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事件反映中国缺乏《国家品牌生产力》理论指引

韩世友 原创 | 2015-03-22 13:39 | 收藏 | 投票

321日央视知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栏目,专门就中国人在日本疯狂抢购马桶盖事件面向社会各界做了广泛而深入的随机采访。因为,中国游客在日本疯狂抢购的马桶盖并不是真正出自日本产的,而是产于中国杭州的下沙,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自己生产后出口日本,然后自己旅游到日本再把自己生产的产品抢购回来”的闹剧和悲剧。关于对这件事的看法,社会各界的心声大体如下:

市场消费者认为:其实中国的产品并不差,中国差的是好的品牌宣传。

代工企业家认为:虽然代加工的产品制造在中国,但中国企业并不掌握代工品牌的核心技术。比如,日本松下委托中国产的马桶盖制造在杭州的下沙,但电路控制板却在浙江的温州生产。中国企业即便照猫画虎仿制出来的马桶盖,其整机的协调性也是达不到代加工品牌的技术要求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中国企业缺乏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产品的工匠精神,企业都喜欢挣大钱,挣快钱,这其实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在作祟。所以,中国很难有高质量,有品牌声誉的好产品。

国务院参事姚景源认为:中国有世界第一的产能,但都处在产业链的末端,因为企业不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根源在于中国的官产学研体系和产业规划缺乏系统性地平衡与推进机制。因为很多科研机构也不愿意为马桶盖这样的小产品下功夫去研发核心技术,所以企业也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比如,德国和日本政府在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品质管控,售后服务等环节上,不断地推出系统性的支持措施和帮扶政策。因为政府在关于制造业发展上,他们有一套完整系统性的国家战略推进计划,他们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新的开发思想和作业指导标准,因为,他们是在系统性地推进国家战略发展的。

《新闻周刊》主持人白岩松认为:马桶盖事件一方面反映中国企业没有跟上中国消费者消费欲望转型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从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从2015---2025年这十年间,中国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要想顺利实现从工业2.0时代向工业4.0时代的跨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系统性的战略工程,这需要全中国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从知名财经作家的“缺乏扎扎实实做产品的工匠精神”,到国务院参事顾问的“缺乏科学化的官产学研体系和系统性的产业平衡与推进机制”,再到白岩松的“漫长过程和系统工程,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务实推进”,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讲的话都对,但是都是在盲人摸象,因为他们始终都没有说出马桶盖事件背后的深刻根源。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好比是一辆车子,你不能指望一部发动机好它就是一部高级的车子,因为发动机好而制动系统不好的话,车子开快了是会翻的。同样,你也不能说一个车的制动系统好它就是一部最安全的车子,因为如果传动系统不好的话,它不仅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严重地浪费汽油。也就是说,一部车子的本身就是一部最科学的平衡机制和系统工程,如果这部车子的创造者没有这样高度的哲学思维和理性认识,他是不可能创造出最高级的车子。所以,德国能创造出世界顶级品质的车子,这和德国的世界哲学发源地是不无关系的。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只有从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向科学务实的工匠精神转变,国家的官产学研机制只有协力锻造出国家品牌生产力,这个民族才会走上可持续化的发展之路,而这恰恰是我们太子龙集团在五年前出版的《国家品牌生产力》一书的核心思想-----文化立企 品牌立国主题思想的科学诠释和深刻内涵。

个人简介
韩世友:中国改革开放30年策划标志性人物,第三届中国品牌建设功勋人物,第四届中国十大卓越策划专家,中国城市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策划专家委员会全国专家委员,中华杰出女性协会高级顾问,诸暨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
每日关注 更多
韩世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