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共同体·之二·划算性思维的经济学意味·上篇

郭松合 原创 | 2014-12-07 14:24 | 收藏 | 投票

 中心论点·战略管理的基本对象是管理经济与伦理秩序在共同体中的生态平衡;

  论点延伸·战略管理肯定划算性思维意味着把握经济伦理共同体中的本土基因。

 

  2·划算性思维的经济学意味·上篇

   中国老百姓可以读不懂专业的经济学但却离不开血缘传承中的划算性思维;划算性思维具有天然的经济伦理生态二重性;划算性思维是经济伦理共同体落地生根的民间土壤。这三句话还可以换成另外三种表达:其一,中国式的划算性思维是最老土的经济学的原始形态;其二,划算性思维既不排斥专业的现代经济理念也不排斥传统的伦理理念,但却排斥单维度(单一)的经济理念和伦理理念,意思是,离开中国式的划算性思维,任何单一的经济理念和伦理理念(主要是儒家伦理)在中国内陆容易染病,甚至死亡;其三,尊重本土的划算性思维有助于中国内陆经济秩序与伦理秩序保持共同体意义上的人文生态平衡。

 

   如果说战略管理的基本对象,就是管理经济与伦理秩序在统一共同体中的人文生态平衡,那么,关切中国式的划算性思维就关切人文生态的土壤和根基。所谓划算性思维,是中国老百姓大脑中最熟悉的经济配置模型。划算,其原始含义不清楚。最简要的释义有划得来、合适、上算之意。叫人觉着跟没解释一样。但从普遍民意的认同基础看,主要有私下划拉着打小算盘的意思,引申开来,主要用来表达在两个以上的配置选项之间准确掂量,最后决断。中国式的划算性思维不仅仅有经济划算意味更有伦理道德划算、人情划算、政治地位划算等内容,是信耶稣划算还是信孔孟省事,从宗教信仰到上床办事儿,极尽方便之能事,由于比系统的经世济民容易掂量,简直无所不算。划算性思维尽管原始本能,可老百姓在人伦日用上须臾不离。上篇说到,在传统管理的母体思维中,中国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所以普遍认同现有体制的“屋内屋”和现有经济的“床上床”,主要出于对划算性思维土壤的温情依赖。所以,尽管西方经济学进入内陆一个多世纪,但中国内陆经济学的民间土壤基本还保持着划算本能的酸碱特性。为了经济伦理共同体概念的顺利出场,上一篇约略检点了中国伦理内涵的秩序因子。在本篇,我们在形成经济伦理共同体概念之际,实在难于绕过成型经济学的民间划算形式。因为,中国内陆的划算性思维是经济伦理共同体落地生根的民间土壤

 

 

   管理思想的战略对象不能违背人文共同体意义上的生态平衡,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衷。在中国管理思想的嬗变乱局内,划算性思维的意识脉络或经由经济生产共同体,或经由伦理结构共同体,正在生长成不同的现世模型。比如,由科技革命催生着的前沿产业,如互联网经济,它的对面,是由本土思维引领着的传统产业,包括进入城乡百姓日用的一切经营管理内容,前沿和传统,二者正处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博弈格局内。在经济伦理共同体立场看来,前沿和传统,经济规则和伦理秩序,东风西风,无论谁压倒谁都有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衷。

