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阳:传播的渠道——我与管理的约会(74)

赵梅阳 原创 | 2013-03-07 07:58 | 收藏 | 投票

赵梅阳:传播的渠道——我与管理的约会(74

赵梅阳

约会,自然充满了神秘,也有变数,约会能否成功,取决于各个方面,纵然有周瑜的智慧,关键时刻也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得请诸葛亮借借东风。管理的约会,也就是在娱乐的基础上,能聊则聊,能侃就侃,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籍此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当然,如果遇上瞎猫碰上死老鼠那摊事,那就是你的运气了,当然收获的还是死老鼠。《赵梅阳:我与管理的约会》系列100个主题,系笔者多年管理咨询实践,在剪刀加胶水的熏陶下,在有力参考很多“冠名大师”的启发下,还有在……下,笔者自成体系的一系列小文。因此,在欣赏(糟蹋)文字的同时,不要有自我框架下的道德高度,长期接受的意识形态,以及诸多你自我形成的一些小资情调,还有你自认为的优势……,对我进行口诛笔伐,以及口吐诸多动物的生殖器的字眼,我一概不与你约会。约会的企业,人名,有时进行了处理,敬请谅解,此为《赵梅阳:我与管理的约会》之序。

开展企业文化,从传播渠道方式来看,主要分为组织传播、主题活动传播、人际传播及媒体传播等,各有特色。组织传播,指组织和其成员、组织和其所在的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的特点是:主体是组织,对象十分广泛,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控性。组织传播是价值体系传播时最常用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会议、通报、座谈、集中学习、书面反馈等传播。主题活动传播,通常把庆典活动、礼仪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等传播价值体系传播的方式称之为主题活动传播。在此类传播活动中,切忌纯粹的娱乐化,应具有特色,成为价值体系传播的载体。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最常见的、最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员工个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公司人际传播的范畴,员工间的交流具有经常而多样的特性,而且员工间人际交流可信度和影响力也远远高于其他传播方式。公司员工之间工作关系融洽,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当多加互动与沟通。媒体传播,电视、电台、网站、广播、刊物、宣传栏、展示公司等都属于媒体传播范围,绝大多数信息是通过媒体传播进行的。

传播渠道选择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避免与价值体系传播不和谐的内容,要使传播内容与公司价值观相一致;

二、效能性原则:在设计和建设价值体系传播传播网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以争取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

三、合法性原则:不违背国家与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程序办事。

四、参与性原则:公司全体参与,不是个别部门或少数人的事。

五、持久性原则:建设优秀的价值体系传播渠道,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传播渠道的作用对比及选择

一、管理者和同事:作为员工的的参照群体。所谓参照群体,就是人们在价值取向上认同的群体,需要感到自己是其所隶属群体的真正一员,这种需求是他们倾向于认同管理者和同事的价值观的心理基础。管理者的言行对员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他们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下属在企业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其次,他们在与员工的沟通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有关价值体系的主题,而涉及的频率以及涉及这类内容时管理者的观点与价值体系的一致程度将影响员工对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

二、制度:制度传播价值体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通过员工学习制度条文从而了解值体系;二是通过建立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提高员工对价值体系认知度和认同度。制度规定的主要就是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制度一方面告诉组织成员应该怎样做事,另一方面告诉组织成员这样做或者不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特别是会有什么奖励或惩罚。

三、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之所以能影响人,是因为它与人们的经历相关、能让人们间接地经历事件、容易让人们记住、能把深层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联系起来。具体到员工对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故事的作用受若干因素影响,包括员工知道的故事的数量、故事与价值体系相关性、故事的感染力、故事和员工自身的关系等。

四、仪式与活动:仪式与活动通过以下方式传播价值观:第一,参加仪式或活动的员工亲身感受”以客户为中心”价值体系内涵。任何仪式和活动都是人的行为,都同时具有实践效果和表达效果。第二,仪式与活动是一种非正式沟通的场合,管理者可以借此传播价值体系,增进组织成员间的了解和理解。第三,仪式与活动能丰富员工生活,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氛围,间接促进价值体系建设。第四,仪式与活动能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和传播故事。

五、沟通:沟通对员工的价值观认知度和认同度的作用主要通过信息重复实现。企业的宣传媒体或多或少都有关于价值体系的内容,而且形式多样,员工接触这些媒体就能够获得 价值体系的相关信息,接触越多,就越倾向于认同。

约会收获:公司最权威的宣讲人,职位越高,越有更多的正式机会向全体员工宣讲价值体系;同时,由于员工和局领导日常接触比较少,他们给予员工的信息主题比较集中,内容也比较明确。相对而言,其他部门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彼此之间日常接触比较多,从传递满足需求、亲近度来看,具备更大的优势。

作者系管理咨询专家赵梅阳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