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玩法大揭秘

秦绪文 原创 | 2015-09-22 11:13 | 收藏 | 投票
  在过去的一年里,社群概念甚嚣尘上,尤其是上半程,社群就像加满油的小摩托,跑得飞快,一时间冒出了好多个高大上的社群。严格来说,这些都不叫社群,或者说仅仅是社群的原始阶段罢了,因为社群这东西挺严肃的,以至于没个一年半载的深度运营,根本建立不起粘性,没有粘性的一群人拼凑在一起,咋能称之为社群哩?
  
  当然,依然有很多没读过书的朋友天真地认为,微信群就是社群,或者说多个微信群所形成的群矩阵构成了社群,但我特别想澄清一个事实:微信上就那么点儿人,每个人却揣着几十上百个群,即使大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双脚刷屏,也应付不来这么多的群聊,没有群聊作互动牵引,群就会火速冷却,而冷冰冰的氛围对群就是毒药啊,想二次复活,难度太大。
  
  不得不说,没得聊、不屑聊、聊厌了,是当下微信群的现状,以致于为了开拓新活跃环境,个别微信群选择了重组,形成新的社群联盟,社群联盟的本质其实是由群主组成的新社群,至于想通过联盟形式号令全社群,目前还有点不现实,毕竟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还没玩好,烂尾楼组成的拼盘固然让景象一下子显得繁盛了,可依然改变不了生机微弱的常态。
  
  微信群形式下的泛社交型社群,在社交疲惫惯性的唆使下,进入了低潮期。实践证明,没有依托物和寄托物的泛社交型社群很轻、很浅,如果再没有意见领袖的高度吸附,这样的社群最终可能会“沦落”为第三方的渠道,倘如此,其命途算是不错了,火热了一阵子毕竟有商家接盘,算是有了归宿,可大部分没有坚定主张的社群基本走向了名存实亡的尴尬漩涡。此类社群的前途堪忧,能想到的改命办法是:热钱垫底,垂直划分。
  
  同样是基于微信群为载体的另一种社群,即大家一致认同的产品型社群,这样的社群被很多专家们青睐、追捧,但据我观察,产品型社群的玩法不是一般人能玩转的,因为一般人把产品型社群玩成了纯粹的卖货渠道,其手法的粗劣还不如微商们刷刷朋友圈呢。所以,意欲操盘产品型社群的玩家们可得小心了,泛社交型社群即使玩不火,最起码社群的躯壳还在,产品型社群玩不好的下场不光是退群那么简单了,搞不好还亲手“培养”了一批产品差评师,那才叫一个不划算。其实,产品型社群有一整套实操方法,目前秘密藏匿于个别实操高手的锦囊里,暂不透露了。
  
  至于基于兴趣而组成的社团型社群,嗯,目前来看活跃度影响不大,只要装逼不走形、吹牛逼不走样,还是有不少观众赐予掌声的。当然,此类社群的公开变现难度忒大,用来提高一下自品牌的声量还是可行的。从内心来讲,对于这样的社群,发自肺腑的喜欢和赞叹,要知道,在这个喧嚣四起的年代里,能有一帮臭味相投的哥们儿纯粹地厮混在一起,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夫复何求?所以,对于此类社群,只希望能变得更纯粹,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嘛!
  
  出乎大家的所料,其实还有一类社群是99%的人忽略的,即公司型社群。有哥们儿就反对了,你丫的装逼都不打草稿,公司和社群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好吧,祝愿所有怀此观念的传统企业转型失败,你们活该管不好90后,你们活该继续上不痛不痒的组织管理类总裁班。据实践和调查,不少小微企业通过微信群做内部管理,效果卓著,作为一名员工,这辈子最痛恨的就是OA,尤其是业务亟需办、领导有多层的时候,OA简直就是竞争对手安排的卧底。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公司是典型的社群,而且是基于契约和利益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强关系社群,这里面目标一致、分工明确、流程有序、执行可见,谁要是再不重视和深度运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有时候我夸张地认为,微信的功能模块中,对公司带来最大价值的就是微信群,最起码在微信群里,公司上下神奇般地平等了,决策上也有扁平化的雏形了,嚓,越想越兴奋。至于公司型社群如何玩,其实你稍作总结也会有一套成型玩法,这个要针对不同业务做不同设计,具体怎么玩,篇幅原因就不做探讨了。
个人简介
九魅文化CEO,实战派的互联网+,微信营销,网络营销专家,秦师团创始人,微信号:304626566,欢迎交流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