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竞争-------险峰原来是坦途

曾祥文 原创 | 2012-05-23 18:31 | 收藏 | 投票
行业已经有了高垄断的领袖品牌,怎样对付它?我已经是行业老大,市场覆盖率达到顶峰,怎么继续增长? 
  产品成本就比竞争对手高,怎么办?渠道成本越来越高,做促销找死、不做促销等死,怎么办?产品核心技术被对手控制,关键原料被竞争对手控制,能否打败竞争对手?
  以我做咨询服务十多年的经验,一切强势品牌都是某种竞争模式的受益者,都是另外一些模式下的纸老虎;一切四无品牌(无资金、无质量成本、无权力背景、无知名度),都有可能成功。
  踏上成功的道路,固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找到成功路口却不难,因为路口写着这样的路标:比强势品牌更高的价格。
  价格变了,资源结构就变了,就有了很多种类的可能。
  一、屡试不爽的实践
  1993年,我已在大学教书7个年头了,仍然非常穷。当时有个叫杜继阳的大师,大幅广告叫卖《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杜老板声称,凡是读完《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必然才高八斗,就可以成为他公司的终身员工,好像是1000元月薪(相当于大学讲师的10倍啊)!
  于是,为了诱人的1000元,我吃了半年泡菜、节省出200多元,购买了这套《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
  认真读完后,杜老板的公司消失(也许是只顾卖书、没有认真读书吧),每月1000元薪水成了泡影。但我没有多少上当的感觉。因为,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
  全套《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松下的厚利多销理念、思路、模式。他坚持销售高价电池、高价灯泡,坚决拒绝了客户的低价诱惑、抗拒了同行的低价竞争,一路走来,始终以高价打败低价!
  2000年,我第一次做咨询,服务对象是广东佛山的松川企业公司,一家年销售额6000万左右的食品包装机械公司。当时,公司产品价格比温州、青岛两地同行高出20%左右,业务员们颇为吃力。
  我受聘为营销From EMKT.com.cn顾问。先涨价100%,同类产品比青岛、温州产品高出1倍;然后,以涨价获得的利益空间支持企业的技术前移、服务提升,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把顾客定位聚焦于广东(东莞、汕头)、成都、上海、天津四个食品企业密集区。
  在黄松董事长、业务团队和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业绩连续翻番。两年后,上海青浦、天津、成都彭州等工厂建立,上述四大食品强区的客户基本被锁定,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根深蒂固,兴奋于低价战的青岛、温州同行,沦落为拾遗补阙型企业。
  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涨价营销。也是我的摆脱赤贫之仗
  服务松川公司期间,巧遇刚刚组建中的广东水井坊团队,与姜杰、周鹏等领导人一见如故,高价营销理念互相启发,于是成就了我们在白酒行业长达8年的合作,经历了水井坊(比当时最贵的酒五粮液还贵几乎1倍)、沙河王(把几十元1件变成801瓶)、五粮液红太阳(高出五粮液几乎1倍)、品之味(中档酒最贵)等一些列品牌。
  海南的工业企业,由于岛内配套企业缺乏,由于两头在外,在生产成本上总是处于劣势。海南正业中农高科专门生产农药,业务团队也在抱怨价格高。而如果比照大陆同样成分的药品来定价。正业就会亏损。
  董事长王占鄂先生听说高价营销理论后,先情我给业务团队讲课。大区经理们笑着对我说:教授啊,农药不是水井坊啊;虫子不会为了面子而喝高价农药啊。我也笑着回答:放心,有些虫子是希望死于更贵的农药的
  我们两条腿走路,现有产品、现有渠道不动,针对高耗作物推出新品,价格比同类产品高50%。同时,扩大技术部门,前移到高耗作物区。
  探索半年的新终端、新模式,年底经销商大会,旧有客户的订单未变,新模式的客户订单居然与老模式相等。等于是公司销售额增长100%!当然,新订单客户的利润贡献,要比老客户打得多!
