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共同体·之四·划算性思维的经济学意味·下篇

郭松合 原创 | 2014-12-10 11:03 | 收藏 | 投票

 

中心论点·管理战略的时代精神应该去直接关切划算人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

论点延伸·儒学的伦理经济学是一种从古典生产关系中提取出来的价值混搭形式。

 

 

  4·划算性思维的经济学意味·下篇

   显而易见,划算性思维的自然基因先天处于中国伦理秩序的下限。尊重划算性思维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助于理解经济伦理共同体的本土基因。理解划算性思维的经济学意味,对优化中国内陆管理思想中的经济秩序与伦理秩序人文生态平衡具有战略意义。出于对生态基因的划算性尊重,管理思想的切入端口再不能有任何偏废。管理思想终究是哲学人学的具体化。但人本质是全面发展的人本质,经济需要和伦理需要在划算性常识中分裂,会造就一个没出息的人群。“床要给人谁,屋要给人住精神家园的广大和床上体验的精微都是人本质全面成长的内容。管理战略的关切当然要内含熨帖入微的体验性温暖。所以,管理战略不排斥现有经济体制的“床上床,屋内屋”经济伦理共同体更要有“床下安床,屋上架屋”的架构战略管理战略的时代精神应该去直接关切划算人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

  在管理实践中,许多学人早已发现了西方“经济理性人假设”的根本缺陷,一句话概括,就如剥离了伦理关切的权谋经济学是速成速败模式,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假设”在中国本土的划算性思维的土壤中无法植活。在经济伦理共同体的完态假设上,汉语中“经济”概念肯定要回归“经世济人”的原意展开理解,“经世济人”就是“经天纬地,周济养活人类”的意思。正因为此,划算性思维的经济伦理生态二重性才被本论当做经济伦理共同体的母本。她“自强不息又厚德载物”;她关切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又关切利害关系的最低土壤;她既有“床下床,屋上屋”的架构气度,又有“床上床,屋内屋”的凡俗温情。如果说“经天纬地,周济养活人类”是漫山遍野的山楂树。那么,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体验设计就像粘了糖滚了芝麻的糖葫芦;而“经济理性人假设”在这串糖葫芦中,要么是山楂表面的苏丹红或者晶莹诱人的甜味素,过于理性的经济划算思维和伦理划算都不符合经济伦理共同体生态属性。

   就像纯粹的权谋经济在划算性思维的乡土基因中难以成活一样,谋求价值高度的伦理经济因为看不见古典生产关系的调剂功能,只管去实现对内涵有限的人本质进行精神挤压。在“鱼和熊掌论”中,孟子拿道德认识充当实践,并以杰出的道德家身份拿到了一张想当然的满分考卷。儒家伦理学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意识形态上是头重脚轻的。西汉董仲舒之后,后世儒家如“黄鼠狼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在儒家学统对划算性思维的本土运用习惯中,伦理思考跟利害思考总是顾此失彼丢三落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划算性思维在儒学的排挤下流落民间,成为儒学掌门人嘴里神秘的“百姓日用”,而实际印象,却像主旋律文化庶出失亲的野孩子。中国文化的“格物致知”在划算性思维的平庸沦落中主要用于“格官场之知”,这种没出息的划算局限使中国文化在近现代发展到自身的强弩之末。中国体制的全面贪腐证明了儒家伦理经济学的穷途末路。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经济设计,现世中的哪个贪官不是从爱自己的家庭开始腐败的呢?最具可能的是治国和齐家只有在制度生产关系的双向建设中才有胜算。而脱离人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单纯的“齐家”,并不必然导致“国治”。直到现在,无论国有还是私有,不分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现有体制“床上床,屋内屋”的温情依赖养成了天下太平的懒散情调。伦理和经济,在当代如果找不到适合自身栖共同体补漏所需的制度成本自然是高昂的

