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西方文化及管理的六层次质量观

田景卫 原创 | 2013-04-13 22:40 | 收藏 | 投票
(田景卫 西北工业大学)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符合性、适用性、顾客和相关方满意的三阶段质量观,然后探讨了包括它们的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卓越绩效模式,然后提出了基于中西方文化和管理的六个层次的质量观。最后指出,一个组织要取得长期圆满的发展,其领导者应效法圣贤,并带领员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建立为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社会、股东服务的使命,借鉴中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实际,尽职尽力,做好自己所在团队、单位、组织的事业,为顾客、供方、员工、社区、社会、公司创造价值,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幸福,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当我们谈到“质量”一词时候,首先会想到购买的产品、享受的服务的好坏,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就是有质量的,这可能是质量的最初含义。质量的概念扩展到生产运作过程,管理体系和一个组织,很多地方提到质量立市、质量强省,我们国家制定了《质量发展纲要》,提到质量强国,涉及各类组织的经营,人民群众生活,社会及大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一、             传统的三个阶段质量观
 
传统上,质量的概念经过了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顾客与相关方满意的质量三个阶段的发展,现分别说明如下。
 
1,符合性质量
 
       有人说,质量是一种衡量产品优劣的标准,它可以用普通、很好、非常、优越等词来形容。
但是零缺陷质量管理大师 克劳士比(Crosby)反对这个说法,他说,质量意味着符合要求,这就是它全部的意义。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质量跟优美、明亮、尊严或其他东西搞在一起的话,你将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不要谈什么低质量或高质量,要谈符合或不符合。否则,每一个人就会设定他们自己的标准,而决定产品是否能出厂的,便会是生产线最末端的那个人了。
克劳士比说的是“符合性质量”:其判据是标准。符合标准的产品就是合格品。有时将产品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符合性是一种静态的质量观,这个观念可能在他的时代是适用的。但却难以全面反映顾客的要求,特别是顾客隐含的需求和期望。随着顾客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符合性的质量有其局限性。
 
2,适用性质量
 
因此,美国另一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先生提出了“适用性质量”的概念,表明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顾客的要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等多方面。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狩野纪昭(KANO)先生依照顾客的要求和感受,提出了基本型、期望型和魅力型的质量,形成了著名的卡诺模型,如图1。
                     
  
 
  图1. 卡诺模型
 
惊喜/欣喜型需求:指创新或新的未预料到的特性或功能,如果缺少无所谓,但若有则令顾客非常惊喜,可以提高其忠诚度。
一维需求:指口头的(明确的)和期望的需求,与满意度成线性关系,实现越多越满意。
基本型需求:指未说明的明显需求,如果缺乏导致极端不满意,而当充足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顾客充其量是满意。
 
3,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
 
关于质量,ISO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的意思是指某些存在,特别是永久特性。关于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同的。意味着好的质量不仅要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性),同时必须满足顾客的要求(适用性),还要满足社会(环境、卫生等)、员工、投资者等相关方的要求。质量评价的对象从产品扩展到过程、体系的所有方面。体现了一个广义的质量观。
   
    如果单纯从一个组织经营的角度看,质量经历了小、中、大的演变。
小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经济性/时间性;
中质量:过程/工作的质量:如过程合格率/周期时间/成本/环保/安全。
大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ISO9000族/TQM/经营质量。
 
结合这三个层次,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模式提出了完整的框架。
卓越绩效模式由七个部分组成。就其实质而言,卓越绩效模式反映了现代经营管理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是世界级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被国际上称为“组织成功的路线图”,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指南(朱兰),包括组织概述,领导、战略策划、以顾客与市场为中心、以人为本、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六个过程及包括顾客与市场、财务、人力资源、过程、领导与战略等综合的五方面经营结果,如图2 美国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图3 中国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2. 美国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模式
 
 
3. 中国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框架图
 
卓越绩效模式很重视核心价值观,它是建立在11个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的基础上,包括:前瞻性的领导、顾客驱动的卓越、组织和个人的学习、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应和灵活性、关注未来、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管理的基础上。
 
11个核心价值观和理念贯穿于准则的条款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4, 11项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在图中的最里层,接着是与之紧密相关的6个过程类目,最外层是6个与过程类目紧密相关的结果条目。
 