  海南正业从此踏入快车道,成为中国复配农药的老二。
   07年,山东中烟工业公司为了改变山东烟档次低的形象,聘请我们开发山东最贵的烟(儒风泰山)。随后,又服务福建佳通集团,一起策划最贵纸尿裤”---
  十多年的只做贵的、不做对的,我们不断深化着对高价营销的认识。
  二、厚利多销才是正道
  1、常规价格,活到老、累到老
  迎合市场,以销定产,随波逐流,投机倒把,擦边球,假冒伪劣,表面上赚钱容易,实际上江湖险恶。
  (1)消费者永不忠诚:常规价、低价,消费者是比照行业标杆产品来购买跟进产品,跟进产品只有参照价值,不是生活元素,留不下特别的印象。永远没有品牌认知、品牌忠诚。
  (2)竞争者不断加码:
  强势品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如规模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知名度高、降低了渠道成本。
  为了防止跟进者,领导品牌不断降低价格、提高分量,不断刷新行业的盈亏平衡点。例如方便面,80年代初的平衡点大约100万包,现在可能是2000万包了。
  如果采用更低价格或常规价格,利润率总是低于行业领导者,每年赚的一点薄利还必须用于追加生产投入、扩大规模,因为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前移了。
  几年、几十年下来,利润都用在了机器、厂房的增加,甚至还可能新增了银行贷款;继续前进---意味着永远没有现金收入;急流勇退--则工厂低价处理给行业领导者、或设备当作废铁卖,刚好偿还贷款。
  无数跟进者,如果不仿冒、不弄虚作假,大概就只能被调戏一辈子。
  比如,面对可口可乐,无数平庸者选择了更低价格、相似的渠道、相似的传播方式,于是非常可乐、非死不可汾煌可乐、疯狂赔着乐
  跟着康师傅走的方便面企业,也大都无法支撑到最后。
  (3)改进运营策略的不可能性
  在低价、低利润的条件下,企业能选择的运营策略非常有限。通常就是模仿行业领袖而强化暴力营销战术,如终端覆盖、终端拦截、终端促销,或加大经销商利润的贿赂营销。
  自身经营技术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
  2、高价竞争,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庖丁解牛、轻松地肢解强势品牌
  相对无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可嘉智慧可叹的企业,另一些企业却轻松地厚利多销。他们总是以高价、在高端,切下行业领袖品牌的最重要市场,行业领袖被迫委曲求全。穿越短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后,立即就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取得成功
  松下幸之助是这样,松川机械是这样,正业中农是这样,水井坊也是这样。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维珍。
  维珍公司知名度不高,但资产规模在全球500强中排名11 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宝洁、可口可乐等著名品牌。维珍战略的核心,就是高位切割。从唱片、电影院、可乐、幼儿园,到航空公司,维珍进入200多个行业,以高价,在200多个行业盟主、帮主、教主的地盘中,切割最肥美的利润,成就了第一挑战者江湖怪侠地位。
  以可乐为例。面对可口可乐,维珍没有象非常可乐、汾煌可乐那样辛苦。它的维珍姜汁可乐等,高定价、高利润,轻轻松松地切割了两乐份额中最肥美的一块。
  3、厚利多销,是企业家的责任
  这话,是松下幸之助说的;没有厚利,即使赚再多钱、也不过是富人而已,不是松下先生认可的企业家。
  企业家是驱动市场的,是整合资源的。这是企业家的责任。
  (1)渠道责任:什么是客户利益最大化
  让利给经销商、零售商或终端营业员之类人员,贿赂渠道,刺激渠道,企图调动渠道的积极性、推卸品牌责任,渠道伙伴一定有人运用厂家的让利来打价格战,高价很快演变成混乱价、溃败价。渠道商表面得到的让利,不过是虚拟利润、短暂利润。
  品牌运营商以高价获得更大资源空间后,创新资源配置,传递出品牌特殊价值,使品牌成为消费者认可高价的名牌,渠道伙伴才有合理回报。
  从可口可乐、雀巢、宝洁,到五粮液、茅台,凡是给渠道伙伴长远、丰厚利益的品牌,都是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给经销商的价差小于同类产品的。
  (2)消费者责任:让利是喜新害旧,厚利是保护既有消费者
  中途降价使已经购买的消费者产生受骗上当感觉,使没买的观望(买涨不买落)。
  (3)员工责任
  松下经常对那些要求让利的客户,谈到他的员工的辛苦,拒绝让利。欧美已经形成法律,坚决禁止血汗工厂,反对牺牲员工利益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低成本竞争
  4、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首已是百年身
