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营的价值:为何创业者需要抱成团?

王雨豪 原创 | 2013-01-13 10:0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创业者需要创业营吗?答案不言而喻,过去数年,始于亚杰商会的摇篮计划,随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入局,接着创业家杂志的黑马营,袁岳的飞马旅,查立的起点创业营,李易同志的创新公社等如雨后春笋相继面世,若有后人着书描述过往三十数年来的中国创业史,这一段值得记录:创业服务业的蓬勃崛起,大行其道。

  为什么中国创业者需要创业营?

  中欧创业营创办者李善友教授给出了三个理由:

  管理与创业是两种思维,创业必须在混乱和不确定性中存活并摸索方向;

  创业者最大机会是用破坏性技术赢得新兴市场(现有市场领袖不愿/不能去满足),但这也最难;

  中国创业者需要学习:更佳的思维与行动方式。

  理固如此,但把一群“饥饿的”创业者聚集在一起并企图推动其事业的进步却是件大不易的事,问题自然而出:中国的“创业营”们需要用何样的实践来满足创业者的“渴望”?

  2012年5月,一个春雨如酥的午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副院长约翰·奎尔奇(Quelch, John A.)教授、创投中心执行主任李善友共同敲响了一面战鼓,宣布中欧创业营由此起航。

  商学院里长了个创业营,也是一类创新。约翰·奎尔奇的一句话,让卖掉公司的李善友下定决心加入到中欧,“创业学教育在中国一定会发展起来,现在恰逢其时,我们想做一个中国最好的创业中心”。而奎尔奇选择李善友的原因正是中国既有完整创业经验又有教授情结的企业家实属凤毛麟角。

  由此向前追溯三十年,这三位创业营的缔造者或多或少也都有着创业的情结。

  朱晓明院长历任上海针织廿厂厂长、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总经理,上海市人大副主任;约翰·奎尔奇教授曾在哈佛商学院任副院长,1998年至2001年他在担任伦敦商学院院长期间开设了首个英国商学院里的创业中心;李善友先生在2006年创建视频网站酷6网并于2010年6月带领酷6网成为全球第一个在纳斯达克独立挂牌的视频网站。

  放下这一堆数字,及将目光投向这一群可谓幸运儿的创业者之外,中国创业者的整体生存环境却并不令人乐观。

  在“财富的创业者干不过财富的分配者”的当前体制之下,中国创业者相对于西方创业者而言,有着更大的成本压力,遭遇更为艰难的创新窘境,它或是垄断,或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资源配置,所以仅仅从抱团取暖的角度去讲,创业者需要听到集结号。

  为何去创办具有公益性质的及中欧创业营,朱晓明院长这样解释初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致力培养社会未来商业精英,此次推出创业公益课程,旨在通过提供全面创新的学习模式以及来自商业最前沿的实践经验,培养中国未来的创业领袖。

  但创业者需要教育吗?创业教育能教什么?经历近一年的摸索,李善友这样给出自己的答案:

  1994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去了摩托罗拉,那时候的摩托罗拉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地位,80%的模拟手机市场份额都掌控在摩托罗拉手中。尽管如此,在之后五年的时间里,它开始逐渐走向衰退,取代它的则是靠数字手机赢得市场的诺基亚。

  诺基亚在鼎盛时期里,贡献了芬兰4%的GDP。但是好景不长,十几年繁华之后诺基亚也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这些庞大的公司为什么会没落?他们是因为管理不好吗?《创新者的窘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提到: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导致失败的往往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

  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

  领先性企业是在一个主流市场,推行一种成熟的、延续性的技术来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当一种新的破坏性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新创企业抓住机会,在一个边缘的新兴市场里面应用这种技术。

  不久,这个使用破坏性技术的企业就会把原来的巨头给取代了。所以成熟的企业管理和破坏性的企业管理方式必然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前者叫做“专业化的管理”的话,后者可以称作是“创业式的管理”。

  很多初创公司在面临混乱和不确定性时,缺乏自信,急于从大公司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和管理流程,殊不知,有时候这往往是他们走向僵化的开始。

  基于此,如果要对创业者做一个创业式教育,我们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到适合于创业期的创业式管理模式。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去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学习,其中有一个商学院是叫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连续19年排名第一的商学院。上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创业精神的话,是否可以通过你们的课程培养出来?”那个教授很坦率地跟我讲,我们也教不出来。我说,那你们教什么?他说:大公司的背景相对比较成熟,环境比较确定,所以能够进行预测;反之,创业企业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没法预测,也无法给出一套固定的解决之道。

  我们能够教的只有应对不确定性的创业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教给创业者的。这可能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吧,这也成了中欧创业中心的教育理念。

