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后的印度经济到印度大资本逆势“西征”--------印度“商姓”精英资本集团经济颓废中的海外并购(3)

赵渤 原创 | 2014-10-30 23:46 | 收藏 | 投票

 (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之三)

 

 

作为印度大资本的诸多商业精英族群,凭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以财团与大型集团企业为核心与美国建立了密切往来与经济合作。

 

一、危机前后印度大资本集团的损益情况:受美经济拖累损失惨重

 

 1、印度大资本集团损失惨重:从福布斯富人名单上落榜除名

事实上,从印度商业种姓阶层的形成历史看,作为印度精英阶层的主要的商业银行与美国华尔街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业务联系,是不难理解的。

“据印度媒体报道,2008年,印度最大的九家银行共有4. 2亿美元的不同类型资产存在美国因金融危机倒闭或被接管的金融企业中。其中,印度国家银行在房利美和房地美投资约1. 7亿美元,在雷曼兄弟银行投资约1700万美元;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在雷曼兄弟银行的债券投资为8300万美元。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印度富豪在股市的财富大大缩水。据联合早报报道,印度40个大富豪的财富在这一轮危机中缩减大约60%,一年前其资产净值合计高达3510亿美元,现在缩至1390亿美元。福布斯印度富人榜上排名第一的世界钢铁大王米塔尔因股价大跌,丢了冠军宝座。印度首富地位已由最大的私营公司)信实工业公司的老板安巴尼取代,但安巴尼的身价也比一年前少了58%,大约是210亿美元。有的富豪更在这次危机中从福布斯的富人名单上落榜”。

 

 2、危机测试下的印美经济关系稳定性堪忧:金融业风险传导性透视产业美印投资稳定程度

 

虽然在美国金融危机之时,印度成为重灾区,但是这一合作终难停止。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代表的外资热钱从印度卷土而逃,直接导致股票价格大跌50%。印度虽然作为世界制造中心,虽然位列“金砖国家”之一,但是,其外汇储备规模与中国当时的3万亿美元不可同日而语。印度在不到2000亿的在官方储备基础上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在危机前总额已达195亿美元,占据约占印度外汇储备的10%。并且当时印度孟买的股票市场敏感指数曾经冲高超过20000点。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后,在不就的2008年下半年,外资即从印度股票市场撤走。“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使支撑印度国民经济的3亿中产阶级企业和个人资产大幅度缩水,银行信贷紧缩,整个产业资本形成资金流动性短缺”。

这种印度大资本及其资本市场与美元资本结构的单向联系,使这种风险结构不均衡即显现,但是,其丝毫未影响2010年以后进入后危机周期阶段,印度大资本商业精英阶层对于美国的投资收购与经济合作的开展。

 

 

二、从印度实业到外贸测评国民经济“不均衡”严重性:产业结构稳定性透露结构性警示

 

 1、印度“商姓”精英集团垄断下的印度实业:纺织与钢铁冶金行业

美国是印度纺织品出口规模最大的市场,欧洲是印度纺织品出口价格较高的市场。“据印度纺织工业在危机初期做出的评估:2008~2009年度,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预期达到246亿美元,较上年205亿美元提高20%,但远远低于政府设定的311. 7亿美元的出口目标。随着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受西方市场订单大幅减少和海外进口商要求延长付款期限等因素影响。

“而作为印度的钢铁冶金行业,作为铁矿石原产地的印度表现亦不佳。印度政府钢铁部曾经制订2011~2012年度钢产量达到1亿吨的目标,但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印度商业精英集团JSW钢公司、金达莱不锈钢和普绍钢公司等三家公司推迟扩建项目,继续等待度过金融危机周期。

这使印度无法实现早前确定的1亿吨目标。实际上,印度钢铁新建和扩建项目一直在农民土地征用及矿山租用等问题上矛盾重重,愈演愈烈的美国金融危机将印度这些钢铁企业投入危机中”。(文富德: 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2009年第1期)

 

 2、牵引印度经济增长的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第三产业链与美于终端单向联系的弊端

印度信息产业作为印度国民经济的引领产业,本身作为高新技术行业存在吸纳劳动力能力较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上存在较大落差。这对于解决印度贫困问题,扩大社会就业与收入水平,解决经济贫困来说远不如棉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工业更为有效。但是,不仅印度的大金融资本还是棉纺织工厂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则掌握在印度传统的印度商业种姓精英阶层。

危机后的第二年,不仅美国IT业支出减少5%,英国金融服务业IT支出也会比上年下降15% ~20%。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印度软件出口。

