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竞争--险峰就是坦途!

曾祥文 原创 | 2012-03-28 10:24 | 收藏 | 投票

 

 

行业已经有了高垄断的领袖品牌,怎样对付它?我已经是行业老大,市场覆盖率达到顶峰,怎么继续增长?

 

产品成本就比竞争对手高,怎么办?渠道成本越来越高,做促销找死、不做促销等死,怎么办?产品核心技术被对手控制,关键原料被竞争对手控制,能否打败竞争对手?
以我做咨询服务十多年的经验,一切强势品牌都是某种竞争模式的受益者,都是另外一些模式下的纸老虎;一切四无品牌(无资金、无质量成本、无权力背景、无知名度),都有可能成功。
踏上成功的道路,固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找到成功路口却不难,因为路口写着这样的路标:比强势品牌更高的价格。
价格变了,资源结构就变了,就有了很多种类的可能。
        一、屡试不爽的实践
     1993年,我已在大学教书7个年头了,仍然非常穷。当时有个叫杜继阳的“大师”,大幅广告叫卖《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杜老板声称,凡是读完《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必然才高八斗,就可以成为他公司的终身员工,好像是1000元月薪(相当于大学讲师的10倍啊)!
   于是,为了诱人的1000元,我吃了半年泡菜、节省出200多元,购买了这套《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
认真读完后,杜老板的公司消失(也许是只顾卖书、没有认真读书吧),“每月1000元薪水”成了泡影。但我没有多少上当的感觉。因为,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
全套《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松下的“厚利多销”理念、思路、模式。他坚持销售高价电池、高价灯泡,坚决拒绝了客户的低价诱惑、抗拒了同行的低价竞争,一路走来,始终以高价打败低价!
2000年,我第一次做咨询,服务对象是广东佛山的“松川企业公司”,一家年销售额6000万左右的食品包装机械公司。当时,公司产品价格比温州、青岛两地同行高出20%左右,业务员们颇为吃力。
我受聘为营销顾问。先涨价100%,同类产品比青岛、温州产品高出1倍;然后,以涨价获得的利益空间支持企业的技术前移、服务提升,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把顾客定位聚焦于广东(东莞、汕头)、成都、上海、天津四个食品企业密集区。
在黄松董事长、业务团队和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业绩连续翻番。两年后,上海青浦、天津、成都彭州等工厂建立,上述四大食品强区的客户基本被锁定,“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根深蒂固,兴奋于低价战的青岛、温州同行,沦落为“拾遗补阙型”企业。
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涨价营销”。也是我的“摆脱赤贫之仗”。
服务松川公司期间,巧遇刚刚组建中的广东水井坊团队,与姜杰、周鹏等领导人一见如故,“高价营销”理念互相启发,于是成就了我们在白酒行业长达8年的合作,经历了水井坊(比当时最贵的酒五粮液还贵几乎1倍)、沙河王(把几十元1件变成801瓶)、五粮液红太阳(高出五粮液几乎1倍)、品之味(中档酒最贵)等一些列品牌。
海南的工业企业,由于岛内配套企业缺乏,由于“两头在外”,在生产成本上总是处于劣势。“海南正业中农高科”专门生产农药,业务团队也在抱怨“价格高”。而如果比照大陆同样成分的药品来定价。正业就会亏损。
董事长王占鄂先生听说“高价营销”理论后,先情我给业务团队讲课。大区经理们笑着对我说:“教授啊,农药不是水井坊啊;虫子不会为了面子而喝高价农药啊”。我也笑着回答:“放心,有些虫子是希望死于更贵的农药的”。
我们“两条腿走路”,现有产品、现有渠道不动,针对“高耗作物”推出新品,价格比同类产品高50%。同时,扩大技术部门,前移到高耗作物区。
探索半年的新终端、新模式,年底经销商大会,旧有客户的订单未变,新模式的客户订单居然与老模式相等。等于是公司销售额增长100%!当然,新订单客户的利润贡献,要比老客户打得多!
