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掀起“裁员潮”背后折射啥隐情?

张平 原创 | 2013-12-20 12:5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年关将至,眼下不少外企员工担心的不是自己能拿到多少年终奖,而是明年自己能否保住饭碗。据目前多家外企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不少外资企业在华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一些外企不得不打出“裁员牌”,通过缩减在华人力成本来止亏。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包括雅芳、惠普、IBM、联合利华等多家外企均已经宣布在中国裁员。

自打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十年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分享了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红利,在外企汇出的这些巨额利润中,有中国籍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凝结其中。

当我们细究这次外企“裁员潮”时发现,如今的一些外企在裁员时,为更加有效地节约成本,往往将裁员对准“中年员工”而非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因为这些员工往往已经升至中层,企业需要负担的人力成本较大。

但是,这些曾经与在华外企共成长的老员工,部分人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已经难以与当下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加之管理工作本身可替代性较强,因此,提拔只需较低薪水却拥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的年轻员工进入管理团队以替代中年员工,并以一定的补偿金来要求后者离职或辞职的现象在外企中十分普遍。

对于这些人到中年的外企“白骨精”而言,突然的裁员不仅将使其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家庭负担加重,也将面临再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窘境。在裁员过程中,由于企业涉及外资因素,有关部门亦难以对是否出现有损员工权益的行为进行有效取证和监管。

笔者认为,相对于国企和民企在近几年的“涨薪潮”,不少在华外企薪金依旧“涨幅有限”。而在面临业绩下滑时,外企更应该与中国籍员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通过适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新市场来寻求新的营收增长点,而绝非打出“裁员牌”。或许很多人会发问,是啥原因导致部分外企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呢?

首先,在国门初开之时,外企获得的丰厚利润是因为他们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这种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在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之下,面对风头正盛的同行业国企甚至民企,一些自身核心竞争力不佳的外企往往难以招架,业绩大幅下滑不足为奇。

再者,不是所有外企的员工都面临裁员的风险,目前在华出现利润下滑的外企主要集中在PC企业、消费用品制造业等。原因很简单,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不振,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虽说我国第三季度GDP有所回暖,但这样的复苏还不稳固。在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下滑的背景之下(明年GDP目标7%),部分外企既要面对市场需求萎缩和同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夹击。

其三,虽说近年来,外企职工薪酬涨幅不如国企、民企,但是外企职工的工资普遍在社会上处于偏高的位置。在华用工成本的攀升,侵蚀了外企原有的利润,这只能让外企做出二种选择:要么将自己的制造企业全部移向东南亚,用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在印度、越南一个工人的月薪只有500-600元,而在中国一个服装企业的工人月薪也要达到3000元。要么就在年末大幅裁员,并增加在职职工的工作量。

最后,除了这些年外企在华的用工成本的逐步增加,中国房价的飙升,导致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的租金也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一起上涨,这让很多在华外企惊呼吃不消。此外,在失去了税收优惠的同时,竞争性行业中的外企在华与民企一样也要面对高税费的压力。正如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曾痛批高税收时说“我们的联想电脑在国内没有办法卖得不贵,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

所以,一方面是中国市场需求的萎缩、同行竞争白热化,另一方面是外企在华的用工成本、税费成本、租赁成本等各种成本的逐年上升,导致部分外企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之下,很多外企选择年末裁员也是无奈之举。

总之,像雅芳、惠普、IBM、联合利华这样的外企年底集中裁员,不得不引发我们的警觉,在中国经济要经历长期转型的阵痛期之时,政府部门该做的就是如何通过税收、行政等优惠政策来留住外企,帮住他们摆脱难关,而唯有如此在华外企才能减少裁员的数量或者不致将总部移出中国。要知道,外企在华业绩如果继续下滑,对于中国经济和就业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强烈推荐】

 

【从工薪到富翁】比银行利息高30倍神秘理财方法

比银行利息高30倍,投资1万元年收益1200的理财方法

投资1万元年收益1200的理财方法

个人简介
不执著财经创始人:张平 知名经济学人,著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经智库财经专家,今日头条,财经头条,百度百家,腾讯自媒体专栏作家,金融界、国际金融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特约撰搞人。 微信公号:bzzcaijing(或输入不执著财…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