   经济思想的纯正基因就是资源配置规律本身,而中国式划算性思维本身就具有朴素的资源配置意识。无论中西文化,生命,都首先靠生物学层面的基本满足诉求来成长,人,只要在成长,就一定存在各类各层的能量需求。需求的本质是能量缺陷本身。在人的全面本质中,不同层面的成长内容要靠相应的能量元素来补充,比如,吃饭增力;读书增长知识;思考增长智力;内功增进深度;超越增进高度;结缘链接宽度,而精神修炼精进慧。在人本质的全面成长需求内,它们谁也代替不了谁,人本质的自我解放需要不同的能量元素。如果或缺,乃至需求错位,你说不经济,我说不划算,说到底是一回事。但如果人对自己的全面本质理解是偏颇的,就必然导致自我解放之路严重跑偏。比如,饿了要吃,渴了要喝,这是正常需求。而能量缺陷的意识无度放大就成为传说中的欲望。比如,饿了非要吃麦当劳,渴了非要喝可乐;高铁提高了出行效率,但何必非要坐商务舱?卖菜本来用篮子就成,可贪方便了就要选择塑料袋;马路修多宽还是不够宽,高速修多远还是不够长……需求跟欲望,仅仅不过一念之差。一个人的心念初错,一悟就明,然整个时代都这样就这样,潘多拉魔盒终于打开,不经济不划算的事情积重难返了。总之,人类的能量缺陷无论停留在朴素水平,还是晋升到欲望无度级别,先满足哪些欲望后满足哪些欲望,马上就碰到了资源配置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高端研究别跟普通老百姓玩信息不对称,那么,弄颠倒就是不划算,老百姓据此嘲弄愚蠢而赞赏聪明是基本不需要专业判断水平的,根据朴素的资源配置意识,可以立马判明是否划算。比如说你“背篙赶船”,是说你错过了撑船把控船管理船的最佳时段,是时间资源颠倒。其它如“豆腐盘成肉价钱”,商品房产开发政策是国家跟银行合伙欺负老百姓,都在揭示资源配置的错乱问题。只要在老百姓嘴里认为不划算,其实从管理上表明早就不经济了

 

 

   诚然,拿高端研究项目的学术标准征求老百姓的系统判断,可能不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但任何高端学术都有个低端切口,就像多大的南瓜都会有个瓜蒂一样,新摘来的瓜果蒂柄流着新鲜的汁液,证明是从藤上新摘下来,而不是3D打印产品任何学术可以有自己的最高境界,但一定要有最低境界的由头,任何系统的管理者必须在此对老百姓有个交代,这在操作性上并不困难。由此观之,朴素划算性思维,在一个管理系统的经济资源配置环节本身就可以当做最高境界最低由头。

   现代经济学植根内陆土壤考验着划算性思维中或本能或专业的两种反应。一说到专业的经济学,差不多普通人都觉得专业、艰涩、高深。其实,在中国老百姓眼中,经济学不就是我们对资源配置的划算形式吗?朴素看来,划算了就经济,不划算就不经济,基本没错。但老百姓习惯的划算性思维基本守着低端的朴素形态,堪称民间经济学。老百姓中有非常善于划算的精明人,一代又一代的本土管理者,他们的经济思想以划算性思维为底色,代表着经济学规律在社会实践中的朴素形态。但如果一个不求长进的精明人要老是打自己的低端小算盘,很可能会不招人待见。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八面玲珑、玲珑剔透、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时候,其实就在说是一个善于算计、尖峭、尖薄、尖刻的人。要纯粹的传统思维理解如此尖刻的人,简直可以归于小人行列了。而其实,真正算得上善于划算的精明人就应该具备高级的精神追求。很显然,这种人先天就有他们的出奇之处他们的划算性思维总在促使自己生活的低端做起。比如,从家常劳动过日子到向内思考,经营自己;从读书、阅世、历练,直到高端的精神拔升;或尝试靠近相邻的土豪到渐渐接近有系统思想的精神贵族;乃至想到触摸古今中外的圣哲言语,吸纳经典智慧,培养管理学心智。从朴素的划算性思维,到接触系统的经济管理培训。一路经营下来,虽然划算性思维向来是他们生命感觉的根苗,可他们的心智毕竟不甘于老在的小算盘水准他们用贵族的家国精神和圣哲的经世智慧标度要求自己。想打天地之间的大算盘。这就是笔者遇到的几位思想不断长进企业家朋友。就这样,从意识本能到成型的划算性思维;从小划算到大经济,从小聪明到大智慧,从行动无碍到视野无蔽,他们经受过不止一次的痛苦蜕变过程。如此这般地划算来去,到产生想要拨打天地大算盘的念想朴素的划算性思维就有了系统完整的“经济学心智在这个关节,“划算学”与经济学谁定义谁已经无所谓划算与经济思想某个制高点总能搭成一个精神屋顶,早晚要架构成一个模型。

