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资本运作的门槛:择善而交

徐玮 原创 | 2012-10-12 13:00 | 收藏 | 投票

   资本运作与从善如流,两者看起来没有根本性关联,其实,很多创业型企业的资本运作尤其强调看人,影响因素包括是否是从善如流之人,这里的“善”不仅是善良,而是人格、品行、学问、道德、意志等的综合,这份善的力量会激发企业整体的潜能、机能以及智慧,也会让资本交易方看到其高明之处并借此实现资金及人生阅历的增值。我经历过一个互联网新秀项目的盛衰历程,业务及资本运作上他们都有过很好的机会,因为人的因素,这个项目最终不了了之,过去多年,想想作为负面案例还是有一定的参考和反思价值,拿来小作剖析。

    这个案例有四个主角,姑且称之为甲、乙(股东)以及技术A和市场B(负责业务),技术A创业作了个互联网项目,甲接触了这个项目,替技术A还了几十万元债务,将项目及团队收了过来,然后投入约100万左右的运作资金,奇迹产生了,这个项目风生水起,用户数激增,市场定位既不是高端高额收费用户也不是低端免费用户,而是大量的中间用户,竞争力很强。我们与甲、乙有合作,这个项目也随之成为我们顺带推荐的一部分——我们与甲、乙的合作属于“被动”合作,因为他们打劫了我们正常运作中的项目。

    乙特意打电话给我说某知名企业业务人员在接触他们的项目,请我们考虑推荐到对方高层那里转入资本运作的层面,对甲和乙的不守信不是不了解,考虑到项目发展得很好,那家大企业又是真的很有兴趣,加上两位负责具体业务的人很出色,再者向交易合作方高层推荐,甲和乙不至于造次,我决定一试。

    我联系了那家企业的一位高级副总,那位老总将项目转给了首席投资官。甲对“得手”的这个推荐很满意,按常规这只是交易的起点,但是,按甲的逻辑,推荐到位也意味着推荐结束,龌龊的事随之发生,我既不能联系那位领导表示真诚感谢和交流下一步的计划,更不能说这个推荐有问题,我知道项目运作将进入不可预计的状态, 直到乙向我提起那位副总派了助理过去,我基本可以判断他们死定了,那位助理我没有见过,但是电话里有过短暂交流,我知道她不是我这样的温和派。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技术交流,那家知名企业搞清了做那项业务的来龙去脉,他们与两位业务负责人交流的时候,对他们的处境也有了解。当时的那两位业务负责人,也在面临困境,他们及团队成员6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差旅费都是员工垫付,甲和乙承诺给他们的30%的股份已经开始不承认,或许,在甲和乙看来,他们马上就要卖掉这个项目,为什么还要付30%的股份?甲和乙不做业务,他们等着收卖掉项目的收入,反倒是两位负责人要担负项目发展以及在资本交易中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与此同时自己的利益还很不确定。

  后来那家知名企业开始表示“我们为什么要收购这样的一家企业呢,我们可以做这个业务!”再往下,那家企业在自己的网站推出了他们原本希望以收购方式获取的业务模块,不同的是,如果采取收购的方式,那个项目既可以服务于那家知名企业(大客户),还可以独立运作更大的市场。交易至此,甲收获了属于他的结果,乙愤愤不平说那家企业通过反复交流窃取了他们的业务。 

      就在此时,我们之前推荐过的一家VC联系到我,并且兴奋的提到了这个项目,原因是市场B有个国外客户非常喜欢这个项目,那个国外客户和这家VC关系很好,这家VC说“既然是赚钱的生意为什么不投?”,或许是属于他们的机会来了,我选择了由技术A和市场B出面来谈这个生意,在我看来,这个项目最适合的作法是并购基金的运作方式,项目本身没有问题,两个业务负责人很爱他们的这个事业,甲和乙已经没有资金,多少钱都愿意卖掉。

   技术A和市场B与那位VC的技术及市场交流都很顺利,轮到交流股权架构的时候了,技术A和市场B看来憋了很久,我相信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他们说甲曾经还摆老板的谱对他们进行安抚,请团队成员吃了大餐——有XO和鲍鱼,他们私下的意见却是“我们不想这样的吃喝,为什么不把工资发给我们?”,加上刚刚与那家知名企业的合作中受到打击,他们悲催的情绪在对他们可以是转折的时间点喷涌而出,他们生气的说“我们没有股份,老板答应我们的30%的股份现在都不承认了!”

