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科技公司人才本土化:横向纵向皆延伸

邓华东 原创 | 2013-06-04 12:23 | 收藏 | 投票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在京获颁2013年三星奖学金,这是三星在全国27所大学、10所中学设立的三星奖学金的一部分。有别于往年单一的奖学金发放仪式,今年主办方首次以主题宣讲与奖学金颁发仪式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各种主题活动,搭建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科技类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发展方向已明朗:与品牌推广、研发等其它类别的本土化战略横向结合,在纵向上甚至已开始延伸至中学生等群体。

  说到跨国公司的本土化,一般包括人才、品牌、研发的本土化。

  所谓人才本土化,人们一开始想到的主要是在中国国内招收当地人才,包括优秀管理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不过,这些举措主要面向职场人士和大学毕业生,企业在大学设立奖学金便是企业与未来的人才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可以借此吸引各个年级大学生的注意。

  关于人才培养要从小开始,有一句著名的论断叫做“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跨国公司吸引中国优秀人才的策略也已经开始向更低年龄群体发展,三星、宝洁等跨国企业已将其设立奖学金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大学,而是扩展至中学,这被业内人士称为“争夺人才幼苗”。

  大型跨国公司在学校里能做的其实不止发放奖学金,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研发、直至开展品牌营销活动。例如,微软与中国教育部合作的“长城计划”已进入到第四期,其内容既包括奖学金,也包括研究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而可口可乐公司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初期,经常在一些学校食堂派送可口可乐饮料。

  有关专家曾研究指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其人力资源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中国招募劳动力,开展初级培训,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外籍雇员为主体;第二个阶段从90年代中期开始,聘请具有亚裔背景的外籍管理人员,或者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华人;第三阶段是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高级人才本地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早就有管理学家预言:对于进入中国5年以上的外企来说,要想保持竞争优势,本土化正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次人才革命。不难理解,随着在华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对中国本土高级人才的争夺也会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与人才深入交流,以提升吸引力。

  多年来,三星不断地加强与中国优秀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年轻一代对三星的品牌理念、企业文化、人才观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据了解,三星奖学金的颁发伴随着“三星探索之旅”,在北京区域颁奖现场,三星电子(美国)北美研发中心首席研究员与在场的500名高校学子畅谈了最新科技发展趋势。而2012年开始在大学校园举办的“中国三星论坛”,已成为三星电子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涉及产品线最全的品牌推广及产品体验活动。

  看来,奖学金加当面沟通再加上品牌亲和力,能为企业吸引人才加分。部分参与者对“三星探索之旅”的反馈可为佐证:“真诚、隆重、与众不同”,“启发想象力,开阔思路”,“希望做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工作”。(邓华东)

个人简介
本科研究生均攻读理科,后转行做记者,先后从事IT、家电领域新闻报道。曾长期担任新华社《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数码电器周刊主编,也曾任汽车周刊主编,现为新华社客户端财富频道 &《中国名牌》杂志采访部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邓华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