  有人说,可以先低价、赚容易赚的薄利,以后再高价、做品牌。
  我的看法是,低价是不归路。
  一旦让利给经销商(最终一定传导到消费者),就等于堵死了品牌成功的通途。
三、高价战略消费者价值
  常规的价格,消费者满意;低价,消费者惊喜。
  高价呢?高价不是欺骗消费者。没有人愿意做冤大头,富人也不例外。穷人消费者已经不好骗,何况富人。
  高价,是让消费者喜出望外没想到、真没想到、居然如此的惊喜。
  看看科特勒的原文,就知道价廉物美的准确含义了:
  1、什么是价廉物美
  从消费者满意到消费者喜出望外,基础当然是价廉物美
  无数企业陷入价格战、促销战、消耗战,就是因为,没有悟透价廉物美这四个字中的两个字:
  价:是消费者的总体支付(cost),不是价格(price);
  物:浅层次理解是提供物(offering);深入理解,则是提供物能够给出的利益,也就是购买者能获得的总价值(value);不是物品(goods)。
  又是翻译惹的祸。costpriceofferinggoods,英文中的区别一目了然,翻译成中文,前两个词都带个,后两个词都带个,就容易误解了。
   
  高价营销的成功,是价廉物美的最高境界:
  不仅是大幅度降低消费者总支出(cost)、增加消费者总价值value),还是把消费者带到一个新世界、让消费者看到一个新境界。
  2、降低消费者总支出
  不一定是降价;降价的方法太简单、太没创意;降价还使买过的后悔,使没买的观望。
  完全可以涨价,只要涨幅小于消费者总支出的下降幅度,消费者的总体支出仍然的下降
  的。
  (1)改进产品,降低消费者总成本
  大田作物(棉花、水稻之类),消费者的农药支付中,喷药劳动的成本占据很大比重。很多时候,农民都把水管铺设到田里面,需要撒药时就遥控地喷洒。
  海南正业中农公司,按照作物的季节性规律,推出整合的产品,价格高出单品的价格之和,但农民可以减少撒药次数、节省劳动力成本,
  产品面世后,正业的产品价格提高、收入增加,农民的直接货币支出增加、但劳动力支出减少。总体成本下降。
  (2)增加技术服务,接触顾客后顾之忧,降低消费者总成本
  膨化食品生产出来后,必须立即包装,否则,有可能受潮、浪费,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延误订单,也可能影响市场竞争力、牺牲企业利润。
  任何包装机械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如传送带磨损、断裂,某些零部件坏掉。包装机出现故障,是2小时修好、还是24小时修好,对于膨化食品企业,意义的重要性可能超过机械的价值本身。
  佛山松川机械,为了降低顾客的总成本,大幅度提高了产品价格,如饼干包装机从6万提高到11万。同时,在食品工厂集中的东莞、汕头、上海、成都、天津等地,建立原材料仓库,储存备用机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2小时恢复运转。降低了客户的总成本。
  高价格的经济作物,农民高投入、高产出,间接成本高。例如冬枣,每亩产值大约等于每亩水稻的10倍,但投入更大,使用的农药大约是水稻的100倍!丰收,则每亩收益比水稻多好几千;虫害,则投资的损失也远远大于水稻。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公司,在高耗作物生产区选择核心终端,配置农化、植保等方面的专家,全程指导,让种植户放心。为此,提高25%的价格(每亩增加200元投入),种植户没了后顾之忧,只会觉得太划算了(确保了每亩1万的产值!)。
  3、创新价值,提高消费者总利益
  (1)输出人员形象利益,创造情感价值
  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高端消费人群,已经接受了进口葡萄酒的侍酒服务:高价的优质葡萄酒,专业的侍酒师。
  消费者宴请客人时,侍酒师的出现,增加了请客者的个人品牌价值;侍酒师对葡萄酒的专业化操作,提升了产品的价值、饮酒这者的价值。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麦当劳作为食品,值多少钱是一回事。 麦当劳每年创意出新颖的玩具、只送不卖,麦当劳的服务员小姐每天带领小消费者唱歌跳舞,麦当劳推出参考图案、供小朋友用薯条拼装---当麦当劳成为少儿乐园,有了这些形象利益,薯条本身的成本、现在的价格,都不重要了。
  (2)把用具变为工具,改换价格更高的价值尺度
  产品本身的用途值多少钱,人人心中有杆秤。
  产品用途改变,消费者就会有新的评价标准,心中的价格衡量器,也就升华了。
  广东、越南的河粉,只能用于填饱肚子,所以只能卖5元。
  越南安南集团的“24河粉异国情调,接待客人既不丢份,还传递了努力工作、节省时间等观念。
  享用安南集团的河粉,节省了宴请客户的开支,消费者的总成本降低。
  (3)把用具变为道具,再次抬高价格妥协度
  高档宴会上,有人不喝葡萄酒、白酒。以前,就只能委屈喝便宜的啤酒、饮料了。针对这种需求,蓝带公司推出了每只100多元的啤酒,众多企业推出了每扎100元以上的鲜榨玉米汁、鲜榨紫薯汁。产品本身成本依然还是5元以下,但总价值变了。
  和重要客户签约,如果使用万宝龙钢笔签字,再告诉对方,香港回归的协议、中东停战的协议、德国停战的协议,都采用这个品牌。
  那么,每只万宝龙钢笔才卖几千到几十万元,是否很便宜?
