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西游记

张海勤 原创 | 2013-11-21 00:55 | 收藏 | 投票

  


  来无事,枕边《西游记》,聊一入眠,突发奇想:事实与认知、意识与物质,主观与客观、唯物与唯心,历史与现实,似乎由东向西娓娓道来,这不正是打造品牌吗?现实中,不少品牌的做法,似乎是由西向东,不着调。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觉得自己看《西游记》之前,有明显的生物轮廓:即,唯物与唯心的界定。现人看《西游记》之前,先定调了,一部假借鬼神描述当时社会现实的小说。任何作品既不会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也不可能抛弃作者所经历和所知的历史。该小说本身的伟大在于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唯物和唯心,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类还处在“混沌未开”的认识阶段,小说当然也是混沌未分,天上人间鬼神无所不能。

  所谓的“混沌未开”就是指唯心占据主导地位。既然是这样的认知状态,或者说主流认知状态,那么,意识上的自我就成为了个体的认知,也就是他个人的现实。现在国内对品牌的认知就处在这样的阶段,打造品牌还处在营销和唯心的阶段。营销对国内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而唯心则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之后,成功人士的普遍问题。有钱了,投资开始了……;之前能够成功,今后做个品牌也能成功?用唯心塑造唯物的品牌力量。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看过《西游记》或连续剧,因为年年播放,所有的省市电视台应该都有播放过,哪怕是没有电视机的人家,也知道《西游记》之大概。像一个品牌一样,所有的人都知道品牌重要,所有的人都认为应该拥有自己的品牌。《西游记》中描述的九九八十一难,在投资人看来,那都是“故事里的事”,西游记那是描述封建社会的,娱乐性的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吧?不过,《西游记》能够成为四大名著,经久不衰,恐怕不写点关于“人性”的东西,恐怕很难因为描述了一段历史而永久。而品牌的塑造在定位那里似乎就是唯心的主基调。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已经在我们现代人的脑袋里定型了。主观与客观在这里还是主观主导着。《西游记》里的故事是从贞观十三年之后开始写,也就是李世民去世那一年开始的,书中编撰了所谓的李世民还有二十年阳寿,言外之意,本书还给唐僧他们留有二十年的笔记。唯物与唯心,对于《西游记》来说,就是无稽之谈,吴承恩已经天马行空,极尽所能的把唯物和唯心糅合在一起,不由得你不信;也不由得你信。说白了,用现代人的哲学观点来看就是用唯心来渲染唯物的客观世界。

  唐僧的出身文中也是触及人性底线的描绘,打造品牌似乎没有那么糟糕的经历,相反,现在一些企业拥有很多品牌,品牌的诞生及其初长成则相对幸福得多。孙悟空是一个营销的高手,因为他本领比天大,它能够腾云驾雾,它能够为品牌唐僧保驾护航,说白了就是把唐僧送上西天,取得真经。打造品牌似乎在这一阶段被简化了。既没有好好体验孙猴子大闹天宫的影响力,也没有把唐僧曾经气走孙大圣的好戏整理好,这些细节的忽视,不仅仅是一种经验问题,更是一个战略的错误。

  时间是速度,从历史的沿革来看,“时”和“间”是矛盾的,“时”就是时间,它是连续的、无处不在的、永恒的,古人不会不知不晓,唯一的解释就是用“间”来区隔以示快慢,就像用静止来解释运动之绝对。长此以往,时间就成了描述人类生存的一个维度。时间作为人类存在的一个尺度,它从另外一个方面代表了人的某些物质特性,也间接说明了意识方面的特质。——张海勤

  如果能够处理好唐僧师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能够处理好品牌和营销之间的关系,准确的说是能够准确认识营销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正确的品牌打造方法,那就开始了九九八十一难。所以说呢?如果准确的认识到了营销和品牌打造或者说广告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这些关系,剩下的就是去享受那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历练成品牌。这个过程有很多想妖魔鬼怪一样的事情发生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是品牌成长所必需的。用迈克尔波特的话说,竞争理论。(八十一难的具体处理方式从略)

  也是老问题了,很多品牌的做法都是从唐僧取得了真经之后,向后看的,所以呢?一开始没有进入真正竞争状态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等一有点进展了,似乎软弱无力,又似乎钱不够用了,广告费支付不起。像黄果树山泉水,号称三个亿打造品牌,并请来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女子十二坊做广告代言,最近好像声音比较小。再向后看的时候,本质上是缺少创新的表现,而创新正是品牌所必需的。

  比方:加多宝为了能够迅速的击垮王老吉或者说快速重新树立自己品牌的领导地位,加多宝大部分广告投放都采用了创新模式,其实这个模式也很简单,就是在没有人做过广告的地方(当然,要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做广告,比方:锵锵三人行,以前他们谈话的桌面上除了三个人的水杯和窦文涛的稿子手机之类的东西之外,通常是没有其他东西的,而加多宝就硬塞一瓶加多宝放在那里,效果极佳。另外,加多宝广告投放都是数一数二,再加上他们的体育营销主流投放区域。

