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不懂新闻客观

王烁 原创 | 2015-11-15 20:0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记者怎么做新闻?读者怎么读新闻?无论是做是读,理解什么是新闻客观,都有用。

人们常说新闻是客观的。当然是。但客观不是黑与白,是与非,不是只有客观或者不客观两种情况。客观首先是一种态度,然后是一个过程,最后才是一个结果。

新闻工作者不可能从一张白纸起步,连婴儿都不是从一张白纸起步。新闻工作者立于天地间,长于社会中,对正从事的调查报道必然有先入之见。最新的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已经发现,没有预期,则认知不可能发生。人皆如此,岂独新闻工作者!先入之见回避既无益也不可能,主动拥抱它。

人们总是要在不确定的情形下,根据不完整的信息,作出预测,相应决策。贝叶斯推理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它用概率来定量地表达,人们对这个世界各种事情的先入之见,在新的经验/观察/数据面前,如何调整。

先入之见(prior belief)不仅仅是要被新经验/观察/数据修正的对象,更是整个过程必不可少的起点。经由一轮贝叶斯推理,先入之见修正为后验命题(posterior statement),又成为下一轮贝叶斯推理的先入之见。假设-检验过程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科学研究是这样,新闻调查也是这样。

其实,不同的新闻工作者之间,就同一个主题的新闻调查,不论初始的先入之见多么不同,只要按贝叶斯方法,根据新的经验/观察/数据持续调整,认知最终会趋同,路径长短有别而已。如果先入之见合理的话,路短一些。

新闻客观,不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无先见,这既不可能也无好处,而是要求新闻调查的假设与检验过程得经得起敲打。这并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先入之见,经历合格的检验过程,比想象的要难得多,既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的态度问题,也不只是有无利益冲突的问题,甚至缺乏经验都不过是很小一部分原因,最普遍且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人皆有之的心理和认知误区。

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金融学近几十年来对此有大量研究:

人们往往过度受第一印象/在先印象的影响,anchoring

人们经常从亲历的事件中推出过多结论 小数定律,rule of small numbers

人们对同一问题的哪怕些微不同表达也会作出不同反应,framing

人们倾向于筛选出那些有利于自己的或者与既有看法兼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相反的信息,confirmation bias

人们放弃一个已有的看法总是比形成一个新的看法困难,endowment effect

人们总是过于自信,over confidence

……

这个单子很长很长,在此不赘,有兴趣者可读诺奖得主Daniel Kahneman所著Thinking, Fast&Slow, 或者行为经济学开创者之一Richard ThalerNudge

对普通人来说,克服这些认知误区是好事但不见得必须。Kahneman甚至不把这些叫作误区,称作心理或认知定势。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克服这些认知误区则是新闻这份工作的定义的一部分。新闻无学这句话很流行,但说错了。新闻有学,在于系统地寻找并有效克服这些认知定势。所谓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专业就在于此。大学新闻教育与新闻媒体实战,此为要务。

怎么克服认知误区?决策研究权威、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Raiffa给出了三步疗法:

第一,对各种心理和认知误区要有了解;

第二,作出判断时,要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这些心理和认知误区。没有人天生免疫;

第三,总是要反思自己的第一反应。

这几句话,新闻工作者应时刻自省。它有用,却又没有一劳永逸这种事,只是提示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修业过程。谁说新闻这份工作容易做呢?

回过头来说,所谓新闻要客观,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认识到新闻调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假设-检验过程,在每个环节都要致力于克服心理和认知误区。至于克服权力和商业利益的影响,更自不待言,在此不赘。

 

 

王烁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新世纪》周刊主编 财新网总编辑
每日关注 更多
王烁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