海南正业从此踏入快车道,成为中国“复配农药”的老二。
   07年,山东中烟工业公司为了改变“山东烟档次低”的形象,聘请我们开发“山东最贵的烟”(儒风泰山)。随后,又服务福建佳通集团,一起策划“最贵纸尿裤”---
十多年的“只做贵的、不做对的”,我们不断深化着对“高价营销”的认识。
   二、厚利多销才是正道
1、常规价格,活到老、累到老
迎合市场,以销定产,随波逐流,投机倒把,擦边球,假冒伪劣,表面上赚钱容易,实际上江湖险恶。
1)消费者永不忠诚:常规价、低价,消费者是比照行业标杆产品来购买跟进产品,跟进产品只有参照价值,不是生活元素,留不下特别的印象。永远没有品牌认知、品牌忠诚。
2)竞争者不断加码:
强势品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如规模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知名度高、降低了渠道成本。
为了防止跟进者,领导品牌不断降低价格、提高分量,不断刷新行业的“盈亏平衡点”。例如方便面,80年代初的平衡点大约100万包,现在可能是2000万包了。
如果采用“更低价格”或常规价格,利润率总是低于行业领导者,每年赚的一点薄利还必须用于追加生产投入、扩大规模,因为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前移了。
几年、几十年下来,利润都用在了机器、厂房的增加,甚至还可能新增了银行贷款;继续前进---意味着永远没有现金收入;急流勇退--则工厂低价处理给行业领导者、或设备当作废铁卖,刚好偿还贷款。
无数跟进者,如果不仿冒、不弄虚作假,大概就只能被“调戏”一辈子。
比如,面对可口可乐,无数平庸者选择了“更低价格、相似的渠道、相似的传播方式”,于是“非常可乐、非死不可”,“汾煌可乐、疯狂赔着乐”。
跟着康师傅走的方便面企业,也大都无法支撑到最后。
3)改进运营策略的不可能性
在低价、低利润的条件下,企业能选择的运营策略非常有限。通常就是模仿行业领袖而强化暴力营销战术,如终端覆盖、终端拦截、终端促销,或加大经销商利润的贿赂营销。
自身经营技术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
2、高价竞争,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庖丁解牛、轻松地肢解强势品牌
相对无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可嘉智慧可叹的企业,另一些企业却轻松地厚利多销。他们总是以高价、在高端,切下行业领袖品牌的最重要市场,行业领袖被迫委曲求全。穿越短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后,立即就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取得成功”。
松下幸之助是这样,松川机械是这样,正业中农是这样,水井坊也是这样。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维珍。
维珍公司知名度不高,但资产规模在全球500强中排名11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宝洁、可口可乐等著名品牌。维珍战略的核心,就是高位切割。从唱片、电影院、可乐、幼儿园,到航空公司,维珍进入200多个行业,以高价,在200多个行业“盟主、帮主、教主”的地盘中,切割最肥美的利润,成就了“第一挑战者”的“江湖怪侠”地位。
以可乐为例。面对可口可乐,维珍没有象非常可乐、汾煌可乐那样辛苦。它的维珍姜汁可乐等,高定价、高利润,轻轻松松地切割了两乐份额中最肥美的一块。
3、厚利多销,是企业家的责任
这话,是松下幸之助说的;没有厚利,即使赚再多钱、也不过是富人而已,不是松下先生认可的企业家。
