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科斯

韩雪亮 原创 | 2013-09-20 09:30 | 收藏 | 投票

 纪念·科斯

201396日,我从郑州坐开往广州的T97列车,再次踏上南行求学之路。这也将预示着在今后至少三年的时间里,我将再度与往返与郑州至广州的列车之上。十几个小时不算太长,但对于一个要坐在火车上的人却少有动弹的人来说,却又是那么的漫长。起初,和几个周边的人一起聊天。后来着实无聊,顺手拿起了不知谁丢在桌上的报纸。没有想到居然是一份201395日的《南方周末》。这家报纸的质量还是相当可以的,但对于报纸我向来也就是翻翻而已,而今天的这份报纸在我手中显得却又是那么的沉重。使它变得如此沉重的是源于一则消息:201392日凌晨芝加哥大学发布消息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去世,享年102岁。科斯与中国的距离,永远定格在一个月。”(编者按)原本计划在201310月前来中国的他再也无法完成多年来的夙愿。

对于这大师的离去,《南方周末》不惜用几个版面来报道,为其撰文的包括张维迎、盛洪、肖耿、李伟森等。到了学校后,在网上又看到凤凰网就“为什么科斯在中国的影响力这么大”做了专题讨论。凤凰网将其分为了一下几个部分:

  1中国是最大的转型国家,人们发现科斯的理论对中国正发生的故事非常具有解释力

  2科斯最重要的贡献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学脱离现实的潮流,把经济学拉回现实

  3科斯认为大多数管制是有害的,因为管制限制了自发的制度试验,扼杀了实践智慧

  4中国人多,产生新思想可能性大,科斯相信有朝一日中国会成为全球思想创造中心

然而这一切又将我拉回了2009年的同期,当时从刘汉民老师那里首次听到这为大师。对于大师提出的问题,甚至感到有些“愚”:(1)为什么会有企业?(2为什么组织内不同部分之间交换不是通过市场实现?Coase1937)研究生三年期间,虽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包括后来Williamson更深入的研究,但上述问题依然不得而解。一直以来总觉得过于泛泛,没有实质性性,或者说没有实践性。直到从事工作以后,当我回头再来审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开始问自己:(1)为什么要有保险公司?(2)为什么单位的培训为什么是自己来做而不是交由外面的专业培训公司来做?之所以问第一个问题,是因为发现保险有很多可以替代,而且有很强的替代性;之所以问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发现单位所谓的培训师水平真的很有限。此时再去品味Coase1937年就已经提出的问题,才猛然发现原来真正“愚”的是自己。

无疑科斯的离去注定要再度掀起一股“科斯潮”,无论是在学术界(这是注定的),还是在实务界(已经看到的),对于这位大师的“崇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学者们将对其观点进行再次学习或批评,实干家们也将会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给予相应的肯定或否定。正所谓没有普适的理论,只有普遍存在的争论,而真理也必将历尽争论才方可显现。

最后,很遗憾这位大师没有完成他晚年的夙愿,更遗憾的时无缘一睹大师的风采。一位从未踏上中国这片土地的人却能自己掏腰包组织“中国改革”的年会,一位不曾亲临中华大地的人却出版了《变革中国》、并激起了学术界对中国需要“思想市场”的热议。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在中国的影响将一如既往。

我并不是科斯最忠实的跟随者(因为我即涉猎的是“组织行为”、偏重于家族企业的创新与变革),但在未来的道路上,却又少不了与这位大师的“交叉”!科斯长眠,然科斯精神不朽!

 

——本文成搞于2013年9月8日

个人简介
副教授、硕导,管理学博士;主持国家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含合著2部);IACMR联络员、论文评审人,省经济战略学会专家组成员,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等期刊匿名…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