  另外一个呢?很多企业要做品牌的时候,都是继承了“山寨”的传统,可能自己不认为是山寨,其实从做品牌的角度来看,它就是山寨。最近有一家印刷企业要进入蔬菜领域,这几乎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事情,它就是发生了,而且已经投入几千万了。蔬菜领域确实是个巨大的产业,我知道的是联想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很多年了。听人说,在蔬菜这个领域混的,一年销售额一个亿,几乎是没有人认识你的。在蔬菜前景诱人的市场里,在蔬菜业像快消品渗透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蔬菜类的品牌,那将是,如果上面朋友说的属实的话,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至少应该是十几二十几个亿的产值。

  再加上农村土地可转让、城市房地产投资衰弱、几乎没有太多大领域可以让有钱人践踏的了,白菜蔬菜地就成为了有钱人靴子经常个扎个扎踩来踩去的领域。不过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象样的蔬菜品牌,虽然他们在超市里很努力。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是:有钱人的高调姿态不妥、他们的骨子里的轻视不对、对蔬菜打造品牌或者打造品牌本身误区太多太深,而蔬菜又是一个面非常广的领域,它的门类有很多。如果把蔬菜看成是一个公司品牌的话,它的产品线的广度、深度、粘度都很多、很广、很大。

  两位定位大师里斯的“物种起源”和特劳特的“拍电影”都没有能够给出认知形成的说明,这里是指抽象的那个人类的认知的形成规律及其为什么?他们两位给出的只是品牌需要认知才能成功。在看了《西游记》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悟到了这方面的一点东西,不知道是对是错?之前,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黑格尔说,意识只有一个形成规律,而且是单行线式的,直到精神,也就是他的力作绝对精神。假定黑格尔是对的,那么打造品牌就需要一个定位,这就是定位能够成功的道理。假定黑格尔是错误的,那么广告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西游记》里把一个只有坚定取经信念的唐僧塑造成了一个品牌,但是,从普通人来看,这是简直不像是个人,因为他太无能、太胆小、太慈善、太怕事,等等都不是普通人所欣赏的,好像唐僧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孙悟空,而恰恰相反的是唐僧才是老大,而且有紧箍咒能够纳住孙悟空这个营销总经理。一根筋的唐僧能够管住无所不能的孙大圣,假定唐僧是品牌,孙悟空是广告,那好象又不现实,毕竟谁有那么多钱让广告满天飞?哈哈,有意思。

  还有一点呢?唐僧取经有天上的菩萨等神的暗中相助,孙悟空也是经常天上人间的穿梭奔波,把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有的没有的都用在了自己身上,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也成就了无能唐僧的无所不能和一根筋的美德,并受到了已经死了的李世民的接见,成立经史研究院,进而描述或暗示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贡献。根据钱文忠的述说,唐僧去取经不仅要偷渡出去已经九死一生,而且在印度还经历了很多艰难的经历,最后终于成为了当时印度佛教界的佼佼者。

  除去小说的胡说八道也好,除去历史人物唐三藏的历史贡献也罢,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根筋的、在我们看来,特别是老板们看来非常懦弱的、这是历史公认的对唐三藏的看法也罢,唐僧如果是一个品牌的话,他就是“一根筋”,换言之,凭借着一根筋的精神,不管他孙猴子也好、猪八戒也好,沙僧白龙马也罢,唐僧成功了。再从物质被命名之后,带着名字都想市场的过程中,他都是一步一步来的,这就是意识形成的路径,也就是认知的路径,这个过程中,认知的形成和认知的程度都是与这些唐僧相关的孙猴子、猪八戒、沙僧及其他的妖魔鬼怪息息相关的。他们对形成意识也就是认知都是有干扰,虽然他们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一切都是一根筋扯着的……

  另外,还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品牌的认识的功效。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手稿里也有相关的描述,它对品牌打造的几个领域有客观的分析,虽然它都是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明资本家(也就是企业)的获利本质的,但是,他所说的都是品牌结构性的认知和现实,也就是事实上认知。他的这个方面则是把事实和认知相统一的,但是,定位理论两位创始人却相当不认同,或者是他们认为认知第一,事实第二。

  在对《西游记》的认知上不能简单认为是妖魔鬼怪的戏,同时人类处于意识形态混沌未分的状态下,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哲学著作,他描述的那些妖魔鬼怪以及唐僧师徒四人都是对未来哲学的演绎高峰。换言之,他们对人类意识的感悟和理解已经达到了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西方哲学去物质化而成为哲学的前夜描述。《西游记》活灵活现的表现了我们今天中国人主流认可的抨击当时的社会,而忽视了,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极高造诣,这些似人非人,似鬼非鬼或者人模鬼样、鬼模人样的小说中的“人物”不仅仅是一种戏剧性的表演,也是“人类主观意识形态”下的人类意识流的集中“大记叙”,是纯真自然真实的。正是由于吴承恩不知道所谓的意识和物质之分,它的尽情汇演或济世愤俗的率真为后人留下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宝贵资料。

  品牌作为一个企业打造的代表商品竞争力的名字或符号,它一定是以人性为基点也就是两位定位大师说极力倡导的,认知市场论,其实就是意识的演绎。至于,为什么第一会对认知那么重要,也在这《西游记》的描述里,毫不夸张的讲:《西游记》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百科全书,也是品牌回归本质重生、新生、永生的历史经典。

  

  (草稿)

  

  2013-11-21*00:39于广州PHO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