    我的建议是请VC考虑控股80%或者哪怕是100%的股份,然后,把30-40%或者更多股份转给这两位负责人,推动项目步入正轨,先前反复强调“赚钱的生意为什么不投”的这位VC,在技术A和市场B激烈情绪刺激之下,抱怨地对我说“这个项目存在非常大的缺陷”,我知道他会成为非常优秀的VC,但是,他的思维只有VC持股20-30%的股份的观念--VC控股还叫VC么?因为项目独特和两位业务负责人很努力,所以我带着对并购式运作方案存有不确定性的压力来推进交流,至今我都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并购标的,遇到特殊情况,VC不妨转换采用并购基金的思路,从非常规层面理解项目,运作成本不高但收获会很大。

   甲乙考虑到了如何省却应支付团队的股份以及我们的佣金,唯独“没有”考虑到如何让自己的股份价值兑现,“善”与“非善”的区别在于,“善”珍惜自己得到的份额并且有能力让合作各方得到的份额加大,“非善”盯住合作各方份额并且认为都是自己的,甲乙按天使投资而言得到20%已经很好,最高也不应超过50%,承诺团队的30%股份已经是不能再少了,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如此“幸运”,非要达到100%的话,100%就会归零,非人力所能掌控。 后来那个项目走向消亡,技术A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转而去了那家知名企业,在那个汪洋大海般大企业里,那个项目只是附属品,没有发展空间,市场B不甘心,说是要重新做一个在那个领域更好的项目。我曾到那个辉煌过的网站平台看过几次,很多忠诚用户催着他们恢复运营,有的留言是“项目的人都躲猫猫去了么”?

     甲和乙还欠了我们笔费用,后期看到我们真的为他们好特别想付但资金见底,甲是美籍,资金来源是国外的一位合作投资人,他们的资金很大程度上应是在国外经营色情网站所得,甲的前期经历就是美国某色情网站的某位负责人,甲之前的人生积累可能只有人的本能和钱两种因素,而从带有淫秽色彩的资金源收取费用也非我们所愿。我有过不管不顾推进这个项目的做法,是基于项目不错想为其找个出路,与甲乙作为人有交集的话,客观上只是“烂泥上墙也是一道风景”而已。

    当一家企业具备相当的规模,资本市场的主要议题是公司治理、公司价值以及如何做得更大和应对更强悍的竞争。当一家企业处于创业型阶段的时候,创始人或主要股东的人品和价值观属于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孔子说“对君子要守信,对小人不需守信”,先哲的话要信,但也会有疑虑,孔子生活的时代和我们不同,那个时候没有资本市场,没有多重的利益关系,这个案例中甲也有甲的价值,至少他有眼光发现了项目,是不是也应得到属于他的回报,那家大企业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就要把骨头和肉捞走然后把汤倒掉?谁是绝对的君子和绝对的非君子?

    甲乙的作法出发点像天使但又是100%收购股权,从运营上不具备操作业务的能力但又混迹于创业人的队伍,带有并购基金低买高卖的意图,但真正的并购基金实力强大、是基于对标的公司进行整合后获取综合回报,甲乙既不像天使、又不像创业者、也不像并购基金但总体被归为创业者,实质应是用其他创业者的成绩装点门面然后借用并购基金的门面卖个好价,表现凶煞其实属于弱者,就看其项目的眼光而言,选择让甲乙赚笔钱走人是更为理性和符合经济规律的安排,我相信多数人仍然会坚持给他们个教训,过不去那道儿槛。

   很多草根企业家通过创业取得很大的成功,他们归结为自己是幸运一族,他们不懂资本运作,但是,他们却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那是因为他们不仅具备做事的能力,他们具备从善如流的气质,他们被资本市场发现也是资本市场的幸运。创业型企业如果当期发展状态很好,但是人的状态严重偏离,在并购基金尚不发达的中国资本市场,对这种情形的容忍度接近于零,愿意思维跳跃一下、发发小善之心给予适当公平对待的几率很小。

     创业型企业资本运作中核心的运作规则是闻到鹰的气息开始行动。

    从善如流——是创业型企业穿行在资本市场的灯塔,不仅照亮自己,也可以给你的交易方足够的理由去回应你的可得利益和提供帮助。

 

    

个人简介
投行从业者。东北财经金融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具备证券投资咨询资质,专业从事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改制等资本交易财务顾问业务。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