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私有化与退市制度(4月9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2-04-09 10:59 | 收藏 | 投票

 

20122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向上市公司阿里巴巴B2B提出私有化要约,其最终回购价格为13.5港元,与2007年底上市招股价持平,该价格较29日停牌前的最后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如私有化成功,预计将耗资190亿港元左右。

222日,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在港交所复盘,股价大涨一度升至13.16港元,较停盘价9.25港元上涨42.27%。阿里巴巴的私有化堪称逆势而动,和中国互联网里一干视频、电子商务、团购网站们苦于上市无门,一边却是阿里巴巴激流勇退,可谓是对比鲜明。

 

阿里私有化最大的阻碍就是收回雅虎的阿里股份。阿里巴巴进行私有化,就需要把所有阿里股东的股票收回,而在2005年的并购中,雅虎以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参股阿里,并获得其约39%股份。2009年阿里十周年庆典之际,雅虎抛售了其持有的阿里巴巴1%股份,以提振其自身下滑的股价,但雅虎手中的阿里股票仍非常可观。

 

华军软件园主编米晓彬分析,阿里巴巴B2B私有化的决策,主要基于如下七个方面考虑:

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股市低迷,私有化成本最低,时机最佳。既然资本市场自顾不暇,那么就是由创业团队提高自身份额与话语权的时候。

阿里巴巴不差钱,阿里系反哺B2B,不划算;阿里巴巴通过回购雅虎手中的阿里股份,以降低雅虎对阿里巴巴的控制。

在国内外经济日益严峻的情形下,阿里巴巴更需加快转型和升级,私有化突破阿里巴巴B2B业务的瓶颈。

阿里巴巴私有化,也就意味着其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内资公司,被广为质疑的支付宝的血统问题迎刃而解,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为支付宝正名。

阿里巴巴私有化准备天猫上市,在阿里系中,只有原来的淘宝商城,现在的天猫最有可能上市,天猫的 B2C业务已经与B2B业务有所重合,同时天猫上市也会有力抵御来自京东商城、当当网等B2C网站正面冲击。

开拓阿里巴巴更大的平台——融资业务。民间融资的确遭遇了瓶颈和尴尬。一方面,中小企业以及个人的确有闲钱需要投资;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求助银行无门。民间融资现在最缺乏一个有公信力,可持续的品牌,正如淘宝和天猫作为销售渠道品牌一样,民间融资需要一个有公信力的融资平台。

 

马云打做过一个比喻:阿里巴巴(B2B)是大哥,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都靠他来供;淘宝是妹妹,可以拿着大哥给的钱买花裙子,已经初中毕业,将来要念复旦大学,老三是支付宝,才上小学,但它最有志气,要在未来扛起养家的重担,大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供他上美国的哈佛。

现在的情形是,阿里巴巴这个大哥已经老去,不能再干,只能退休(私有化),弟弟妹妹已经事业有成,阿里系可谓家境殷实。大哥需要养老,修生养性。淘宝妹妹上不了市,但她的天猫却有可能;支付宝已经上了大学,但却因为学籍不能更改,不能读哈佛,只好帮着爸爸打理阿里家的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一堆事儿。

 

中国资本市场的很多游戏规则都跟国际通行的机制难以融合。

据南方周末提供的数据:2009年东京交易所新上市公司23家,退市公司有78家;德国交易所新上市6家,退市61家;纽约交易所新上市94家,退市212家;伦敦交易所新上市73家,退市385家。反观中国,无一家公司退市。总资产只有5万元至8万元规模不如小餐馆的*ST星美竟也不退市。

只进不退,即使已经精疲力竭都要苦苦支撑,这本身就不是正常的市场机制。

其实退市是资本市场的必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退市,是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并重新选择所上市的市场以及所面对的投资人。上市公司退市,会让投资人更理性,也可以以退为进。

进退自如,攻防自如,资本运营需要有两手,两手都要硬。

 

贾春宝一直认为,资本与产业从心态上,从来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倾向。虽然两者结合会让创意产业化,并创造价值;但资本从开始进入产业的那个时候开始,就没有想过要长相厮守,更多的是在想着离婚分家产,时刻想的是退出的问题。何时可以退出、退出的时候自己能得到多少收益,以及如何退出的问题。

在资本市场,IPO是一个关键节点,与其说IPO是创业者的成功,不如说是投资人的成功。IPO相当于撤退的集结号,先行撤退的必将是作为投资人的主力部队,在那里抵挡追兵的,则更多的是创业团队所组成的敢死队。

 

资本的本质就是趋利避害,是风险厌恶型的行为,其实倒也不是投资人怕死,更多的是角色划分与游戏设定的时候,就是如此的。

——上市原本就是为了退出的,因为上市更多的意义是圈钱,而不是贡献自己的利润。企业的成功之路通常都是趁自己最赚钱的时候上市,圈到钱之后把自己的业绩做平,然后退市。退市意味着积累实力,虽然未必会有机会重新挂牌,但退出也不意味着永久性的死亡。

如果说上市是一场战争,那么先行撤退的肯定是资金方,创业者在前方苦苦支撑,掩护大部队全身而退,然后自己套现离开,再变身为投资人。

当创业者变身为投资人,就会成为IPO之后先行撤退的主力部队。由此我们就可以释然。原来投资是更成熟的创业,创业是投资的练兵。IPO是融资方和投资方之间的对话。成功了之后,融资方得到资格去投资,投资人则如接力棒一般,把股权买来卖去的。

 

2011年以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纷纷提供私有化策略。截至目前,共有约26家中国公司从美国三大市场退市。私有化价格较市价平均溢价幅度在20%~30%之间。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一直在呼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建立并完善退出机制。让那些连年被ST,在亏损之中苦苦挣扎的企业能得到喘息,让那些在外边等到花儿也谢了的优秀企业,能用资本运营的武器武装自己,让自己搭建的资本平台能有更多的源头活水。

 

——投资人是企业的主体,退市是企业的权利,长期在台上,难免会有虚假的表象。

退市是企业退回来重新选择投资人的机会。只有退市机制完善了,才构成资本市场合理的闭环。重新评估会让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变得理性,而证券交易所更多的是制造更合理的上市环境。

只有能退市,才会弱化并消除资本与产业之间彼此敌视的心理,毕竟是彼此都有需求,而不单纯是贱卖的问题。也不是亏本的问题。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融资方与投资方之间,投资方内部之间,创业合作伙伴之间,都是如此。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