企业家是驱动市场的,是整合资源的。这是企业家的责任。
1)渠道责任:什么是“客户利益最大化”
“让利”给经销商、零售商或终端营业员之类人员,贿赂渠道,刺激渠道,企图调动渠道的积极性、推卸品牌责任,渠道伙伴一定有人运用厂家的让利来打价格战,高价很快演变成混乱价、溃败价。渠道商表面得到的“让利”,不过是虚拟利润、短暂利润。
品牌运营商以高价获得更大资源空间后,创新资源配置,传递出品牌特殊价值,使品牌成为消费者认可高价的名牌,渠道伙伴才有合理回报。
从可口可乐、雀巢、宝洁,到五粮液、茅台,凡是给渠道伙伴长远、丰厚利益的品牌,都是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给经销商的价差小于同类产品的。
2)消费者责任:“让利”是喜新害旧,厚利是保护既有消费者
中途降价使已经购买的消费者产生“受骗上当”感觉,使没买的观望(买涨不买落)。
3)员工责任
松下经常对那些要求让利的客户,谈到他的员工的辛苦,拒绝让利。欧美已经形成法律,坚决禁止“血汗工厂”,反对牺牲员工利益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低成本竞争”。
4、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首已是百年身
有人说,可以先低价、赚容易赚的薄利,以后再高价、做品牌。
我的看法是,低价是不归路。
一旦让利给经销商(最终一定传导到消费者),就等于堵死了品牌成功的通途。
三、高价战略—消费者价值
 常规的价格,消费者满意;低价,消费者惊喜。
高价呢?高价不是欺骗消费者。没有人愿意做冤大头,富人也不例外。穷人消费者已经不好骗,何况富人。
高价,是让消费者“喜出望外”,“没想到、真没想到、居然如此”的惊喜。
看看科特勒的原文,就知道“价廉物美”的准确含义了:
1、什么是价廉物美
从消费者满意到消费者喜出望外,基础当然是“价廉物美”。
无数企业陷入价格战、促销战、消耗战,就是因为,没有悟透“价廉物美”这四个字中的两个字:
价:是消费者的总体支付(cost),不是价格(price);
物:浅层次理解是提供物(offering);深入理解,则是提供物能够给出的利益,也就是购买者能获得的总价值(value);不是物品(goods)。
又是翻译惹的祸。costpriceofferinggoods,英文中的区别一目了然,翻译成中文,前两个词都带个“价”,后两个词都带个“物”,就容易误解了。
高价营销的成功,是“价廉物美”的最高境界:
不仅是大幅度降低消费者总支出(cost)、增加消费者总价值”(value),还是把消费者带到一个新世界、让消费者看到一个新境界。
2、降低消费者总支出
不一定是降价;降价的方法太简单、太没创意;降价还使买过的后悔,使没买的观望。
完全可以涨价,只要涨幅小于消费者总支出的下降幅度,消费者的总体支出仍然的下降
的。
1)改进产品,降低消费者总成本
大田作物(棉花、水稻之类),消费者的农药支付中,喷药劳动的成本占据很大比重。很多时候,农民都把水管铺设到田里面,需要撒药时就遥控地喷洒。
海南正业中农公司,按照作物的季节性规律,推出整合的产品,价格高出单品的价格之和,但农民可以减少撒药次数、节省劳动力成本,
产品面世后,正业的产品价格提高、收入增加,农民的直接货币支出增加、但劳动力支出减少。总体成本下降。
2)增加技术服务,接触顾客后顾之忧,降低消费者总成本
膨化食品生产出来后,必须立即包装,否则,有可能受潮、浪费,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延误订单,也可能影响市场竞争力、牺牲企业利润。
任何包装机械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如传送带磨损、断裂,某些零部件坏掉。包装机出现故障,是2小时修好、还是24小时修好,对于膨化食品企业,意义的重要性可能超过机械的价值本身。