印度最大的三家软件外包巨头中,塔塔2008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率仅为4. 9%,远低于上年同期37%的水平;印孚瑟斯(Infosys)2007年度利润增长率为18%,上年则高达56%;维布洛(W ipro)利润增速同样放缓,只有11. 6%,而上年是42. 3%

印度的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业务主要来源于留学欧美的新成长的精英阶层作为技术力量建立。它与美欧经济单向关联较大,而本国的信息化水平却如基础设施一样难以普及。

在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上,不仅增长放缓,其损失严重。据印度国家软件协会估计:“华尔街有30%的后台业务在印度完成,印度IT产业近一半收入来自华尔街。华尔街大规模的金融动荡使印度对IT服务业界可能受到波及充满担忧,已出现华尔街发包订单减少的迹象”。

事实上,这种影响至今未能小时。因为,危机初期“很多企业家原本以为,这可能仅仅是资本市场危机而已,如今却消失了贝尔斯登、雷曼、美林等主要风险投资大户,印度软件公司未来海外上市之路必将更为坎坷”。在印度信息产业面临“高盛、花旗等美国银行纷纷推出大幅裁员计划”,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继续发挥引领增长的作用也将会随之多有变数。(文富德: 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2009年第1期)

虽然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称,印度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将在十年内增长3倍,但是,在美国蓝领大规模缩减正之际,这种转变导致美国通用汽车裁员,其分拆上市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Delphi)宣告破产。

这种单一产业链关系,并处于终端位置的服务业产业链带给印度产业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不仅会对印度及其十多亿人口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它们希望在把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时不要增加中国业务的风险暴露。

 

 3、总体评价

印度经济的整体水平还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人均收入也低,贫困人口比重大,大部分劳动力还滞留在农村和农业中,无法与中上等收入国家相比,更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就是说,印度还没有解决在变为中上等收入乃至更高收入国家时应该解决的工业化问题,没有使人均国民收入达到更高的水平,没有使绝对贫困人口比例降到较低的水平,在实质上,印度经济并没有实现跨越或跳跃。、

事实上改善印度宏观经济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能源匾乏、运输紧张、资金和先进技术对工业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依赖。印度目前几乎还没有全封闭的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现有公路系统中只有2%是四车道,30%是两车道,其余几乎都是一车道。印度绝对贫困人口有3亿多,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印度近1/3的人口是文盲,而妇女则50%以上是文盲。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印度国内市场发育迟缓,人均工业品消费量甚低。目前印度的标准尺寸彩电家庭普及率为21.2%,电冰箱为16%,洗衣机为10.5%,空调器为1.5%。” (文富德: 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2009年第1期)

无可否认,基础设施仍然是阻碍“印度制造”在全球范围崛起的一个最大障碍。除电讯业以外,该国大多基础设施服务成本都比中国高出50%100%。而2003年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是印度的7倍。

如何改善国内设施并建立改善贫困人口与生活环境的工业体系,促进与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合作,互通有无成为印度国际经济战略中的一道与政治难题。

 

 

三、危机重创周期印度大资本跨海逆向“西征”:扩大海外并购情况分析

 

 1、印度新商业阶层的海外收购:从2000年至2014年未曾改变大资本战略步伐

 

在最近几年,印度逐渐放松本国资本对外投资的限制,刺激印度对外投资逐渐增加。在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同时,对外证券投资也有所扩大。印美经济依存关系到底如何?

200410月,上汽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20092月,双龙汽车进入破产重组程序,上汽在投入42亿元人民币后却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时隔一年半后,印度马恒达公司签订了以4.64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协议,并很快得到了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批准。目前马恒达正紧锣密鼓进行收购过程的最后收官工作”(见:高潮“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中国对外贸易》))。

2008年上半年,正当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各国企业相继收缩海外投资的关口,印度Mothersons公司却主动出击,以3.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Visicorp公司,组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后视镜生产商之一。

“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绩斐然,但印度却远远地走在了中国前面。安永公司2007年全球并购调查显示,当年印度的交易额为280亿美元,名列世界境外收购排行榜的第5位,而中国仅为23亿美元。同时,印度公司在IT、金融、制药、工程等领域的海外收购都很活跃,而中国公司海外收购仅集中在能源和资源领域。虽然金融危机使印度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稍微放缓,但一些财务状况好的印度公司却主动抓住机遇,加快了并购步伐” 见:高潮“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中国对外贸易》)

而印度电信巨头巴帝集团也同时闻风而动,大举收购了南非MTN集团,创立了当时市值排名世界第四的电信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9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海外的并购数量仅为印度40%。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公司从海外业务中获得的收入是中国企业的两倍。” (见:高潮“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中国对外贸易》)

 