 

 

   无疑,战略管理肯定划算性思维意味着方便把握经济伦理共同体的本土基因。战略管理肯定划算性思维,有助于爬梳乡土经济跟现代经济之间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品格的成长脉络。在传统伦理秩序的强弩之末,适应新时代的经济伦理共同体毕竟在理论上还没来及证成。就像上篇说的,没有现实的路,理念的形而上道德很可能是精神上尚未自觉的“大忽悠”。比如说,旧宅子要拆,新房子没盖,一家人住哪?新时代的管理理念还没有成型,满世界的管理培训和潜规则不“忽悠”,他吃啥?在这个文化价值的列国时代,时代所发生的道德混乱跟这个时代话语的混乱情形是密切相关的。有人从《易中天品三国》和三国热中嗅到了这样的危机,并得出了这样的判断,管理离不开权术。但如果把权术理解为对“利害的规避技术”,那么,三国时代的管理人穿行在大厦将倾的王朝末世,一如正在规避8.9级大地震的逃生者从危楼中千般逃脱,在此之际,管理跟权术的合流,实在是没办法生存办法。就生存低端而言,“利害的规避技术”有什么不合乎历史逻辑的呢?看惯了战争片和灾难片的人有这种体验,只有在极端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灾难条件下,一个人对恩怨情仇的反应才是真正的道德反应。就是说,当伦理秩序的“周瑜”跟经济秩序的“黄盖”在机制结构内部的不得已进入利害互动的游戏,且双方必须扮演一回亲密的对手时,经济伦理共同体的体性统一分明是“周瑜打黄盖”中互谅关系的基础。显然,“愿打愿挨”的利害互谅模式中,“义和利”之间的争讼距离肯定最小在乡村牛市,牛的价格是秘密的,只有牛经纪人知道。报价靠打手语,牛市中叫比码子--以手指头的数量代表价格。比码子一般在衣服下或用其它东西挡住,以防别人看见。(如下图)

 


 

 

这是典型的利害互谅模式,利害互谅,是“吃亏沾光”在“愿打愿挨”的朴素契约中实现了互动默认。在这里,“义和利”之间的争讼距离指定是最小的在双方默认的划算式契约中,千年来,中国百姓重复上演着“愿打愿挨”经济伦理剧。这说明,划算性思维在乡土经济中具有先天的免疫力。而经济管理本身体现着双方对伦理分寸的把握水平,对“利害的规避技术”就是经济和划算的快捷管控技术,而权术,是这种快捷管控技术的纯粹形式。在不同共同体之间,有必要保持内和外的信息不对称永远是捍卫经济伦理共同体的管理原则。说什么“义中求财”“无商不奸”?管理学意义上的伦理价值,必然不以挥霍共同体内部的核心秘密当做道德人格的高度。经济伦理共同体的意义上,无论是国家秘密还是商业秘密,在自家共同体内外保持权术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或代表养活一个民族,或理解为降低养活一群人就业的制度风险,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尤其是商业管理,向世界贡献一种捍卫经济伦理共同体的“利害规避经验”管理,其价值要远远高于权术角度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说,道德实践,绝不是道德家拿到一张想当然的满分考卷,而是在管理乱局中,管理人对制度乱局、道德乱局、文化乱局的惊险穿越后获得的实际打分

个人简介
国画家,思想者。从东方哲学的进路关切传统艺术(情感管理)、传统产业(企业管理)、传统文化(精神管理)等领域背后的统一性,并把这个统一性当成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课题,目前,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理性的互联网化产生了理论上的…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松合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