佛山松川机械,为了降低顾客的总成本,大幅度提高了产品价格,如饼干包装机从6万提高到11万。同时,在食品工厂集中的东莞、汕头、上海、成都、天津等地,建立原材料仓库,储存备用机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2小时恢复运转”。降低了客户的总成本。
高价格的经济作物,农民“高投入、高产出”,间接成本高。例如冬枣,每亩产值大约等于每亩水稻的10倍,但投入更大,使用的农药大约是水稻的100倍!丰收,则每亩收益比水稻多好几千;虫害,则投资的损失也远远大于水稻。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公司,在“高耗作物”生产区选择“核心终端”,配置农化、植保等方面的专家,全程指导,让种植户放心。为此,提高25%的价格(每亩增加200元投入),种植户没了后顾之忧,只会觉得“太划算”了(确保了每亩1万的产值!)。
3、创新价值,提高消费者总利益
1)输出“人员形象”利益,创造“情感”价值
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高端消费人群,已经接受了进口葡萄酒的“侍酒”服务:高价的优质葡萄酒,专业的侍酒师。
消费者宴请客人时,侍酒师的出现,增加了请客者的个人品牌价值;侍酒师对葡萄酒的专业化操作,提升了产品的价值、饮酒这者的价值。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麦当劳作为食品,值多少钱是一回事。麦当劳每年创意出新颖的玩具、只送不卖,麦当劳的服务员小姐每天带领小消费者唱歌跳舞,麦当劳推出参考图案、供小朋友用薯条拼装---当麦当劳成为少儿乐园,有了这些“形象利益”,薯条本身的成本、现在的价格,都不重要了。
2)把“用具”变为“工具”,改换价格更高的价值尺度
产品本身的用途值多少钱,人人心中有杆秤。
产品用途改变,消费者就会有新的评价标准,心中的价格衡量器,也就升华了。
广东、越南的河粉,只能用于填饱肚子,所以只能卖5元。
越南安南集团的24河粉”是“异国情调”,接待客人既不丢份,还传递了“努力工作、节省时间”等观念。
享用安南集团的河粉,节省了“宴请客户”的开支,消费者的总成本降低。
3)把“用具”变为“道具”,再次抬高价格妥协度
高档宴会上,有人不喝葡萄酒、白酒。以前,就只能委屈喝便宜的啤酒、饮料了。针对这种需求,蓝带公司推出了每只100多元的啤酒,众多企业推出了每扎100元以上的鲜榨玉米汁、鲜榨紫薯汁。产品本身成本依然还是5元以下,但总价值变了。
和重要客户签约,如果使用“万宝龙钢笔”签字,再告诉对方,香港回归的协议、中东停战的协议、德国停战的协议,都采用这个品牌。
那么,每只万宝龙钢笔才卖几千到几十万元,是否很便宜?
宴请上级领导,不清楚领导对酒的偏好;但如果你拿出五粮液,领导即使不喝白酒,也不可能怪罪你。800元买个“个人品牌形象的安全”,是不是很划算?
同样的酒水,宴会上喝5000元的拉菲,客户感到了压力,这100万的单就非签不可了;如果只喝300元的“本地土特产名酒”,虽然也不丢份,但客户觉得不过是普通的接待,礼尚往来而已。这单,就可签可不签了。
我的客户之一“北京汉今”,是一家“高价营销”的专业化公司。去年的得意之作之一,是选择部分茶叶,捆绑特定的书法、字画、围棋,使这个组合有了“从此不问业务、只喝茶下棋颐养天年”的含义,特别适合于“欢送退居二线的领导”、“交权的富一代掌门人”。每斤茶叶,最高达到50万元。
4)把“用具”变为“玩具”没用的才可以是最贵的
没用的东西,可以一文不值,也可以是“无价之宝”。
最贵的葡萄酒,不是最好喝的葡萄酒,而是一些错过了饮用期限、储藏时间达到30年甚至50年以上的、已经不能喝的葡萄酒酒。
砖是建材。不能做建材的砖,却比有用的砖更贵。柏林墙拆下来的残砖瓦砾,建筑效用肯定不如新砖。但新砖不过几美分,柏林墙残砖却是530马克!
