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品牌

张海勤 原创 | 2013-05-23 21:52 | 收藏 | 投票

  

    陈嘉珉 发表于 2013-05-23 11:07 删除    1楼  

    十多年前用过苹果电脑,慢慢后来,感觉与自己和周围人无关了。

 

    品牌,似乎就要永远,甚至一生以追求拥有自己的品牌为荣。

  全社会都在经营同一个产品,品牌。人们生活在精神的世界里,物质仅仅是个道德问题,亦或者是(快消品类食品)的生理安全问题。城市渴望拥有城市的品牌、商业有商业的品牌、国家有国家的品牌、组织有组织的品牌、个人拼搏个人的品牌。

  品牌,以品为基础。“品”最好的搭档是“味”,即:品味;“牌”最好的搭档是“坊”,及牌坊;连接起来就是:品味牌坊(坊就是一种生产性的组织形式或生产的场所)。延伸到企业,就是品味企业,由于现在企业的主要代表就是品牌,所以呢?就简化成了品味品牌。所谓的“品”,有两重意思:1、尝试一下;2、多人(试过之后)的态度。再衍生出来的就是:众人众口一致的认可就是品牌或者就容易成为品牌。

  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人们众口一词的方式是——广告的主导作用。在小众范围内的认可和广告宣传攻势下的认可,产生了矛盾。在微博未出现之前,广告宣传占据了绝对优势;随着微博(即小众范围)的交流蓬勃发展,品牌的“品味”方式、结论、乃至传播的形式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具有“核裂变”式的革命——这就是电子商务培训兴旺的原因之一。

  品牌的“实”效性。品牌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联的。品牌既不能单纯与某一方面脱钩,又不能得罪某一方面。总之,品牌必须与社会的进步相配合,例如:时下的环保乃至社会正能量。从单纯品牌本身来说,品牌又不能自视甚高:例如:曾经的王朝葡萄酒,停止了广告业务,一落千丈,甚至是永不得见阳光——相当的残酷。品牌与文化的时效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广义方面,文化孕育着品牌;二是狭义方面,认知的事实就是品牌。例如:凉茶在叫喊的核心词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认可他们才是XXX之类的。综上所述:品牌既不能太左又不能太右,应该是中庸。

  品牌的基础。品牌有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现实基础又分为区域性和行业性基础。现在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历史看得很重,这主要是因为时下消费者对历史(老)品牌看重荣誉和看重品牌的来之不易绝对的自信。像:凉茶争夺谁才是正宗和历史悠久的产品。其次,是现实基础,有的是地方品牌;有的是行业品牌。这些基础的得来都遵循了长期以来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综合评价。除了时间成本之外,现在的一些品牌更需要广泛认可基础,即:宣传效果——这实际上是双刃剑(略)。

  品牌与受众。品牌为了成为品牌,必须是精神方面的营养产品,其目的是能够尽可能多的满足更多的品论要求从而成就自己。从这个意义上:品牌必须具有一定的受众基础。这个受众的形式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很多相关的营销书籍已经介绍的透彻盈满了。

  品牌的品味,不同阶层:高、中、低的不同,而且容易得分裂症,甚至是相互排斥。解决这个问题,张瑞敏造就有答案了:就高不就低;还有一个通理:降价等于自杀。两者相结合就是品牌的价值体现的。这篇文章的由来是因为陈嘉珉老师的一句评论感慨,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一个品牌应该具有持续的发展,为什么一个品牌要有持续的发展呢?问问王石就知道了,因为王石把万科“控制”的持续增长且稳居房地产老大;而且王石在美国读书学习三年了,换句话说:万科三年都不需要王石,说明万科的人才储备已经成型;万科的后备人才能力已经比较强大。

  陈老师对苹果的漠视,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苹果电脑已经因为乔布斯的离开而断层过,所以导致苹果电脑没有能够持续领先,而消费者已经认同了电脑就是后来广泛销售的那个样的认知(这得益于乔布斯没有持续在电脑领域“捣乱”);二是:十多年后的今天,各类电器产品已经在重复中重复,缺少苹果颠覆手机和电脑的神奇,或者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功能差不多的选择而非品牌货。这是对品牌极具杀伤力的事实,也就是说品牌也有它没落的一天,因为全世界都在经营一种产品——品牌,这简直是太单调了,人们早晚会厌恶的,信不信由你?

  抛开物质本身,品牌既重要又需要,重要的是示范作用;需要的是简单的选择。人们在享用品牌的时候,嘴巴上不想说,心理却美滋滋的;人们在制造品牌的时候,渴望的是百年经典,做的却是实事(认知)求是!

  在马克思那里,人们实践者价值规律;在黑格尔那里,人们享受着绝对精神。

  

  张海勤 2013-5-23*21:39于广州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