 2、印度新“商业种姓”精英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利益导向:新精英商业资本主导针织经济体系

 

诚如学者谈及“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中汽车和资源领域常常是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不仅并购数量多,而且成功率也相对高。然而,同样是在这两个领域,印度企业仍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面,并且海外并购成功也使一批印度企业迅速跻身于世界前列”。

2006年,被称为“并购圣手”的印度米塔尔(Mittal)钢铁公司以25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欧洲阿赛洛(Arcelor)钢铁公司。合并后的“阿赛洛-米塔尔”公司,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年产量为1.2亿吨,占全球的10%,是全球第二大钢铁公司-新日本制铁公司产量的三倍,全球总销售额将达700亿欧元,营业利润130亿欧元。十几年内,米塔尔在全球范围内先后成功进行了138次并购。正是靠着这种不断的“蛇吞象”,米塔尔才由最初的一家无名小轧钢厂最终发展为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受米塔尔成功收购欧洲阿赛洛的刺激,2007年,印度第二大钢铁企业塔塔钢铁(TataSteelLtd.)以120亿美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集团康力斯(Corus)。此举使塔塔生产能力猛增10倍,并迅速掌握了先进研发技术、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等重要战略资源,一跃而成为全球第5大钢铁企业。同时,还是这个被称为“全面开花”的塔塔集团在最近的几年内先后完成了完全不同领域的重大收购项目30个,失败率为零。安永公司2010年全球并购数据显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10年中国金属和矿产业完成并购交易总额为128.4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0%。其中,对外并购完成交易额为4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5%。而当年印度在上述领域的并购金额却达到了46亿美元。在汽车并购领域,印度企业同样成绩优异。(见:高潮“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中国对外贸易》

事实上,从印度新商业阶层精英资本国际并购展开亦可以判断出,印度诸多工业产业及信息软件等产业并未获得国内人口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我们分析印度的海外并购存在新商业精英种姓家族群体时,似乎不能忽视其大资本财团形成的背景及其战略导向。印度新精英阶层在主导政治与经济垄断下进行时,这种延续印度传统阶层结构之所以演变成大资本阶层利益之间的单一合作模式,不仅代表了印度新商业种姓阶层为代表的新精英阶层的传统利益,亦代表了印度多阶层社会内部的不协调历史断层,并未在新精英商业的种姓群体主政中获得的战略性解决。

比如:海外并购的成功使一批印度企业在短时间内从原来的默默无名迅速跻身于世界前列:号称“并购圣手”的米塔尔集团,靠不断的“蛇吞象”,在几十年内由一家小轧钢厂发展为世界第一钢铁企业;塔塔钢铁2007年世界排名第56位,在成功收购了世界第九的英国公司康力斯后,一跃为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印度铝业公司Hindalco则通过收购加拿大Novelis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铝制品生产商之一;印度制药行业龙头企业兰伯西公司通过海外并购成功跻身世界常用药生产商前8强;印度另一家大型制药集团雷迪博士实验室也是通过收购欧美4家公司,迅速使年收入达到了6亿美元。有专家认为,印度企业之所以能成功进行海外并购,从宏观层面上看,与印度政府支持密切相关。(见:高潮“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中国对外贸易》

那么,自2000年后以及经济危机后的5年来,从印度新精英阶层的国际并购战略来看,外向化服务程度远高于内向化产业及市场的开拓战略。而从新精英政体的国际战略定位来上看,继续延续欧美轴心合作下促进大国崛起战略。印度在周边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上,比如,南联盟之间并未给予很多的种事。

确实并未遵循国内“贫困”问题解决的途径与传统路线,特别是促进国民经济工业产业结构的建立,以及服务于就业提升的工业结构均衡发展序列上亦未体现出战略性途径。另外,印度新商业精英政府在平衡与稳定社会秩序中的各类差异化阶层收入的改善,特别是脱离贫困以及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在新精英商业资本主导的政治体系下未能在短期内获得较为快速的调整。

 

 3中印海外并购的战略效果比较及差距认识:中国的海外并购缘何落差于印度

 

高潮曾先生于《中国对外贸易》“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一文做了较为客观的分析:2008年上半年,正当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各国企业相继收缩海外投资的关口,“印度Mothersons公司却主动出击,以3.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Visicorp公司,组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后视镜生产商之一。而印度电信巨头巴帝集团也同时闻风而动,大举收购了南非MTN集团,创立了当时市值排名世界第四的电信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9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海外的并购数量仅为印度40%。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公司从海外业务中获得的收入是中国企业的两倍。而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显示,印度投资绩效指数从1999年的91位上升到2007年的54位,期间从未出现下滑,高于中国68位的水平”。