的全貌。

  划算性思维的二重属性构成经济伦理基础,中国式管理战略思想出路在于把经济规律与伦理秩序理解为划算性思维土壤中自然生成的共同体经济伦理因为共同的乡土基础保持着内部结构的生态平衡划算性思维的介质是生成经济伦理共同体前一梯次。形态成熟的共同体体现人本质全面发展天地之间的精神升降秩序在立体的经济伦理共同体结构中,科学的求真精神自下而上升之;艺术的求美精神自上而下垂应之;一方,面使人本质的物化需求拔升有路;另一方面,又使人格的高度垂应有据。那么,功能完备的经济伦理共同体就如北京西站对旅客的升降调节,使人性欲望得到从物质到精神的纵向疏导,蠢动的人性内容在人本质的立体层序中获得自由向度的分流,只有人性缺需和人格精神升降有序,“鱼和熊掌喻”中“生死跟义利”四目相对难堪窘局没理由发生,这才是管理战略沧桑正道,这才能做到孔子的想当然——“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才是真正的伦理秩序了。可以说,儒家文化的精华,大多存在于孔子为而不能为思而不可得的浩叹中。任何一个价值体系的建立,都应该认识和划算人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需求,哲学人学的最低境界和最高境界一定要通过可行的机制建设完成可以循环对流的管理回路。比如孔子对“贤者过之,不贤者不及”的现状不满,孔孟之后并未得到理想的改观。而其问题仍出在儒学自身伦理秩序上的缺损,还是传统儒学的狭隘格局对人本质的全面成长关切不到家的缘故。

 

   作为思想方法的新发现,划算性思维对前沿经济规则与传统伦理结构都极具朴素的价值调剂功能,是无形的调剂杠杆。无论经济与伦理如何分裂过,又曾经如何各自行事,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市场的价格可以划算,作为精神价值也可以划算。本能而方便的划算性思维在互联网经济规则的朴素直觉中体现为个人本我的权利觉醒,体现为经济人格的个体复苏,健康的划算性思维是道德良知和法理知识的内在灵明。

   精神价值可以拿来划算,这来自儒家圣贤千古示范。是的,当生命之欲在规避生死利害的有限窘局中,一如鱼和熊掌的资源有限;而坚守生命正价值的机制功能有限;坚守道义的君子人数也有限,同时,大家所追逐的利益统统有限时,如果把各种有限都视为有待绝配的价值资源,那么,怎么混搭才可以构成自体的理想品格呢?正是孟夫子的杰出发明,创造性地以划算性思维发掘出暗含在人本需要中的经济规律。儒家对于自身的人格理想,到底要走哪条资源混搭路线最划算、最经济,孟子给出了典范的演绎,通过用自己的道德强势,勇猛精进,成就了后世不可逾越的亚圣地位。在“鱼和熊掌论”中,孟子拿道德认识充当道德实践,一张想当然的满分考卷,代表了价值混搭思路的胜利。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是最抄近儿最省力的划算性选择。但在这个“自己管理自己”要成为管理学主流思想的嬗变时代,道德精神和其标准答案的成品批发恐怕要失去管理传统的生意平台了

   但划算性思维的直觉告诉我们,道德精神和其成品标准答案古典生产关系的金字塔结构关系密切。说他是“价值混搭形式”,是因为后来的历史并未按孔孟设计的成品答案演进。不同时代的生产力自然会产生适当的划算性土壤并促生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就像不同时代的服饰风格,是通过混搭形式”渐进推演的。不同时代自会动摇已有的价值体系并出现别样的价值混搭形式”。比如,南宋的永嘉学派。然一个时代只要其金字塔式的古典生产关系没解体,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意识形态自然会选择“价值混搭”的共同体演进形式。

