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与居间人之间的本质区别(3月3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3-03-03 21:41 | 收藏 | 投票

 

咨询师与居间人是两个相通的职业,他们涵盖不同的领域,分别站在交易的两端,用自己的方式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假如固守在自己的领域内,往往成功的概率比较低,也很难有比较大的作为,所以就形成彼此渗透与转化的趋势。

居间人更多的是靠有效的信息,与任何一方当事人之间建立的紧密关系而体现存在的价值的,合作的基础更多的是共赢的基本商业逻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咨询师则更多是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专业经验以及相应的专业服务所带给当事人的商业价值,相比于客观理性的专业,情感因素自然退而成为次要因素。

专业服务的核心在于发现价值,并剥离那些虚华的包装,让交易双方都能更直接地进行沟通,并实现有效的交易,但这往往是一厢情愿。

 

居间人内心所纠结的是由于自身不是当事人,甚至自己所依托的当事人随时都会以任何理由而跳开自己,让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收不到任何财务反馈;咨询师所纠结的是虽然交易金额很庞大,但自己所得到的却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收益。因而双方都不甘心。

但毕竟咨询师与居间人之间是有区别的,只有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和角色定位,才能让自己有基础的依托,并让自己过更从容的生活。

 

任何交易都有商业逻辑,但商业逻辑并不能保护弱势者的利益免遭被欺凌。

居间人让自己更专业,虽然是半路出家,但都在追求顾问式营销,这种顾问式营销的本质已经越来越昭然若揭,那更多是从交易本身的角度出现,更多的是为了促成交易;而咨询师也在让自己的服务效果更明显,而不单纯依托专业服务取费。如此可以尽量充分挖掘商业机会所带来的财务价值。

源自咨询师的专业的思维方式总是会在否定对方,并提出自己的交易条件的时候,让各方都觉得有道理。让自己得到相关各方的尊重,但由于决策权并不在自己手上,而自己充其量拥有建议权,所以更多的是尊重只能得到心理平衡或者心理满足,而没有相应的实惠。

 

一项交易的达成,并不单纯是有一个让单方能坦然平淡接受的价格与付款方式,而是让相关各方都觉得合理的条款。

比如价格条款,问题的关键不是价值多少钱,如何进行付款交接,也不是让对方感觉你很专业,而是价格条款确定了之后,是否立刻就可以签约。其实很多时候。所谓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问“然后呢”;任何不去考虑下一步的行为,都是不会长久的。即使得到暂时的成功,也往往得不到复制。

 

如果首当其冲的就是谈价格与付款方式,那么各方都会感觉尴尬,至少是谈事情的程序错了,因为所谓价格是建立在客观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需要资金注入的一方,通常都认为只有对相应的标的有了深切的了解与认同,财务上做了充足准备之后,才具有洽谈的基础;而资金注入者,所纠结的往往是对方虚高的交易条件,往往让人感觉不切实际,谈了也是浪费时间。

最后再确定的条款,一旦价格确定就意味着要签约付款,但很多时候,是某一方暂时不具备交易条件,并导致最终交易终止。所以就会让相对而言条件比较成熟的那一方感觉自己很受伤,甚至有受骗的感觉。一旦如此,居间人与专业咨询师就会成为“骗局”的替罪羔羊,不仅无功,而且由于有罪而被声讨了。

 

作为居间人,单纯地去拓展业务机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居间人还是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度,至少让当事人能用服务费而不是佣金的方式对自己的专业服务有所认同。

所谓的专业度,并不是为了得到专业的美誉,得到几句赞扬;或者是用专业来压低交易单方的交易期待。虽然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各种能力,只有以交易成功为前提,才是有意义的。

当然也会有人力求劝阻交易个结果达成,那或者是自己有更合适的选择机会,或者是自己所处的角色,就是通过过程而不是结果来实现的。在顾问式的服务之中,客户所购买的是专业服务本身,而不是专业服务所带来的交易结果。

 

专业咨询那是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来做的,就如广告人、咨询师、评估师等等,靠的是通过专业服务本身赚钱,盈利模式更多的是采取月费方式来实现。

往往我们都陷入了竞相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议价谈判能力的误区,其实这些都是居间人的漩涡。其实那些能力都是宝贵的财富,是可以实现养家糊口目的的。但偏偏自己不甘心在别人的屋檐下,所以往往会在某个阶段倒在成交的路途上,因而让自己很受伤。

其实并不是单纯有主观意愿就可以把事情做成的,更多的是谁是最终的交易方,谁在交易方之中是有决策权的。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