事实上,中国海外并购战略与印度存在很大差距。高潮在《中国对外贸易》“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一文中做出比较有一定借鉴意义:“2004年中国TCL并购汤姆森时,其竞争对手就包括印度的电视制造商Videocon。但后者经过分析认为,汤姆森的技术专利大部分将要过时,还拥有大量债务,没有全盘收购的价值。最终,Videocon仅用2.92亿美元收购了汤姆森的显像管分部,补齐了自己的短板。而TCL虽然收购成功,却没得到汤姆森最具盈利价值的显像管分部。6年来,TCL为汤姆森并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中国企业重视并购对象“名”不同,印度企业更看重的是并购对象能否带来实际利益。2009年,在中国腾中重工与通用达成收购美国悍马协议之前,通用本想将其兜售给印度塔塔集团。但因为花巨资只能买来悍马的品牌使用权,塔塔拒绝了通用的推销。据说,塔塔集团在确定收购前都要先做三道题:是否对所在国有利;是否与本公司发展目标相符;能否带来“新的东西”。

该文进一步分析我过在决策上存在的不足:只要其中的答案之一为“疑问”或“否定”,并购计划就必须取消。而印度米塔尔集团收购的要诀则是,首先看“目标”有没有本公司不具备的资源,其次看“目标”的短处是否能以本公司的长处进行弥补,最后衡量做到这一切的成本是否超出自己可接受范围。基于上述原则,米塔尔“下手”的对象常常是别人不屑一顾的“垃圾企业”,像墨西哥Sicartsa、美国内陆钢铁公司,被米塔尔纳入怀中时都是巨亏的。而米塔尔看中的是Sicartsa拥有墨西哥政府巨资打下的良好基础设施,以及内陆钢铁公司和美国车企的合作关系。而这些企业被米塔尔并购后很快都起死回生。

相对于印度企业务实的并购策略,“我国企业的一些失败并购案例大多都输在重名而不务实上,TCL收购汤姆森是如此,上汽收购双龙也是如此,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更是如此。更有甚者,国内某企业在收购南美一矿山时,仅凭该矿品位高,投资金额低,就草草决策进行收购。结果发现,该项目缺乏基础设施配套,并且自然条件极差,光是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就已超过了购买矿山资金额的3倍多。目前,该公司不但15亿美元的项目投资无法收回,就连投资设备也无法运回。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如何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尽可能地减少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投资损失,或许米塔尔、塔塔等印度企业的成功做法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见:高潮“ 海外并购:印度企业为何能“点铁成金”《中国对外贸易》

 

四、后危机阶段印度海外并购的背后动因:印度缘何逆向扩张?

   从表面看起来,印度具备一切成为一个大国甚至超级大国的崛起条件。其庞大的人口即将超过中国,而年龄结构又会使其人口红利,这个过去所有大国在崛起时候所必须的条件,确实更加明显"在这个地缘的土壤上发挥了作用。

很多学者预测“龙象”是否有一争?随着中国的人口红利的衰退,是否有一天,当中国成为过去式的时候,龙象之争及其地位转换会成为新的世界关注的主题呢?

印度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由于传统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使它成为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快,又给印度带来沉重的压力。农业作为印度最主要的经济部门,集中了全部劳动力的71%

国际能源巨头一壳牌公司在最近撰写的一份全球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领先印度10,但印度的资本使用效率较高。过去10年中国的投资总额是印度的2,但获得的平均增长率仅比印度高50%。我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而印度的优势在于服务业,印度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超过50%,而我国尚不到35%。虽然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印经济结构差异明显。 

我国第二产业占50.9%,第三产业为33%;而印度第二产业占27%,第三产业为48.2%。在IT领域,我国硬件生产发展很快,而软件产业已成为印度对外竞争力最强的产业。印度软件产业和外包服务已经在全球一枝独秀。印度每年能培养出30多万名优秀的工程师,它可以通过海底电缆为国外客户管理复杂的数据。许多西方跨国公司都把软件研发基地设在印度,2010年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可望达到900亿美元。使印度差不多变成“世界办公室”了。

印度新精英商业资本在国际化投资与经贸合作中确实比我国更有效率。这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引进外资直接投入不同,印度参与全球经济一全化的进程中,主要受国内新精英阶层的私人商业投资决策的推动,这再效率上比我国同类企业更具优势。

 

 

 

个人简介
赵渤:止观,经济学者,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特华站金融学博士后。出版著作《人为价值论纲》《中国金融监管》《知识经济与我国对外经贸研究》《中国海运蓝海战略》《管理学流派思想评注》《西方经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