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鸿海”?

张海勤 原创 | 2014-06-15 13:23 | 收藏 | 投票

  


  鸿海无疑是工业化的代表。其不局限于“机械化”等代表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也是电子类高科技的代表之一。被称为“智能化”的苹果手机,就出自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公司生产。郭台铭也被誉为“工业巨子”。从手工业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化,成就了国家、民族,以及人类社会;以工业化为基础,“生产”已经逐渐沦为“二流”社会意识形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催生了信息技术革命,以及未来的生物技术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业化代表的是“生产能力”;信息技术,以及未来的生物技术,则代表了“人的能力”。信息,本身就是以人的需要为核心;生物,则是人的素质的全面阐述。

  工业化的另外一个产物:品牌。品牌具有社会优势;换言之,没有社会优势的品牌不能称为是品牌。工业化大生产全面提高了人类的制造能力,也可以说满足了人类生产的欲望需求;随之而来的就是以“品牌”为代表的工业化塑造。品牌,它就是一个信息的“数据”,代表了一种生产能力的实时状态。像:格力最近见缝插针也好、大张旗鼓也罢、羞羞答答、故作玄虚,都是在给自己的品牌提供足够的“数据”、广泛的宣传,彰显自己的生产能力——董明珠,所谓的掌握了“核心技术”。品牌,本质上,仍然属于工业化的延续。

  代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起家的利器,也是生产的法宝。比方:有些消费品企业,一开始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依赖于公关、代工的较大订单维持生存。饮料著名代工企业有:银鹭(八宝粥、乳饮料类)、牛奶厂、孖宝(主打凉茶、其他饮料、水)等等,还有各类食品小企业,我知道的,有的小企业代工近300个品牌(主要是凉茶),可口可乐的装瓶厂大部分也是属于代工性质的。除此之外,那些电子厂、耐用消费品(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化工类消费品等等。总之吧,代工已经产生了多层次的生产企业,各式各样的都有。代工也在走品牌之路,专业代工。不过,老大还是宏鸿富士康。发展到今天,代工已经是工业化的鸡肋,它的未来只能走向消失,而不是董女士振振有词的:没有工业生产,谁给你代工。未来的工业化,必定是专业化和精细化;或者是多功能性生产整合。……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显著特点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结、利用、开发等等的水平,决定/引领工业化的发展。消费方面,对生产的规模化已经“厌恶”,正所谓的个性化时代,未来消费购买的是独具特色的“知识”构件,它能充分满足人们的“自我”需要,当然,这是建立在马塞洛的低级需求的基础上。企业,仍然作为“大规模”生产/满足消费的工具,以及人类社会特性的局部彰显,它仍然是社会的细胞。它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品牌——产品。规模化方面,品牌仍然是主角,它代表了一种综合实力;产品方面,生产的“适应综合症”会受到青睐。

  鸿海无疑是工业的杰出代表,从品牌的角度来说,就是代工老大。为什么要说是“老大”呢?因为,这样的企业,才有资格尝试品牌的塑造。宏鸿,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具备这方面的实力;唯一的鸿沟是:鸿海是客观的事物,而品牌是主观的意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这道沟走了很多个世纪;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你死我活也相当惨烈;佛教的源远流长,也主要来自主观。所以呢?从鸿海的工业巨子到品牌的唯心论,之路不是一条道上的延续,兴许,越大越小越艰难?这就是郭台铭做品牌的现实。之前,他也尝试了很多品牌的做法,至今,我们还不得而知。相当残酷、有钱也无能为力。千万,不要把广告当回事。

  (以下略)……

 


  张海勤 2014-06-15*13:13父亲节  于广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侵权】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