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拒绝brainwashing

文武 原创 | 2013-03-20 11:45 | 收藏 | 投票

 

 

1940年代,中国打过一场由美国人所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和由苏联人所支持的共产党军队的内战。这真的是一场内战吗?当时的国共两党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生灵涂炭的战争而不是和平?国共谈判为什么会谈崩呢?

 

1940年代的中国历史走向,并非仅仅由国共两党所能够决定,因为美国人和苏联人谈不拢,所以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就走不到一起。

 

1840年,或者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开始,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便是生活在地球上,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名之为中国的这样一个国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体制,而不是一种封闭性的国家体制。

 

20世纪打了两场大战,打了无数场小规模的战争,所带来的仍然是从结果上看来极不平等的社会体制。这样一种结果上看来极不平等的社会体制,并非可待还原的平等社会体制的产物,而是同种的至少结果上看来极不平等的社会体制的产物。同种产物又无数次的再造其产物。结果决定其本质。这印证了邓小平的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这一社会体制之既得利益集团,其最大的发现,就是不但可以从肉体上去控制人,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控制人。这个世界需要的不是被统治者,而是被战略性的塑造出来的更加适合被统治的被统治者。教育体制、传媒,都成为从思想上控制人的战略工具。

 

传媒与整个社会体制之利益需求的合拍,是一种双赢的利益合谋。从传媒这方面看,书籍广为销售,作者方和出版方皆财源滚滚。从社会体制这一方面看,出版体制作为传媒的一部分,自然是应当体现其战略意义的。

 

我手头就有这么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不抱怨的世界》。书籍中所宣扬的不抱怨的积极合作于体制的乐观精神,一方面体现了体制本身的需要,一方面体现了作为少数群体的高端人群的需要,一方面体现了作为多数群体的中低端人群的需要。谁也不甘愿被体制边缘化,因为成败的定义为体制所给出,被边缘化即等于其定义中的失败。在体制的经济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迫使下,所有人都必须选择参与的合作的态度,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自身于体制的价值并获取到更多的利益份额。

 

从体制的意义而言,这确实是本好书。但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对之提出质疑,也是应当且必要的。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能让书籍牵着鼻子走,而应该作为一个有着自我思想意识的人,阅读的同时必要进行独立的审视、鉴别和思考。

 

如果脱离自我思想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所有的书,都将不可避免的沦为洗脑之书。

 

在结果不平等的社会体制之下,怎么可能不抱怨?但问题不在于抱怨,而在于面对理当引起抱怨的事情和现象的时候,应当持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思想。一是心态。抱怨也是一天,不抱怨也是一天,抱怨能不能够改变事实呢?不能。抱怨对之无可奈何。那么,在抱怨只能影响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情况下,还不如不抱怨,让心情平稳、快乐。二是思想。是化抱怨为前进的阻力,还是化抱怨为前进的动力呢?是从积极的一面利用它,还是从消极的一面,深受其害而浑然不觉呢?司马迁被阉割了以后,抱怨不抱怨呢?抱怨。但抱怨能有什么用呢?难道还能推翻皇帝?不能抱怨,又能如何呢?司马迁的做法是,利用抱怨的这么一种精神状态,化之为积极的开创、进取的动力。从此司马迁发愤著书,终成皇皇巨著《史记》。流传于后世的,不仅有《史记》,更有其于发愤之初掷地有声的言论。《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言:《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也。《汉书·司马迁传》有言: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於后也。

 

或怨天,或怨地,或怨人,或怨己。或抱怨别人的阻挠和背弃,或抱怨自身的无能与庸劣,或抱怨自己不能够做得更好。总归很多抱怨化作了改变现实的强大动力和改善现状的强烈意志。将司马迁从出生开始,就放置于大贵之家,从出生到死亡,生活于富贵温柔乡,还能有司马迁吗?将马克思从出生开始,就放置于大富之家,从出生到死亡,生活于富贵安乐窝,还能有马克思吗?没有抱怨,就不会有司马迁,也不会有马克思,甚至不会有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所有那些英才和杰作。苦难成就辉煌。逆境创造价值。磨练越大,福气越大。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罗马诗人Horace 说:Adversity reveals genius; fortune conceals it.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此看来,抱怨,不但不是一种坏东西,而且是一种好东西。

 

几十万年前,作为陆地上的劣等物种,人类满腹不平。他们抱怨啊抱怨,他们抱怨老虎有着极其锋利、强而有力的爪子,有着尖利而坚硬的牙齿,他们抱怨狮子和豹子的四肢健步如飞,他们抱怨羚羊光吃草就能够吃饱而不至于挨饿,他们抱怨绵羊浑身长满了细软的长毛而不至于受冻,他们抱怨蛇能够冬眠而不至于整个冬日挨饿受冻,他们抱怨鸟儿长着翅膀并能够高飞而不至于摔死,他们抱怨鱼儿能够在水里游一整天而不至于淹死……

 

然而,最终,人类从地球这一不平等的属于万千物种的生存境况之中,脱颖而出。人类发明了打猎的枪支和切菜的刀具而有了猎食老虎的能力;人类发明了汽车而有了日行千里、追猎狮子或豹子的本事;人类种植了蔬菜而能够随时采摘以供食用;人类种植了棉花、养起了春蚕和绵羊而能够利用其产品制衣保暖;人类建起了房子并烧起了柴火而暖和过冬;人类制造了飞机甚至乎宇宙飞船而能够翱翔于天空;人类创造了船舶、潜水艇、潜水衣,性能已经远远的超越鱼类。

 

人类进步的力量,正是源自于先辈们对于自身生存条件的抱怨。现在和未来,我们仍将秉承先辈们发愤图强的抱怨精神,不断的改善着属于人类这一物种的生存条件,也不断的改善着属于个人的生存条件。

 

人是环境的创造物。

 

我想,假如神给人类安排了一个和谐、安定、十分美好、完全平等的世界,那么,毫无疑问,人类将被环境创造为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甚至乎痴痴呆呆的早已经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的物种。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才是当初的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被放逐出来的根本缘故。

 

长期以来,完全满足于原有自然环境所配置的利益,从来没有学会利用抱怨的力量,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丧失掉发愤图强的抱怨精神及其所带来的主体能力的强化,那么,在自然环境忽然改变的条件下,就极有可能因难以适应而被淘汰掉。同理,长期以来,完全满足于原有社会体制所配置的利益,从来没有学会利用抱怨的力量,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丧失掉发愤图强的抱怨精神及其所带来的主体能力的强化,那么,在社会体制革新的条件下,就极有可能因难以适应而被淘汰掉。

 

 

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读书,写作,如此而已。
每日关注 更多
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