一些带有艺术家画迹废石头,最贵卖到4050马克。当年用卡车把墙砖拉回家的人一下子发了财。
四、高价策略—整合市场资源
1、“整合市场资源”的策略是企业最重要的策略
科学技术是不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技术肯定不是第一生产力;因为,生产技术的价值,在“高价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肯定只在10%以下。通常只有1%
整合市场资源的“经营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技术主要指整合市场资源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站得住脚。
德国人掌握了啤酒的核心技术,不妨碍美国一家AB公司业绩就远远超过德国全国啤酒的总和;德国人垄断了太阳能的几乎所有核心技术,不妨碍中国企业购买德国技术、再把德国企业赶出非洲、东南亚:深圳的“山寨手机”,技术都是向欧美企业购买的,最高峰时年销售15亿部,横扫东南亚、中东、非洲。
四川许多中小酒厂都有白酒的质量优势、成本优势,这不能阻止洋河蓝色经典购买四川酒、再远远超越四川酒厂;兰州拉面的技术即使要收专利费,每碗最多价值1元,在每份25元的味千拉面面前,九牛一毛。
2、高价,为整合资源提供经济基础
司马迁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俗话说“人找钱不如钱找钱”,说的都是整合资源除了理念、目标、技术、策略、方法,还需要一定的价格空间来支撑。
高价企业的成功,基于对高价的价值的正确理解:高价不一定马上表现为更高的“直接利润”;高价即使暂时减少了销售额、减少了总利润,也可能非常值得,因为,高价放大了整合资源“运作空间”。这个空间运用得当,就能支撑更多的资源整合技巧,取得最多的竞争优势。
那位“24牛肉河粉”的台湾老板,越南安南集团董事长LY QUI TRUNG有句名言:“我也曾身无分文;但我的理念决定我不可能贫穷。我即使在越南路边捡石头、再高价卖给越南人,也能成为亿万富翁。”。在越南的排华运动中,他的财产被全部没收,2003年6月,他捡到了石头----越南随处可见的河粉,先提出新的高价格,再以新的运营空间支撑它终端新模式,终端资源差异化、终端合作模式差异化,连锁店迅速向东南亚、中东扩张,最近进入广东、浙江。他又成了亿万富翁。
3、重新评估外部市场资源的价值
跟着行业领袖走的经销商,零售销售商、终端服务商,最希望企业做的,就是降价、送礼、促销、买赠、进场费---
消费者认可之前,它们都是本能地拒绝高出市场价格产品的。
高定价,就意味着现有渠道成员的重新评估。
水井坊横空出世,首战广州。业务员拿着产品拜访酒楼,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神经病!五粮液才200多,你一个小厂,怎么卖400多?”
当品牌特有的利益开始被消费者接受时,经销商、酒楼还是兴奋于价格,业务员返回的“客户意见”,经常能够看到这条:“某经销商老板说,如果降价到五粮液、茅台的价格,愿意打款100万”。背后偶尔还能看到愚蠢的业务员的建议:“我们的成本不会高过五粮液、茅台吧?按照五粮液、茅台的价格销售,不会吃亏吧?”
总之,当你订出高价格,你就得准备自己做品牌推广,自己培养消费者的“价值感觉”,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高价买单。
经销商只是物流商,零售终端只是“推广平台”:
4、优化外部市场资源的结构,压缩“销售伙伴”的利润,扩大“营销伙伴”的空间
销售伙伴(经销商、零售商)的利益,与品牌的竞争力成反比。
营销伙伴(承担消费者教育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品牌传播公司等)的支出,才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水井坊在广东的成功,就有赖于压缩“销售环节”开支(拒绝随波逐流的“进场费”),增加营销环节投入(给终端一系列差异化的利益,如智能化公关,培训营销、酒道演示,等)。
最近一系列进口葡萄酒的成功,我认为,也与“专卖店+团购”的新模式有关。新模式增加了营销,削减了销售。
味千拉面价格能比兰州拉面高出5倍,某台湾籍越南人经营的“24牛肉河粉”卖24元、高出普通牛肉河粉5倍左右,也都有赖于“销售与营销”的结构的改变。
5、调整内部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的权重
这个问题值得转文展开,这里只能简单地说一个案例:
华东有个白酒厂,政府支持,背后市场庞大,资金实力雄厚。一直做低端酒。老板属于吃苦耐劳型,以前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成功后依然“过着健康的富人生活(也就是从不出入高消费场所)”。带领的团队,属于忠诚、听话、吃苦、敬业;
整个企业的文化,是看不惯“喝喝酒、吹吹牛、数数钱”的公关先生、社交靓女的。
迫于政府的要求、市场的诱惑,几次冲击高端,都失败了。
 老板多次邀请我加盟,我每次都不得不婉言谢绝。当然,老板也明白我们的分歧在“价值观”。
高端产品的人才价值观与低端产品,企业文化相差悬殊。老板对低端酒的文化习以为常,对高端团队最多只能容忍;而任何容忍,其度都是有限的;
原有的团队好比井冈山的“红军”,草鞋、步枪,身体强壮、每天集体行动15小时,忠诚、老板信任;但业绩差。
新的高端团队,好比现代的导弹部队,上上网、检查下导弹装置,身体不一定很强壮,带眼镜都可以;每天可能只需要集体工作2小时;但它制胜于千里、万里,杀敌效果绝非红军可比。他们知识丰富,独立性强,对老板的依赖度比“红军”也许还低。
两个团队互相之间的瞧不起,肯定在所难免。
不能改变文化,什么人才进去都是送死!