   就拿本时代说,当一种产业管理内容覆盖了普遍百姓的日常缺需层面,而产业内容本身的质量又基本恒定,比如饮用水、面粉、服装等熨帖血肉的缺需内容,除了款型样式的翻新,多出来的仅仅是时尚前沿的用户体验。所谓用户体验,是时代赋予产品的表象附加值,就如元宵节花灯外面的装饰,跟里面的光芒是两回事。那么,对这类产业内容的管理主要还落到对人的管理上。而且,还得是对人和物的基本价值进行妥善管理。因为,大凡百姓的日常缺需,都跟生命质量的朴素指标深度有关,在此处,花里胡哨的用户体验显然没有缺需内容本身的质量更重要。对质量的信任,是文明赋予产品的深度附加值。显然,这才是的刚需的核心意思。比如说,食品安全,形式保障总没有品质保障更重要。在现当代,倚重品质保障的传统产业无处不在。文明的进化,比如互联网思维只能创造承载它们的体验形式以增时效,从价值精神上说,绩效跟品质保障完全处于高低两端。在这个意义上,管理人对人的价值精神进行质量把控,对人本质全面发展进行持久启蒙才是战略管理的核心。那么,把这种精神上的宏观调控价值组构为相应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再运用时代形式刺激生产力的效率。可以说,人管人,精神管精神,这种集权意义上的金字塔形管理结构仍会在相当时段内保持兼容并存关系。

   就是说,所谓的传统管理,等同于在伦理价值上对人本质进行“精神集合”意义上的战略管理,这跟人属的普遍缺需及其朴素品质密切相关。而传统管理的现代哲学本质,应该是最低境界和最高境界结构联接;是经济伦理共同体之间管理机制的循环回路的形成。在这个管理回路结构中,战略管理的要点在于把控无形的生产关系,却要把生产力的有形实体散布开来。传统管理的回路结构,实体结构是有形开放的,而精神结构沿着实体结构的外沿呈无形的草蛇灰线的闭合走向。个体人自己管自己的自觉性,却兼容在“精神集合”意义上的战略管领团队中,并需要“精神集合”出具令人信服的自觉模型对比之下,这说明,儒学的伦理经济学是一种古典生产关系的衍生物,管理效能随着时代演进越来越弱,当今的崇儒尊儒派,可能多半误会了普世类属对管理的回路结构的需要。经济伦理共同体的现代形态中,价值结构显然不同于孔孟之道的价值混搭和形而上预设,而是生成于对生产关系结构的认识论肯定。

 

   儒家对道德伦理的混搭性划算不同,平常人不过在面对现实资源权衡混搭着。比如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多花点时间工作还是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平时多学计算机还多学习经济?是买房还是投资?是愁眉苦脸地计划将来的每一步路还是干脆啥也不想又傻又开心的过日子?这充分说明,老百姓习惯的划算性思维代表着经济学规律在社会实践中的朴素状态。其差别,无非是“价格划算和价值划算”的出发点不同。以往我们认为,这种不同在反映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下优劣。但从经济伦理共同体的假设看来,如果我们在“价格划算和价值划算”的二极之间执意非此即彼,使得经济伦理的二极张力结构塌陷,那么,管理崩盘的灾难就暗含其中了。

  经济伦理共同体立场看来,“市场价格和精神价值”必须生成于人本质全面发展梯次高端和低端之间。在这里,划算性思维本身的品质虽然原始初级,但却是经济伦理共同体种子生根发芽的基本缘由,还好,这个根由还没有被外来的文化转基因产品彻底污染过。当然,划算性思维的介质身份既不可简单等同于成型的经济学,也不见得都会如孟子轻易就可生成庄严的道德学问。划算性思维或者是通向利害思谋走向宏观经济规律的核心意识,或者是通过价值升沉走向精神之道时必由路径;是一种调剂伦理秩序把握经济规律之际不可忽视的存在介质;是经济伦理共同体落地生根的民间土壤。于是,划算性思维具有天然的经济伦理二重性。这说明,经济学、伦理学跟划算性思维在利害关系上深度是通约的。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可以在经济管理、道德实践、人生筹划方面迈过复杂而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绕开繁琐艰涩的价值判断,使我们的直觉智慧轻松地解放出来。关切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划算性思维,可以顺畅解码经济伦理共同体的体性由来;可以梳理伦理秩序跟经济秩序的对手关系和依存关系;可以俯瞰经济与伦理这对亲密的对手在历史文化心理的互动中如何解决利害互谅关系

个人简介
国画家,思想者。从东方哲学的进路关切传统艺术(情感管理)、传统产业(企业管理)、传统文化(精神管理)等领域背后的统一性,并把这个统一性当成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课题,目前,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理性的互联网化产生了理论上的…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松合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