  宴请上级领导,不清楚领导对酒的偏好;但如果你拿出五粮液,领导即使不喝白酒,也不可能怪罪你。800元买个个人品牌形象的安全,是不是很划算?
  同样的酒水,宴会上喝5000元的拉菲,客户感到了压力,这100万的单就非签不可了;如果只喝300元的本地土特产名酒,虽然也不丢份,但客户觉得不过是普通的接待,礼尚往来而已。这单,就可签可不签了。
  我的客户之一北京汉今,是一家高价营销的专业化公司。去年的得意之作之一,是选择部分茶叶,捆绑特定的书法、字画、围棋,使这个组合有了从此不问业务、只喝茶下棋颐养天年的含义,特别适合于欢送退居二线的领导交权的富一代掌门人。每斤茶叶,最高达到50万元。
  (4)把用具变为玩具”—没用的才可以是最贵的
  没用的东西,可以一文不值,也可以是无价之宝
  最贵的葡萄酒,不是最好喝的葡萄酒,而是一些错过了饮用期限、储藏时间达到30年甚至50年以上的、已经不能喝的葡萄酒酒。
  砖是建材。不能做建材的砖,却比有用的砖更贵。柏林墙拆下来的残砖瓦砾,建筑效用肯定不如新砖。但新砖不过几美分,柏林墙残砖却是530马克!
  一些带有艺术家画迹废石头,最贵卖到4050马克。当年用卡车把墙砖拉回家的人一下子发了财。
  四、高价策略整合市场资源
  1整合市场资源的策略是企业最重要的策略
  科学技术是不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技术肯定不是第一生产力;因为,生产技术的价值,在高价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肯定只在10%以下。通常只有1%
  整合市场资源的经营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技术主要指整合市场资源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站得住脚。
  德国人掌握了啤酒的核心技术,不妨碍美国一家AB公司业绩就远远超过德国全国啤酒的总和;德国人垄断了太阳能的几乎所有核心技术,不妨碍中国企业购买德国技术、再把德国企业赶出非洲、东南亚:深圳的山寨手机,技术都是向欧美企业购买的,最高峰时年销售15亿部,横扫东南亚、中东、非洲。
  四川许多中小酒厂都有白酒的质量优势、成本优势,这不能阻止洋河蓝色经典购买四川酒、再远远超越四川酒厂;兰州拉面的技术即使要收专利费,每碗最多价值1元,在每份25元的味千拉面面前,九牛一毛。
  2、高价,为整合资源提供经济基础
  司马迁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俗话说人找钱不如钱找钱,说的都是整合资源除了理念、目标、技术、策略、方法,还需要一定的价格空间来支撑。
  高价企业的成功,基于对高价的价值的正确理解:高价不一定马上表现为更高的直接利润;高价即使暂时减少了销售额、减少了总利润,也可能非常值得,因为,高价放大了整合资源运作空间。这个空间运用得当,就能支撑更多的资源整合技巧,取得最多的竞争优势。
  那位“24牛肉河粉的台湾老板,越南安南集团董事长LY QUI TRUNG,有句名言:我也曾身无分文;但我的理念决定我不可能贫穷。我即使在越南路边捡石头、再高价卖给越南人,也能成为亿万富翁。。在越南的排华运动中,他的财产被全部没收,20036月,他捡到了石头----越南随处可见的河粉,先提出新的高价格,再以新的运营空间支撑它终端新模式,终端资源差异化、终端合作模式差异化,连锁店迅速向东南亚、中东扩张,最近进入广东、浙江。他又成了亿万富翁。
  3、重新评估外部市场资源的价值
  跟着行业领袖走的经销商,零售销售商、终端服务商,最希望企业做的,就是降价、送礼、促销、买赠、进场费---
  消费者认可之前,它们都是本能地拒绝高出市场价格产品的。
  高定价,就意味着现有渠道成员的重新评估。
  水井坊横空出世,首战广州。业务员拿着产品拜访酒楼,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神经病!五粮液才200多,你一个小厂,怎么卖400多? 
  当品牌特有的利益开始被消费者接受时,经销商、酒楼还是兴奋于价格,业务员返回的客户意见,经常能够看到这条:某经销商老板说,如果降价到五粮液、茅台的价格,愿意打款100。背后偶尔还能看到愚蠢的业务员的建议:我们的成本不会高过五粮液、茅台吧?按照五粮液、茅台的价格销售,不会吃亏吧?
