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背后的拷问

戴威 原创 | 2012-04-24 16:23 | 收藏 | 投票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进入患者腹中。因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的鞣制剂,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针对此事件,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 药用胶囊接受批批检验。2012年4月22日,公安部通报,经调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值此相关部门大力干预、依法惩治涉案人员的背景之下,4月23日修正药业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召回全部胶囊类产品。
 
一、品质?品牌?
长期以来,笔者都在谈品牌的建设。其实,支撑品牌大厦的根基,就是产品品质。
品牌的根基问题,即产品品质问题,在当今中国显得尤为重要。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下文告诫各训练队,禁止食用国内猪肉;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因对中国食品饮料安全不放心,德国空运大量啤酒至北京,一时更是满城风雨。
殷鉴不远,而因食品品质造成恶劣影响的,之前还有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导致河北乳业巨头三鹿集团倒闭,当局判决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死刑,以田氏之血祭奠死去的幼儿英灵,借此平民愤。随后的双汇集团廋肉精事件,虽也闹得神州鼎沸,之后却也渐次平息,公关手段之高明、之厉害实属罕见。
当然,在国内食品安全危机频现的背景下,某些农产品企业打着“绿色食品”的招牌,以超高价攫取利润,着实肥了一批人。只是,有多少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也只有从业者知晓。
更为恶劣的是,国内某些“肉食者”非但不想方设法为人民服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却独自在享受所谓的“特供”产品,民脂民膏,不一而足。民怨沸腾,不过,普罗大众除了怨恨,别无他法。倒是一些权贵新富阶层,早已做好两手准备,通过各种手段,八仙过海,移民国外。
笔者不禁要问:一个连食品安全都有问题的企业,更遑论品牌建设?一个连吃饭都提心吊胆的民族,焉敢谈崛起?
 
二、金钱?良心?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涉嫌“涉毒”的9家药企中,既有企业为自己辩护,也有企业保持沉默,但相当长时间内,仍无一企业为事件向消费者公开道歉。
至此,舆论再度哗然,网络上网民的口诛笔伐几成泛滥之势。
网络确实也是一个好东西,虽然众多部门要求强力肃清网络相关言论,Facebook、Twitter等世界主流社交网站被拒国门之外,以至有网站成天担心被和谐。不过,网络却能够给当局提供一个了解民意的优良载体,于是载体最终能够存续至今。当局眼见网络借舆论高涨,迫于形式,不得不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而部分企业仍然不明确表态回收产品。
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强力干预。直到此时,相关企业面对来当局的强大压力,才不得已,犹抱琵琶半遮面式地道歉、宣布召回产品。
修正药业广告语——“坚持做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董事长修涞贵亲自在镜头前向全国人民作揖。这一广告诉求,曾经打动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观众。在去年一次医疗高峰论坛上,笔者也一睹了修某人的“风采”:其在业界影响之大、地位之高,不一而足。
时光如梭,不到一年,再次听闻此君消息,却是无礼耍赖般模式。“良心”去了哪里?依修某人看来,在“金钱”面前,“良心”得往后靠。
“良心药”变成“黑心药”,“放心药”竟成“毒药”!
 
三、橘耶?枳耶?
春秋时期晏子曾有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些许不禁在当今竟得到应验。之前媒体报道,家乐福销售过期食品,沃尔玛涉嫌虚标商品售价,麦当劳使用地沟油……凡此种种,不绝于耳。奈何这些在其所在国,闻所未闻的举动,一旦到中国,却也如同无良的国内商家一样,腐败、坠落至于斯也?
确实,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飞升、货币贬值、房地产行业对众多领域的盘剥,以及群众收入有限,还要应付各类支付,购买力不高,导致众多商家运营成本持续攀升,利润增长乏力。一句话,宏观经济的低迷,无休息的、不择手段地逐利,是造成此类现象的一个重大原因。
不过,即使在宏观经济运营良好的时期,此类问题,依然严重存在。多年以前,笔者亲眼见到或亲眼听到,一些屠宰户给牛、猪注水,卖瓜子的商户向产品中撒沙子,卖废旧报纸的向废料袋中放置石块……而这些人员似乎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更为笔者印象难忘,是笔者一位儿时的伙伴,从事牲畜相关行业,深知行业内幕,竟从不吃猪肉。其时,笔者深感震惊!即便多年已经过去,此情此景,如在昨日,难以释怀。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生物学理论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地理气候环境,就适合生长什么样的生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当前国内食品安全恐慌的罪魁祸首,当推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某些部门对有利可图之事,趋之若鹜;对管理监督不善所造成之后果,则三缄其口,避之唯恐不及。试问:制定游戏规则、执行游戏规则的“肉食者”尚且如此,惶论无数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之流会道德高尚地自清自律。
     下一个“倒霉”的将会是谁?
 
作者:戴威,集智堂品牌管理机构品牌总监。具有丰富的品牌规划、整合营销、网络传播以及团队管理与激励经验。新浪微博:http://weibo.com/jzt2011 QQ21751436,电话:13544116154,电子邮件: 21751436@qq.com

戴威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资深品牌人,楚国人。任侠,好老庄,喜文史,通管理,谙网络,法商鞅。专注领域: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整合传播、企业文化塑造、团队管理与激励等。 集智堂品牌管理机构品牌总监。 新浪、腾讯微博:@戴威-David QQ:21751436
每日关注 更多
戴威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