五、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决定揭竿而起了,因为,不起事是死路,起事有可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市场竞争到今天这步,低价,平庸,迎合市场,从此就踏上客户同质化、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运作模式化、团队模式化的消耗战歧途。从此,一辈子腥风血雨、不得安宁。即使偶尔成功,人生也没多大意义。
高价,不能保证成功、因为前面还有很多细节要做;但,只须穿过一条黑漆漆的隧道,就能进入“柳暗花明”。
这条隧道有多长?我的意见是,大约相当于“从水井坊到五粮液”。
那年,深圳桂兴酒业公司接管水井坊华南6省市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湖南、江西),我和广东省广告公司创意总监丁邦清同台表演节目。丁同学唱的是进行曲,他介绍了他的“高尚生活元素”定位的含义,介绍他为什么能让台湾作家林清玄把他的诗句“温一壶月光下酒”免费送给水井坊使用----他认为,水井坊是中国唯一的奢侈品牌:“五粮液可以穿着拖鞋在路边摊子喝,水井坊则必须在奢华的气氛中享用”。我唱的是励志歌曲。我说,“我必虔诚。我必庄重。我们可以指责五粮液的品牌技术很粗糙;但问题是,它可以很粗糙。它没有促销品,它的假货控制能力不强------但是,消费者的忠诚度就是难以动摇。水井坊呢,我们刻意地建立高尚生活元素的联想,包括精心策划促销品、赞助三大男高音歌唱会、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合作的“世界顶级白酒与顶级葡萄酒的对话”,等等举动,来建立奢华的联想;为什么我们必须这么小心谨慎、孜孜不倦,而五粮液就可以率性而为?它怎么敢?为什么敢?这就是因为,五粮液已经穿过了隧道,水井坊还没有!
但是,水井坊的路口已经选择对了高价;而且,已经穿过了那条隧道;刚开始的两年,我们不顾同行幸灾乐祸的期盼,不顾经销商的冷漠,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镁光灯。穿过这条隧道之后,虽然离五粮液似的“自转轨道”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是柳暗花明!
这种付出,不过是阵痛、短痛,再就是一路高歌;总比低价企业一辈子的江湖生涯强!
高价,踏上高价的成长捷径,是企业成功的最容易的选择。
 
作者:曾祥文,渠道建设专家。服务酒类(广东水井坊、烟台长城、中国华润、安徽金裕皖、浙江马地奥等)、粮油类(中储粮)、食品机械类(佛山松川食品包装)、休闲食品类(东莞金娃果冻)、保健食品类(双叉奶,江门新康虫草)等40多个品牌。
目前为多家高端消费品企业顾问。
联系邮箱:zxwmkt@163.com QQ1142015553
个人简介
主要咨询技术 价值评估模型;科特勒品牌咨询模型;科特勒全方位营销模型;核心终端与双终端模型;等。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文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