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道德,莫要跌出良心底线!

谭玉芳 原创 | 2013-06-24 16:31 | 收藏 | 投票
商业道德:莫要跌出良心底线!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商业道德,并不是现在才有,有商业行为的地方,就存在商业道德。就象有人的存在,也就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存在。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无论是商业道德、社会道德或者个体道德等,道德它必然是存在一个有一定空间范围的群体中并起作用着。一个个体或一个市场主体没必要存在所谓的道德约束,那时候宣扬道德就只能是一种自我陶醉的显摆,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商业道德之所以从深山荒野的拓荒之地被带到繁华渲染的商业乐土,由隐性存在转换为显性作用,其实这当然是有因缘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主体低劣粗俗的竞争行为与经济、社会、个体等的发展不相匹配。在经过一番博弈后,明显占优势地位的由个体组成的社会整体战胜了骨络不全的市场经济主体。当然除了上面讲到的最重要因素外,还有如一些有远见和战略意识的企业(或企业家)带头奉行商业道德准则,并制定为行业规则;个体意识的崛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个体在商业社会中一直都扮演着循规蹈矩的角色,但是不要忘记了,消费个体才是最终的买单者,单单这张王牌就可以让市场经济主体为之使唤。
 
著名企业管理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人,无德不立;企业实体,也是无德不获。其实每个企业或其他组织,都是在奉行一定的商业道德准则,否则在获得利润之前已经不存在。只是不同的企业履行的层面和程度不同。一个企业主体它必然是身处一个六伦之圈中,它包括企业、合作者、员工、投资者、竞争者和政府。这是一个利益攸关的网状体系。我刚才也说了,企业无德不获,为什么呢?
 
我们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企业内部,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契约关系,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以一张契约联结的,如果企业不履行契约里面的协议,不按契约对员工发放工资或者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短期利益,企业迫使员工牺牲个人的自由时间去加班加点甚至超过身体的承受程度(这样的例子其实在IT行业已经是一种潜规则)。那么,这样的企业有商业道德约束吗?有诚信意识吗?没有,其后果也就是员工背离它,另寻良主。这个企业也将走向灭亡。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于细微处都处处能窥见企业的商业道德状况。商业道德不是什么高妙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忽悠的噱头,它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商业规范,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业道德是企业(当然还包括企业赢利性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没有不履行一定商业道德的企业,也没有完全充盈着商业道德的企业,那样的话只能流于口头的忽悠和文字的游戏。
 
下面我们先给商业道德下个定义。商业道德,其实就是除了利润目标以外并建立在完成一定的利润目标的前提下的一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形式多样的。既然对商业道德有了清晰的定义和认识那么商业道德到底跟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
 
其实很简单,前面已经说到,商业道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战略管理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战略管理就是企业基于未来比较长的时期的一系列远景规划并确立竞争优势。所以战略管理的最大目的就是确立竞争优势,如果不是为了确立竞争优势,它就不能称之为战略管理,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那么,我们进而发现,商业道德其实它就是一种竞争的利器,是为了保持自身生存基础并打败竞争对手,并建立核心竞争力和确立竞争优势的利器。因此,答案就一呼而出了,商业道德就是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战略性工具,仅此而已。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在商业中,人们向来不会为了商业道德的华丽辞藻和飘渺的操守买单。记得,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要过分地依赖或过分的吹嘘企业的商业道德行为,这样非但无助于企业利润目标的达成,还会损害到企业的经营基础和发展前景,因为诚信基础已经被你破坏殆尽。
 
所以,企业它是,也只能是一个利润主体,其他名目的商业操守不是目的,只是工具,但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一种基于企业存在责任的付出,来不得半点忽悠和怠慢。企业只是存在于经济社会整体中的一个小个体,所以,企业要达成它的利润功能和目标就必然要对支撑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整体履行相应的责任,或者说经济责任。
 
因此,在企业的商业道德经营过程中,要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框架下并服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企业的战略管理从来就不是慈善的主,所以它也决定了企业的商业道德经营必然也不是单方面的付出。那么,企业的商业道德经营到底能给企业的战略管理带来什么样的支撑或作用?
 
首先,商业道德更倾向的是“人情味”,而非利润目标,所以,它能够整合或者说吸引更多的资源:无论是企业内部资源还是社会资源,无论是企业内部员工还是合作者、投资者、社区或政府,都融入到企业的整体战略管理工程上。这个是最重要的。在商言商,企业的经济行为永远都是那么的功利性和榨取性,而在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准则前提下,各方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获取就不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而是一个多赢的过程,而且是可能的。
 
商业合作的前提是有利可图,没有利益获取是不会有合作的可能的。企业的战略管理规划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资源需求大的以及利益相关复杂的项目。遵循行业或企业的商业道德规范,不仅能够规范和梳理各方利益,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并帮助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的达成。
 
其次,一定程度上的商业道德经营不仅是产业良性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企业树立行业典范,制定行业规则并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管理目标的主要途径。低层面的价格战、互相排挤和诽谤、商业间谍、广告虚假信息泛滥以及商业贿赂等,永远与优秀的企业无缘,并且这样的低劣惯性行为,败坏了企业的商业道德经营,也破坏了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道德经营也是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有许多,有常规性的利润目标,也有非常规性的非利润目标,也就是商业道德目标。商业道德目标是企业发展的良性促进剂和润滑剂。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定企业的战略管理规划时,更多的是把商业道德行为和商业道德标准元素添加到里面,这于企业其实是有高远的战略性意义。
 
我们常常会对中国本土那些宣扬企业慈善的企业吹之以鼻,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了,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市场发展阶段以及产业环境和规则、企业实体的道德意识、民众的消费意识等都不可能催生出一批坚守并履行商业道德标准的企业群。而对于西方外资企业,则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去抹平或磨灭它的商业道德缺失行为。
 
这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是不公平的。就好象一个小孩跟一个大人间的对峙,小孩还被贯以皮蛋、流氓行为的帽子,而大人则是一派谦谦君子的形象。所以,要能诞生高商业道德行为的本土企业,首先要民众屏弃偏见,公平地对待本土企业,当然本土企业也要有自知之明,要有主动性意识,更多的是从战略角度上去经营企业的商业道德标准,而不是靠投机取巧、忽悠成性就能建立自己的强大品牌。
个人简介
◎全球领导力大师中的大师 ◎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领导力教母” ◎演讲费用比哈佛教授还高的中国管理专家 ◎美国《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特约撰稿人 ◎中央电视二台《对话》、《商界名家》长期特约嘉宾 ◎被业界誉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