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也“贴牌”日系彩电企业意兴阑珊

庞亚辉 转载自 中国贸易报 | 2014-03-04 18:1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本报记者  霍玉菡  杨颖

    2月中旬以来,先是夏普传出将与美国家电零售企业百思买展开合作,向其提供液晶电视品牌使用权的消息;后又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松下电视机业务部部长楠见雄规表示,为重组低迷的电视机业务,将积极与中国厂商等合作,考虑委托合作方进行大规模的贴牌生产;加之业界对索尼有意收缩电视业务的种种猜测,近来,日系家电转型煎熬的讨论声再起。重组?自救?刚刚进入2014年,日系家电的种种动作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收缩减损  松下拟在华展开大规模贴牌

    对以上种种传闻,夏普中国方面表示,的确已与美国家电零售企业进行品牌方面合作,但是不是百思买,他们并不知情。而松下中国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还没有收到日本共同社报道的相关消息。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评价,这些消息还是释放出了一些相关企业欲“去家电化”的信号。

    其中,松下可能实施的“大规模贴牌”策略备受关注。据报道,松下计划委托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厂商设计和生产相关产品,最快将于2014财年在亚洲新兴市场销售松下品牌电视机。有分析认为,松下此举的目的在于削减成本和增加销量以推动业务重组。

    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师、家电问题研究领域专家庞亚辉对记者表示,松下选择委托中国企业贴牌代加工的方式有降低成本、提升反应效率方面的考虑。“其背景是:日系家电企业基本上在传统家电市场全线溃退,进而战略性地转移至新兴产业,或市场尚处于发展期且利润较高的产业板块,比如污水处理、电梯、医疗医用产业以及电视屏等核心技术和附加值高的领域。在此背景下,面对鸡肋板块,关停并转移一些生产工厂,开展OEM委托代加工,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把生产包袱甩出去的同时,企业调整或调头转向,将促使其更快发展,反应机制也会更加灵活,从而贴近市场需求。”庞亚辉说。

    事实上,早在2004年至2005年,松下就曾将显像管业务“丢”给TCL,而松下旗下子公司三洋电机的电视业务,现在也转包给了国美。庞亚辉指出,除了上述原因,短期内,战略方向不明朗时,不建生产线也是企业防控风险的策略之一。松下再次大规模自建组装生产线概率应该较小。

    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则表示,松下近期的举动与不久前曝出的夏普将向百思买提供电视品牌授权服务的道理类似,都是企业将退出彩电领域的前兆。预计,3年之内,夏普、松下、索尼都将彻底放弃、退出电视领域。

    谁的机会?

    实际上,曾长期盘踞中国市场霸主地位的日系彩电企业,3年前就因缺乏创新力、营销方式保守而开始走下坡路。相反地,韩系与中国家电企业则异军突起。从趋势上看,日系品牌业绩仍处于下行趋势,客观上为中韩军团的崛起提供了发展空间。

    据中怡康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的销量来看,日系品牌仍高于韩系,但从销售额上看,双方实力已不相上下。庞亚辉表示,2014年,韩国家电产品将具备明显优势,“这与韩资企业优势的有力发挥和日本企业的战略性退出有很大关系。”

    而中国家电,在本土市场也广受消费者青睐。据统计,2013年,国产彩电企业海信、创维、TCL、康佳、长虹在中国的全年零售量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居前五位,均超过10%。但是,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电视,却暂没能成为令国产家电大放异彩的砝码。2013年,广受关注的互联网电视在整体销量上仍未超越传统彩电。在中怡康“中国智能电视零售监测报告”中列出的销售量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未见乐视和小米的身影。庞亚辉认为,目前,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产业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所占比例很少,未对主导企业产生威胁。

    2014年,从大趋势看,目前,家电企业生产线进一步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仍在迈进。”庞亚辉说,“处在生产过程中,且成本控制较好的国内家电企业还会保持这种优势。所以,国内家电企业在大陆乃至全球市场承接OEM代加工订单的机会很大。”未来,贴牌加工将是一个趋势,不仅松下会这样做,其他国际品牌包括三星、夏普、惠而浦、伊莱克斯等企业也将进一步剥离低附加值的生产型业务。

个人简介
上海卓跃营销咨询传播机构首席咨询顾问。营销咨询、家电问题研究、品牌塑造与危机管理、净水行业专家。品牌中国 “十大品牌专家”、武汉大学危机研究所专家、价值中国专家、东方卫视特约专家、多家企业顾问。著有《考验:危机管…
每日关注 更多
庞亚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