  我们很少教人知识性或者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更重视繁华背后的商业逻辑。

  比如,无论什么大腕企业家来讲课,都必须带一个他的企业正在发生的“活案例”过来,让我们的学员一起参与讨论和分析,这些都是鲜活的,无法预知未来的,没有正确答案的教材。

  我们把这称为“案例比理论重要”。

  大牌投资人过来,不是指点江山,而是与我们选定的学员做一场真实的融资对话,让我们的学员看看投资人如何在短短30分钟内提出合适的问题。

  我们也让学员参与提问,问题往往非常犀利和不留情面,角度刁钻、多样化,我们把这称为“提问比答案更为重要”。因为,决定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的,不是创始人个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他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他的境界和格局高度。“

  如果换个视角,创业者对创业营又有什么需要?

  我理解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这里能完成”传道解惑“,也就是上文中提及的”培养应对不确定性的创业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二是也能为创业者搭建舞台,输出原生向上的创业价值观。

  在中欧创业营创建两百余天以来,几十场的宣讲会,与成功企业家、投资人的互动,媒体的追逐报道,让营员”家产自酿“的戈壁滩上的葡萄美酒(乡都葡萄酒),帕米尔高原上的鲜奶(南达乳业),兰玉定制礼服等创业产品影响到成千上万的人。

  更有趣例,在与分众传媒江南春先生的互动中,学员陈涛(E店宝CEO)不经意间开启了对现代商业模式的终极提问:”从楼宇广告到Q卡分众是不是对用户强迫中追求互动“,提问发散开来:”简单粗暴美的商业模式可以持续复制吗?“”现代中国这些创新者到底是距离‘敬畏用户’越远还是越近?“

  那么,时隔七个月之后,创业营又为其营中创业者带来了一些怎样的真实变化?

  在这里,创业者是不是还可以更有勇气,甚至敢于颠覆自己的商业模式,敢于回炉重造?

  我作为中欧创业营的一个亲历者,有例为证:从入营时运营的基础性电子名片服务—名片碰碰,到领教同学们关于名片碰碰商业模式的猛烈批斗,到痛定思痛,再到研习招聘行业本质,快速推出国内首个移动推荐招聘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中项目一开始即实现营业收入的少数派,三个月间,颇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此刻且战,创业奇兵,百般辛,千种谋,万分喜“。2012年11月,深圳,秋。在中欧创业营的课堂上,营里最年长的李瑞琴大姐(乡都酒业董事长)用创业营的营歌《追随》作为背景音乐,编辑了一个短片,片子纪录了一个年近半百的创业者用随后一十四年的时间,在茫茫戈壁滩上开拓出了万亩葡萄园的经历,彼时彼刻,令在场者莫不动容。

  时光还在继续,创业营也在继续,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营肯定不是创业归宿,就好比登山者和大山之间,山已经在那儿了,攀登者在哪里,需不需要登攀,能够山登绝顶我为峰吗?2013年三月末将是中欧创业营第一期毕业的时节,营里的同学打算搞一场格外隆重的庆典,打算在庆典中送上一场自编自演的话剧,名之”青楼“,别想歪了,正是取意创业者创新不止的魄力,正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之意。

  时值岁末,祝福所有中国创业者创业旅程顺利!

  附上中欧创业营成立以来,来过营中探访的部分名人名言:

  ? 万通董事长冯仑先生在中欧创业营公开课上畅谈创业三阶段,他指出中国的创业者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身体的劳累辛苦,也不是与市场打交道,而是要跟体制转型中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博弈。他调侃说中国创业者要做的就是:”小姐心态,寡妇待遇,妇联追求。“

  ? 忻榕教授 ,在中欧创业营说:凡是花钱能买到的,一定不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一定是内部打造的。她还说,组织能力的核心,是每一个关键岗位上,都有合适的人。

  ? 古永镪:看到机会要先想后做,多花时间研究行业本质,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否适合行业本质,可以避免很多弯路,先发优势不一定是优势。

  ? 周鸿祎:企业产品会被消费者第一秒定位,必须马上讲清楚;要善于发现对手的反关节点,以己方新产品打击对方的核心资产;互联网公司过渡延展业务,品牌会被稀释,如雅虎。入口型互联网产品易被巨头打击,低调发展用户是王道,远离媒体;产品之外,多花时间看方向更重要。

个人简介
雷珂投资董事长。自大学开始,曾经承包过录像厅、办过气功班、做 过广告公司销售、搞过人才中介。 1995年至2003年间比较靠谱的干过几家外国公司,由于天性爱折腾并且好高骛远,自非典后持续创业,不断折腾,迄今精神正常。
每日关注 更多
王雨豪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