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新”不仁,“康师傅”不义

金焕民 原创 | 2014-10-15 19:0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我起码在六篇以上过往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批评过“康师傅”,并断言它早晚会被有实力、有不能远见的挑战者赶下行业领导者的宝座。

 

所以有此判断,主要依据是:

 

1,在2004年农副产品作为方便面主要原材料大幅、连续涨价时,它作为行业领导者,不是带领行业共同渡过难关,而是一方面利用垄断地位让自己安然过关,另一方面借机更进一步固化了自己的垄断地位。我认为,它正是利用这个时机,完全排除了华龙、白象的潜在威胁,也让方便面行业从此再无“战事”。

 

也正是从那个时间,我对内地方便面企业完全失望,脱离了这个行业。当然,也是在那个时间,我认为华龙、白象不再是有希望的企业。本来蒸蒸日上的行业挑战者,面对行业领导者明显的招安动作不但不反对,反而讨好似地跟随,还能有任何希望吗?

 

后来听说华龙、白象都在争取上市,我只能嗤之以鼻。仅以它们至今没有上市为由,我反而认为证监会还有可取之处。

 

2,也许是为了给大陆企业证明什么叫垄断,垄断有多么可恶,康师傅在广告中告诉消费者,方便永远“就是这个味”。牛气到这个程度,你还指望它根据消费者需要进行创新?

 

因为中国在“一碗面”上,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和十分优质的研发空间,方便面行业本来是前途无量的。但由于在目前的主导产品上,康师傅具有垄断优势,且在这个垄断层次上,康师傅收益是最大化的,所以它拒绝引领产品升级。因为产品升级后,华龙、白象会获得进一步挑战它的利润来源和市场空间,而控制在目前的这个水平,华龙、白象充其量只有生存空间,不再有挑战能力。

 

康师傅自己却通过多元化,发展自己。比如进入快餐业,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进入饮料行业,系列茶饮料和基于中国传统的饮品。通过这些努力,康师傅既保持了对方便面业的垄断,也拓展了发展空间。

 

如果仅仅从维护自身利益来说,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不仅无可厚非,而且是十分精明的、正确的。

 

题是,从行业发展角度看,从满足顾客需求上看,从自身长远发展上看,这些行为是十分短视的和有害的。所以,我一直断言,康师傅最终会害人误己,聪明反被聪明误。垄断发生在行业得到充分发展后,能够最终决定一个企业的行业地位,而如果是在过程中,那么,垄断则是一个企业走向衰落的开始

 

曾经设想过康师傅会被具有战略实力的企业挑下马,但实在没有想象到它的东家“顶新”会在台湾因馊水油、饲料油等黑心油事件,等于它成为风暴中心。

 

大家可能不知道顶新是谁。下面是顶新网页上的介绍资料:

 

顶新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8810月开始投资大陆,凭借诚信、务实、创新、经营理念,和顶新人的艰苦努力,经过10年的发展,顶新集团目前在大陆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旗下共拥有55家营运公司、34家工厂、3家量贩店、31家速食餐厅,员工近24000人。

 

本公司一直视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并确保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下辖所有的工厂均取得ISO9001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QS认证以及“C”标志计量免检认证。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也为了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本公司签署了中国面制品产业知名企业诚信宣言。我们严格贯彻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生产出令消费者放心的健康食品

 

而“康师傅”就是顶新在大陆投资并打造的品牌。

 

地沟油一直是大陆食品安全的致命问题之一,没想到台湾也有这个问题。更没有想到台湾的三大食品公司顶新、味全、统一中的味全、顶新都赫然深陷其中。而味全早已被顶新、康师傅控股。

 

不知道读者是否认为顶新的问题油事件康师傅面对行业逆境的不作为之间有无逻辑关系,反正我认为是有的。同时,我仍然坚持过往的判断:如果康师傅不带领行业向前走,它一定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而且这个时间来得越晚,康师傅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我只想下这么一个结论:一个对行业不负责任的公司,最终一定会对消费者不负责任。而一个对行业、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公司,最终一定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让自己完蛋。当然,我这里指的是行业龙头企业。这就像一个不注重自身修养的公众人物最终一定会被公众抛弃是一个逻辑。

 

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从事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所干的所有事都是自私的。这也是“自私”的资本、企业能够为社会做好事的内在逻辑。

 

为了让自己挣到利润,你的产品必须卖得出去。为了卖出去,你就得考虑顾客的需求,你就得让顾客在比较中选择自己的产品。你就得把自己的产品打造好,就得让顾客满意。虽然你的出发点是自私的,但你的行为却是利他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好的循环。

 

你了让自己挣到高额利润,你就得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让顾客得到更大满足。你可以让顾客支付更高价格,但你就必须让顾客得到更大的物质满足和心理满足。于是,越是强大品牌,越更加多地考虑顾客感受。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于是,就有了好的市场规则;

 

于是,就有了好的行业规则;

 

于是,就有了好的社会规则。

 

于是,在自私的出发点下,社会能够和谐。

 

如果不以利他为手段,而是以自私为出发点,以利己为手段,商业大厦必须倾塌。

 

2005年,我开始提出“竞争僵局”这个概念。认为在大规模学习模仿之后,中国各行各业全面步入同质化。一样的产品、一样的竞争手段、一样的市场运作,这样的竞争,不会有什么智商,也不需要什么智商。这不再是竞争,而是相互之间的厮杀、残杀。而且这样的竞争,只有败家,不会有赢家―――只会有遍体鳞伤、失去活力的幸存者。

 

能够让行业走出这种局面的,只有寄希望于具有创新热情、创新能力,且有行业责任感的行业领导者。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找到新的市场机会、市场空间,才能创造新的市场价值。

 

如果行业领导者没有这个能力,甚至干脆没有这个愿望,余下的,只有相互残杀,或者,大家都在艰难中相安

 

我不怎么看好中国现在的行业龙头企业,原因正是它们或者没有创新能力,或者干脆没有行业责任感。

 

前面刚发了一篇“营销视角下的马云”,对马云的未来,也不看好,原因是这个哥们过去的成功,是建立在盘剥其它相关利益者的基础之上。你给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新出路,这当然算是为它们创造或者提供了价值,但你盘剥走了太多的价值,让别人再次步入生不如死的境地,这当然不可持续。你为顾客提供了更省钱的渠道,但由于“太省钱”了,以至于无法保证供给质量,于是“三聚氰胺”、“地沟油”式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由于不适合作为正式观点发表,我曾经在博客上发表了系列文章,指出“顾客是上帝”,“一切为了顾客”式的提法是十分虚伪的。企业本来就不是这样,这也不是真实的情况,因此,没有必要这样提,这样说。企业想挣钱,只需要好好地去服务于顾客就行了。想多挣钱,就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你把事情做好了,横一点,霸道一点,顾客也能够接受。

 

你见哪个一流企业不是往死里挣顾客钱的?这没有什么不对。只要童叟无欺、明码标价,买卖双方从来就是愿打愿挨的关系。没有必要去否定这个关系,相反,否定这个事实,反倒是别有用心的欺骗行为。

 

商业领域本来就没有什么崇高。而如果为了自己能够好好对待别人,好好对待相关利益者,那已经就是崇高了。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对于企业而言,或者是对于个人而言,虽然最终是为自己,但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在利他的前提下利己,那也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这也是那些优秀公司最终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

 

个人简介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