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族传承面面观!

谭玉芳 原创 | 2013-12-23 08:21 | 收藏 | 投票

 中国式家族传承面面观!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家族企业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莫过于两个时刻:创业者与下一代之间的财富和权力交接,以及财富所有权和企业控制权在家族与“经理资本主义”之间的分离。 前者是家族内部的权钱迁徙运动,后者是家族与外部市场体系的互动革命。在这两个时刻,家族与企业都是如此脆弱。
 
华训网(http://www.zhpx.org/)首席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基能源股份。48岁的李泽钜早在1989年就进入长实集团,长期担任长江实业董事总经理以及和记黄埔副主席。而45岁的李泽楷在2000年已辞去和记黄埔副主席一职,10多年来一直在家族集团之外运营着自己的企业。
 
李嘉诚否认了坊间有关与小儿子李泽楷父子不和的传闻,“作为父亲,我的思想不是太现代,有错会责骂,但他一样不时回家吃饭,也会打电话问我意见。”李嘉诚说,“两个儿子的事业会向不同方向发展,在事业和财产方面都不会有冲突。”
 
难题:高龄老一辈如何从公司管理中抽身?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对于老一辈的富豪们而言,退休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今年2月29日,在周大福成功上市两个月多之后,年届86岁的香港五大富豪之一郑裕彤正式宣布退休,由儿子郑家纯接替他在新世界的主席及执行董事职位,而郑家纯原本董事总经理职务,则由原公司的执行董事、郑裕彤嫡孙郑志刚及公司总经理陈观展同时兼任。
 
看似顺理的交接背后,另有一番曲折。事实上,早在23年前,郑裕彤即曾经宣布过退休,但由于随后两个儿子均屡屡投资失误,他被迫在两年后即再度出山。二十年转瞬即过,再次宣布退出之际,郑家的第三代逐渐长大成人,而对接棒工作也因此被重新安排。
 
而香港亦不乏下一代因为分家产、争夺继承权而上演的豪门恩怨。比如今年上半年,新鸿基地产郭炳江、郭炳联两兄弟卷入前政府官员涉贪案一事,此前即有港媒直指是出自深谙新地内幕的郭家大哥郭炳湘的举报,上演了港版“王子复仇记”。此事真假且不论,但郭家内讧早在2008年就已是香港富豪圈的焦点话题之一。
 
即便对于李嘉诚此前对两子的分工赞比弹多,但对于李泽钜是否能真正接过父亲的衣钵,外界仍有不少质疑。质疑者认为,李嘉诚或许能将自己的财富和公司传给儿子们,但其在过去50年中积累下来的政治人脉和威望,却没有这么容易传下去。
 
然而对于这些接班人而言,香港社会一些急剧激化的矛盾,也决定了未来沿袭父辈的道路也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任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郭得胜的私人助理达8年的《地产霸权》一书的作者潘慧娴,在书中提出,对于到底是谁在控制香港?
 
如今很多人更倾向于将答案指向香港“六大家族”———李嘉诚家族、郭氏家族、李兆基家族、郑裕彤家族、包玉刚/吴光正家族以及嘉道理家族。这六大家族代表的跨行业企业财团“透过把持没有竞争的各种经济命脉,有效操控全港市民需要的商品及服务的供应及价格”。
 
而由于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近年来,香港社会不断发生80后因为生活压力过大,看不到出头机会而表达不满的社会运动。“虽然香港经济繁荣,但你环顾四周,香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为几家公司打工。”一位80后出生的香港年轻人此前悲哀地向南都记者表示。而不管上代富豪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作出何种选择,无法改变的现实是,香港的财富多数仍将把握在富二代手中。
 
转型升级是影响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问题。无论在销售额还是净利润方面,有研发投入的企业都明显优于无研发投入的企业。家族企业研发投入与行业特征密切相关,其中卫生、信息服务业和科研技术行业的研发投入较高;从企业规模看,规模大的企业投入更多。
 
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比例随着销售收入的上升而上升,销售收入在百万元以下的企业中,只有13.3%投入研发,销售收入超三千万元的企业有近四成投入研发。这说明了研发活动需要企业实力来支撑,也解读了为何我国家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研发活动主要依靠自身投入,仅13.1%的家族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得到政府支持,多为制造业企业;从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支持项目看,主要是先进生产技术,其次是节能和减排技术,还有环保技术的支持。
 
但企业主们强烈的家族传承意愿恐怕会被泼上一盆冷水。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6%的企业主子女愿意接班,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主不愿意交班。将子女接班意愿和父辈交班意愿做契合度进行比较,超过3/4的家族企业在交接班问题上还没有达到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目前国内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很不均衡,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有些问题、特别是在企业传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就社会而言,家族企业也常常被不恰当地赋予了贬义的含义,有碍于对家族企业全面、客观地认识。
 
此外,家族企业传承方面,两代人在生活阅历、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和市场把握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家二代已成为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大都受过良好教育,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经历。
 
但也因此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对父辈早期艰辛创业、企业发展路程、本土创业环境、中国国情状况也都不够熟悉。推动家族企业的良性发展,绝不只是家族企业的家事或私事,尤其是未来5—10年是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换代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只有全社会的重视和家族企业的自我教育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个人简介
◎全球领导力大师中的大师 ◎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领导力教母” ◎演讲费用比哈佛教授还高的中国管理专家 ◎美国《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特约撰稿人 ◎中央电视二台《对话》、《商界名家》长期特约嘉宾 ◎被业界誉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