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传媒的一点思考

张海勤 原创 | 2012-01-09 22:02 | 收藏 | 投票

  之前,北京的袁峻老师曾介绍过某个书店倒闭的事情,颇为引人注目。关于图书产业的未来,思量很久。

  1、第一感觉就是“逝去”;第二感觉就是想到“电影”。什么意思呢?图书不可避免的被电子商务取代传媒主导地位;现在网络几乎可以说什么都有;第二就是像电影一样做成精品,以回应电视和网络对电影业的冲击。现如今,电影的产业已经是红红火火了,而且电影精品的层出不穷,已经把电影和电视区别开来。这就像是一种同行业的不同品牌的产品,通过创新,硬生生的从行业中细分出来一个产业一样。在商业领域,最为经典的就是张裕解百纳之争,国内的很多葡萄酒厂,在模仿张裕或者说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张裕领衔的葡萄酒、白兰地市场中,把张裕创造的一种酒的品牌看成是葡萄酒的一个品种。最后不得不吞下苦果,被逐出市场,闹出笑话。

  最近Facebook和Google之间的互相恶斗也给纸媒体一种提示:两者之间相互拖曳,不允许用户从对方带走数据,也就是你不要指望从Facebook的网站或者邮箱中,把数据带到Google。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今后的趋势可能也会不那么开放和自由,这就为媒体的新的产业或行业的产生或者凸显出来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纸媒体只要能够有自己的好东西,就不怕没有人买报纸。

  另外,还有个优势就是,在电脑上看书看报至少不是我本人的习惯,换言之,我很不习惯,几乎不能好好享受读书的乐趣。报纸和图书几乎就是这个消费习惯的市场主要提供商。

  2、最近发现小区有几个卖碟(租的)门店的生意还算红火,原本在我的想象中,现在很多卖碟片的店都不景气,关门的多、个体户摆摊的多。那天我就去买一个《金陵十三钗》碟片,我发现以前兴盛卖盗版的,现在不卖了,而且只卖正版,结果销量还不错。这可能就给纸媒体一个启示:只要是真好的东西,估计还是有市场的;要不做成精品,像以前卖盗版的估计只能是自找残废。特别是这些小店能够在电影开演第二天就拿到正版《金陵十三钗》,这样的速度,电视和网络是不可能很快就有的,更满足了人们对这部电影一睹为快的消费嗜好。

  3、坐落于我们小区的吉之岛(亚洲排第一的超市)就要开业了,原本打算元旦开业、 后来又说1月20日开业,现在又说春节后了。我们现在经常去大润发购物,所以,也讨论和思考了如果开业和大润发之间的竞争将如何?但是大润发超市却在10公里以外,我想大润发同样很具吸引力,因为价格便宜,质量好,还有免费的巴士,半小时一趟,路程也就是15~20分钟而已。因为广州市区吉之岛的东西都很贵,当然质量也很好,服务也好,对于小区住户来说除了方便之外,业主去趟大润发购买便宜且质量也不差的日用品还是很积极的,估计大润发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不论从电影的成功也好,超市满足人们日常消费的物美价廉这一定位也好,都是满足人们消费需要。这对图书和报纸这一类的产品来说,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作为一种产品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不同的是:电影提供的是电影院享受的场合和精神食粮;超市提供的是人们购买的体验过程的精神愉悦和物美价廉的产品;卖碟片的是给消费者享受那种我独享和先睹为快的愉悦;而图书则需要提供的除了精神食粮和享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的发展图书应该成为拥有的时尚、图书所特有的区别于网络或者电视或者报纸的标志性的商业卖点要素;而报纸也是如此,报纸要想在现代媒体中站住脚,必须从自己传承过的、繁荣过的媒体领域内,彻底或部分否定自己的过去,寻找现实的报纸的新生命方式。

    传媒产品说到底还是人的知识及价值传播,换言之,知识是选择什么样的媒体为载体来传播?这个载体对知识的传播是不是具有某种商业功能,是媒体存在的价值所在。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