  总之,当你订出高价格,你就得准备自己做品牌推广,自己培养消费者的价值感觉,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高价买单。
  经销商只是物流商,零售终端只是推广平台
  4、优化外部市场资源的结构,压缩销售伙伴的利润,扩大营销伙伴的空间
  销售伙伴(经销商、零售商)的利益,与品牌的竞争力成反比。
  营销伙伴(承担消费者教育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品牌传播公司等)的支出, 才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水井坊在广东的成功,就有赖于压缩销售环节开支(拒绝随波逐流的进场费),增加营销环节投入(给终端一系列差异化的利益,如智能化公关,培训营销、酒道演示,等)。
  最近一系列进口葡萄酒的成功,我认为,也与专卖店+团购的新模式有关。新模式增加了营销,削减了销售。
  味千拉面价格能比兰州拉面高出5倍,某台湾籍越南人经营的“24牛肉河粉24元、高出普通牛肉河粉5倍左右,也都有赖于销售与营销的结构的改变。
  5、调整内部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的权重
  这个问题值得转文展开,这里只能简单地说一个案例:
  华东有个白酒厂,政府支持,背后市场庞大,资金实力雄厚。一直做低端酒。老板属于吃苦耐劳型,以前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成功后依然过着健康的富人生活(也就是从不出入高消费场所)。带领的团队,属于忠诚、听话、吃苦、敬业;
  整个企业的文化,是看不惯喝喝酒、吹吹牛、数数钱的公关先生、社交靓女的。
  迫于政府的要求、市场的诱惑,几次冲击高端,都失败了。
   老板多次邀请我加盟,我每次都不得不婉言谢绝。当然, 老板也明白我们的分歧在价值观
  高端产品的人才价值观与低端产品,企业文化相差悬殊。老板对低端酒的文化习以为常,对高端团队最多只能容忍;而任何容忍,其度都是有限的;
  原有的团队好比井冈山的红军,草鞋、步枪,身体强壮、每天集体行动15小时,忠诚、老板信任;但业绩差。
  新的高端团队,好比现代的导弹部队,上上网、检查下导弹装置,身体不一定很强壮,带眼镜都可以;每天可能只需要集体工作2小时;但它制胜于千里、万里,杀敌效果绝非红军可比。他们知识丰富,独立性强,对老板的依赖度比红军也许还低。
  两个团队互相之间的瞧不起,肯定在所难免。 
  不能改变文化,什么人才进去都是送死!
  五、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决定揭竿而起了,因为,不起事是死路,起事有可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市场竞争到今天这步,低价,平庸,迎合市场,从此就踏上客户同质化、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运作模式化、团队模式化的消耗战歧途。从此,一辈子腥风血雨、不得安宁。即使偶尔成功,人生也没多大意义。
  高价,不能保证成功、因为前面还有很多细节要做;但,只须穿过一条黑漆漆的隧道,就能进入柳暗花明
  这条隧道有多长?我的意见是,大约相当于从水井坊到五粮液
  那年,深圳桂兴酒业公司接管水井坊华南6省市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湖南、江西),我和广东省广告公司创意总监丁邦清同台表演节目。丁同学唱的是进行曲,他介绍了他的高尚生活元素定位的含义,介绍他为什么能让台湾作家林清玄把他的诗句温一壶月光下酒免费送给水井坊使用----他认为,水井坊是中国唯一的奢侈品牌:五粮液可以穿着拖鞋在路边摊子喝,水井坊则必须在奢华的气氛中享用。我唱的是励志歌曲。我说,我必虔诚。我必庄重。我们可以指责五粮液的品牌技术很粗糙;但问题是,它可以很粗糙。它没有促销品,它的假货控制能力不强------但是,消费者的忠诚度就是难以动摇。水井坊呢,我们刻意地建立高尚生活元素的联想,包括精心策划促销品、赞助三大男高音歌唱会、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合作的世界顶级白酒与顶级葡萄酒的对话,等等举动,来建立奢华的联想;为什么我们必须这么小心谨慎、孜孜不倦,而五粮液就可以率性而为?它怎么敢?为什么敢?这就是因为,五粮液已经穿过了隧道,水井坊还没有!
  但是,水井坊的路口已经选择对了高价;而且,已经穿过了那条隧道;刚开始的两年,我们不顾同行幸灾乐祸的期盼,不顾经销商的冷漠,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镁光灯。穿过这条隧道之后,虽然离五粮液似的自转轨道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是柳暗花明!
  这种付出,不过是阵痛、短痛,再就是一路高歌;总比低价企业一辈子的江湖生涯强!
  高价,踏上高价的成长捷径,是企业成功的最容易的选择。  
个人简介
主要咨询技术 价值评估模型;科特勒品牌咨询模型;科特勒全方位营销模型;核心终端与双终端模型;等。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文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