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绩效管理的最终归宿一定是指向幸福的,它不应成为一个摆设,也不应成为一个枷锁或麻烦制造者。
1/10
通常认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而我更认为,其目的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持续提升绩效水平,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方法,降低劳动负荷,将人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正如马克思说,每个人是手段的同时又是目的——绩效管理也不例外,人们的幸福本身就是目的。换一句话说:绩效管理,既要提高绩效水平,也要减轻人员负担,必须追求两个目标的统一,尽力化解长期超负荷的绩效目标追求。
2/10
先关心绩效还是先关心员工,根据不同的情形,推行难度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要过分相信所谓的绩效科学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毕竟员工的归属感与能动性才是绩效持续提升不竭的源动力。
3/10
考核体系应以目标与激励模式构建为先。目标方向明确,方能避免南辕北辙(如指南针);构建合理的激励模式,方能为前进提供不竭的动力(如发动机)——在此基础上构建考核体系,方可事半功倍。
4/10
绩效的来源是方方面面的,既来自于人员的努力,也来自于技术、方法、设备、资金投入等,以及其他更多的途径。人力绩效是绩效的核心与起点,但并非绩效的终点,把绩效问题仅仅放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进行讨论,是没有出路的。
5/10
所谓绩效,是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的结合体;而当前大多数人都在研究微观绩效,研究宏观绩效的却很少。
6/10
信息化时代,提升绩效管理效率的首要途径就是信息化。没有信息化支撑的绩效管理,犹如牵牛犁田、骑牛赶路,看似只落后一丁点,实质上落后的是一整个时代。
7/10
中国管理哲学认为“大道至简”,爱因斯坦也说“任何有智力的笨蛋都可以把事情搞得更大,更复杂,也更激烈。往相反的方向前进则需要天分,以及很大的勇气”——在我们的绩效管理中,同样存在这繁与简的纠结。
8/10
绩效管理不可能很简单,但必须做得很简单,这是绩效管理的悖论与矛盾统一。由此,我们必须构建这样一种机制和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绩效管理对工作改进的有效作用,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绩效管理对象正常工作的打扰。这种机制与体系如同钟表,内在结构并不简单,但上弦很简单;就像人体,五脏六腑的运化并不简单,但维持正常人体的运行,只需考虑呼吸、吃喝拉撒以及作息等,并不那么复杂。
9/10
规范化的同时要简化。以规范化为名,把事情越做越复杂,累死自己也累死别人。简化的前提是基本的信任,没有基本的信任必然繁琐,由此增加许多无谓的成本。
10/10
有专家说,绩效考核具有天然的缺陷。我原以为经过研究,其缺陷是可以避免的,现在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或许任何工具、人或事物都有天然的缺陷,正所谓有其长必有其短,不可强求。钢很硬却很脆,辅以其他成分柔韧可兼得;中药讲究君臣佐使,考核工作也一样。实践表明,绩效考核工具与其他激励工具相辅相成,将有效避免其弊端。 (文/徐长甫)
作者:徐长甫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
本文首发于价值中国网,转摘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