 
4, 11个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与卓越绩效准则的关系
 
二、结合中西方文化及管理的六层次质量观
 
笔者认为,结合中华传统国学,可从道法术器的层次重新认识质量的含义。
道:卓越绩效模式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可称为“道”的层次;
法:卓越绩效模式的组织概述、过程和结果框架可称为“法”的层次;
术:框架中各个过程包括了许多管理工具/系统,如企业文化管理,组织治理,社会责任,战略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含研发、采购、生产、精益管理、西格玛管理、ISO9001等,绩效测量分析、改进、信息化与知识管理等,这些可称为“术”的层次;
器:过程中各管理工具/系统下包括的具体工具,如战略制定的PEST,SWOT,BOSTON分析工具,战略部署的平衡计分卡工具,顾客与市场中的顾客与市场细分技术、顾客满意度测量技术,人力资源中的绩效管理技术、员工培训中的OJT ,TWI技术,员工参与的合理化建议、QC小组, 精益管理中的许多工具如价值流图分析、均衡化、JIT-看板、节拍、单件流、自动化中的防错、安灯,六西格玛中的SPC, FMEA等,这些可以称为“器”的层次。
 
这里的“道法术器”仍是从形而下谈的,其中的“道”-- 卓越绩效模式的11项核心价值观考虑了顾客、员工、合作伙伴、股东、社会、组织自身等相关方的利益,但还不究竟。
 
从人文的角度,儒家的《大学》提出了“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理想,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老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
 
台湾傅佩荣老师认为,儒家的“善”是一个人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譬如,身为父母,要教养子女;身为国君,要照顾百姓;身为公务员,要尽忠职守;身为朋友,要讲求信义。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因此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是我们修养自己、成就人生的必经之路。以个人而言,至善是进到自己在人际相处每一方面的职责;以社会而言,至善是最高领袖(天子)做到“修己以安百姓”、“博施而济众”。
 
为了止于至善,《大学》提出了一套修养方法。从天子(领导者)到百姓(管理者及员工),全都要以“修身”为本。包括修身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辨别与我有关的人和事;致知是指由此得知相关的善恶判断与行为规范,然后才有可能进行“诚意”-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意念,与“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的功夫。接着修身-修养言行,以善恶及规范为准绳。接着,齐家-规范自己的家庭,治国-从事好个人的行业并尽到职责,平天下-造福于个人生活相关的全部领域,如顾客、员工、供方、股东、社区、社会、环境等。
 
可见,在人道的目标上,《大学》提出了更完美的目标:修己安人、利益众生、明明德。这点比卓越绩效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更高,一个完美的人,特别是领导者,能够立业、立德、立言。
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在京瓷提出了社训:敬天爱人,经营理念: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经营思想:与社会和谐共存。与世界和谐共存。与自然和谐共存。把共存(LIVING TOGETHER)作为所有企业活动的基础,追求最大限度的和谐。
稻盛和夫先生一生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又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日航,可谓立业,立德,又著书立说,开办盛和塾-立言以辅导企业,提升心性,致力于世界和平。
 
如果提到佛家的究竟智慧,从佛陀觉悟的角度看,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有的有情众生、无情世界都共一个法性身,众生的痛苦就是佛陀的痛苦,众生的快乐就是佛陀的快乐,因此佛陀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发大誓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广度法界众生,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从烦恼的此岸,共同到达智慧的彼岸。
 
从儒家止于至善,或佛家明心见性的角度看,有必要在核心价值观、理念之内增加一个层次:心的质量。提升领导者、员工心的质量,止于至善。这在当前的商业社会下,对强化道德诚信、提升人们的精神幸福很有必要。
 
因此,笔者提出了质量的六个层次,构建了质量图,如图5。
 
质量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六个层次:1)心的质量,(2)理念、价值观的质量,(3)组织综合管理体系的质量,(4)产品质量、服务质量,(5)社会经济生活质量,(6)环境质量。人们普遍感受到的是产品和服务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又构成了社会经济生活质量,人们的活动进而影响到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
 
组织的综合管理体系质量决定了其产品/服务质量,而理念-八大管理原则与核心价值观决定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识之士称之为优秀/卓越组织的DNA,而这些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为人心的质量:儒家的止于至善,佛家的明心见性,道家的天人合一。
 
 
 
 
5. 六个层次的质量图说
 
三、结束语
 
基于中西方文化和管理的六个层次的质量观,一个组织要取得长期圆满的发展,其领导者应效法圣贤,并带领员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建立为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社会、股东服务的使命,借鉴中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尽职尽力,做好自己所在团队、单位、组织的事业,为顾客、供方、员工、社区、社会、公司创造价值,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幸福,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个人简介
20多年企业工作经历。在欧资检测认证公司SGS及美资制造公司Gillette工作14年,历任基层到中高层管理岗位。从事卓越绩效模式应用,质量管理,精益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传统文化爱好者, 全国质量奖评审员,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
每日关注 更多
田景卫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