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

张海勤 原创 | 2013-11-06 21:57 | 收藏 | 投票

  

 

    商业始于交换,延续至今已经是对资源开发和信息整合,以及创新的利器。整个社会弥漫着商业的气氛,以至于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成为了“商业人”,俗称“生意人”。随着全球化的日日深入,竞争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高对抗、恶对抗状态。由于社会浓厚的商业气氛以及“无商不奸”的传统,道德在商业面前已经逐渐模糊,至少是模棱两可。其实,商业的道德和社会的道德是有明显界限的,只不过是被商业所利用而已。

  商鞅变法以诚信立本,开辟了中国政治的典范;犹太人以诚信立本,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业群体。世界首富美国人约翰洛克菲勒曾被美国的媒体描述为沾满铜臭的双手,以及至于被美国总统罗斯福肢解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面对媒体的嘲讽他已经坦然了:“我能做的只是让他们更加嫉妒,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自己勤奋的工作得来的,绝对不会让你蒙羞”。而且,洛克菲勒还补充道: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你穷了,被人挖苦讽刺,被瞧不起;你富了,别人又会说你为富不仁。

  洛克菲勒不仅是最伟大的实业家,而且是最伟大的慈善家。比尔盖茨今天的做法,他自己也坦然,有洛克菲勒的影子。洛克菲勒50多岁就退下了领导岗位,给儿子腾出了位置,自己专门从事慈善事业和种植树木、修护山路等。这被很多媒体报道为:赎罪。洛克菲勒对此嗤之以鼻。在给儿子的信中反驳到:如果我对员工不好、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榨取钱财,标准石油公司的那么多员工为何不弃我而去?结束压榨呢?洛克菲勒在中国最著名的慈善项目是北京的协和医院;另一个就是赞助了当时的“北京人”头骨挖掘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国内企业逐渐开始了“升级版”的打造。在此之前,没有政治人物提出这样的概念,企业只是在微观层面摸索着。由于国内企业长期处在粗放经济的大潮里,低层次竞争的恶果就是三聚氰胺、相互卧底、明枪暗箭。以至于国内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扭曲,人们面对丑闻的爆发,大多是以指责或猜测某些人“搞得”为逻辑思维,以至于容易动怒或恶言恶语相对,而不是采取有效的办法,似乎大家始终处在仇人的氛围里。另外一个方面呢?国内企业对品牌的树立十分的无知,除了用钱砸之外,似乎没有了其他办法?即使用钱砸都不一定能砸准,使得动粗成了常态。看看凉茶经销商的违法行为就知道这种无能已经是什么程度了。

  11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外表示已受理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举报《京华时报》。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消息,11月4日,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派员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报中心递交举报材料,称《京华时报》今年4月10日至5月7日连续发表针对农夫山泉的负面新闻,捏造事实,进行虚假报道,对本公司造成严重损害。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受理。

  商业的终极目的是服务社会。不论企业是如何发达兴旺,它都属于全社会,在大部分程度上属于国家,因为它们都是在某个国家注册的组织。当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发生了纠纷的时候,当然应该诉诸法律,以得到社会的公开审判。谁是谁非,都是服务社会的一个节点,影响着时下的社会风气和正义伸张?最近,农夫山泉起诉某媒体的报道,也被一些人士定性为商业阴谋论,为了宣传企业,为了什么什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公众事件弄清楚究竟谁是谁非?

  不论这个事情的结果如何?事件本身都会对我们的商业环境予以净化,该开放的要继续开放、该谨慎的始终要谨慎。企业发展一定程度固然很不容易,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样的,都是共同服务于同一个社会。如果一味的谩骂中国足球,那么中国足球永远无能为力,企业也是如此。当商业的目的不纯,乃至行为已经扭曲的时候,被社会所勒绊是迟早的事情,正所谓的“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而且一定是连本带利一起吐出来,吐得你可能这辈子再也没有这个精力和能力去拥抱第二春。《新快报》最近的麻烦事,大家一目了然。

  另外一个呢?现代企业竞争和官司之多,大多是因为品牌方面的考量,也就是名誉的维护和争夺,这多多少少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或者说经验不足而致,并不一定是真的刺痛你了?(以下略)

  2013-11-06*21:55于广州PHO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