你如此信仰企业,他们求之不得!当然,有的人会想,现在找工作也并不只有一条路,此处不留,自有他处,不如过一天算一日。如此混混先生,只能一年到头去找工作了。

公司信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完全的宗教。超人间、超自然的神或神性物的观念,是宗教体系构成的核心因素,而公司信仰则是现实的,是基于公司这个前提概念的。一些企业的老总,把自己信奉的宗教信仰带到企业,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这样就是公司宗教,就是一种片面的泛文化认识。IBM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各自信奉自己的宗教,但在一个公司里,他们秉持着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企业价值标准”,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如何让我们发展得更有效”的价值标准的统一和整合。

“我坚信,任何一家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获取成功,都必须拥有一套健全可靠的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各种策略和各项行动方案。我认为,在企业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始终恪守这些信念。”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的深刻体认代表了卓越公司对公司信仰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共同认知。

一般说来,愿景、使命、价值观、精神,等等,都可以成为一个组织的信仰。微软的信仰“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就是愿景;惠普的信仰——惠普之道——是价值观;强生的信仰——强生21条——是使命;松下的信仰——松下7精神——很显然是精神。它们都适合作为组织的信仰。在形式上,信仰要求简单,就是要求信仰必须做到好听、好记、好传播。好听是为了好记,好记是为了能够在组织成员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为组织成员将信仰内化打下基础。而好传播,则是为了有利于更多的人记住组织信仰。

宝马的使命:做极至汽车。
奔驰的使命:设计最佳的汽车。
迪斯尼的使命:给人们带来快乐。
联想集团的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
中国电信的使命:共享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
3M公司的使命:创造性地解决尚未解决地问题。
中国移动的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麦肯锡的使命:帮助杰出的公司和政府取得更大的成功。
索尼公司的使命:体验为公众利益改进和应用技术的快乐。
中国联通的使命:打破垄断,促进电信业的改革、繁荣、发展。

管理学界越来越认同的一个观念:无论是战略转型还是组织架构调整,无论全面质量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所有组织变革都依赖于共同的、清晰的信念和文化体系。这样的体系给管理和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有效改善着组织运作效率;同时组织和组织成员也因此获得持续发展的价值回报,从而使得现有组织成员更加坚定地维系体系,并且不断传授给新加入的组织成员,继而成为一种坚定的企业信仰,一时的成功是无法形成坚定的企业信仰的。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演进,一代代的管理专家们似乎也越来越明白,一开始对人的管理逐渐在演化,譬如当下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已经把管理发展到是为了减少浪费发挥效益最大化的作用,所以现在的企业管理其实也不仅仅是针对人的管理,譬如针对资源的管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企业创新的管理以及公司战略的管理日益成为西方企业管理的核心。

而中国,一直把管理聚焦在“管人”上面,把一个企业的管理核心聚焦于“管人”不能不说是中国式企业的悲哀和无奈,而即便我们聚焦于“管人”但最终依然没有真正管好,反而普遍认为越来越难管了,甚至有不少专家得出这样一个恐怖的结论:世界上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

中国人难管是一个事实,但难管只是一个问题的表像,真正的核心是,中国人为什么难管?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个人认为,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缺乏企业信仰。放眼国外的案例,比如IBM就不错。IBM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各自信奉自己的宗教,但在一个公司里,他们秉持着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企业价值标准”,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如何让我们发展得更有效”的价值标准的统一和整合。

一些企业老板会问我,谭老师,究竟如何建设企业信仰呢?我建议我们的管理者和经理人,对于一些宗教组织建设信仰的有效办法,还是可以借鉴而为我所用的。比如:信条清晰、建立规范、持续培养、认同感、布道等。最后,谭小芳希望中国的企业和员工都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企业信仰,找到奋斗的目标!

个人简介
◎全球领导力大师中的大师 ◎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领导力教母” ◎演讲费用比哈佛教授还高的中国管理专家 ◎美国《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特约撰稿人 ◎中央电视二台《对话》、《商界名家》长期特约嘉宾 ◎被业界誉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