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58秒成交额破100亿 “双十一”是盛宴还是套路?

卢永峰 原创 | 2016-11-11 10:12 | 收藏 | 投票

 今年的“双十一”最新战绩6分58秒成交量即破100亿1小时成交额超353亿元,远超去年121亿元。截至目前已经达到。然而,在“双十一”漂亮的“成绩单”背后,究竟是电商的狂欢盛宴,还是满满的套路?笔者观察,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假冒伪劣、虚标原价、刷单“炒”等网络消费骗局每年有增无减,可想而知,眼下这一场双十一狂欢背后的重重隐忧或许更值得关注。

电商平台红利不再 巨额推广费用苦商家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早期的电商品牌的兴起得益于平台的流量红利,比如淘宝商家,彼时正处于卖方市场,淘宝卖家通过平台红利打造少数爆款纷纷迅速崛起。然而,当阿里的电商生态发展成一定规模,阿里开始成立天猫商城并注重打造商城的品质,积极引入传统大牌和国际品牌,把流量资源向传统品牌倾斜,不少人感叹这招“卸磨杀驴”使得普通商家遭遇品牌和流量的双重挤压。

于是,就出现了网络商家苦心经营多年,却只有销量没有利润。那么,利润到底去哪了?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过高。根据调查,不少网店的实际经营成本已经高于实体店铺。没有店租、削减渠道成本的网络电商如今也承担着巨额的经营成本,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竞价排名和纵容刷单造成的恶性市场环境。

如今,推广费用是电商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占据了中小电商的主要成本。推广费用主要包括按照点击、成交和展现等方式付费。在电商平台上经营的商家根据自己的需求出价,按照流量竞价购买广告位,平台根据商家出价从高到低进行展示,商家并不知道其他商家的出价,如果发现自己店铺的流量下降,只能再次提高竞价。然而,当电商平台上累计的商家越多时,想要获取流量就异常困难。

数据显示,在天猫排名女装销量位居前列的韩都衣舍,2014年和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亿元和12.6亿元,但净利润仅为-3754万和3385万。2014年和2015年主要投入购买流量的推广费用分别高达9492万元和1.3亿元。

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近几众多电商商家都得靠花钱推广,推广费用占客单价至少10%,再扣除客服工资、店铺维护、退换货等费用,线上经营成本已经非常,卖家也是有苦难言

假货、刷单、虚价、欺骗 消费者购买体验极差

由于平台过高的推广成本使商家亏损难以承担,电商平台纵容刷单、造假、漏税的危害严重,更是损害消费者利益,侵犯了诚实守法的经营者利益。据笔者观察,而每年“双十一”前后都是网购成交量暴涨的时期,针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量也成倍增加。

其一,“刷单”严重,但更有针对性,大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势。一位网购消费者对记者说,自己对某个网店销售的某商品作了差评,但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就被淹没在了“水军”的好评中。

  其二,价格标得很低,但当消费者拍下时,就变成了需满足“附加”条件才能享受低价。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官网通报了北京国美在线30多个商品存在虚构原价、虚假促销,诱骗消费者等问题,并开出20万元的罚单。例如某款洗衣机的页面标示“原价2098元,活动价1598”,而该商品在促销前的原价仅为1198元,反而比活动促销价还低。

  其三,当附赠品出现质量等问题,要求售后维修或退换时,商家不予理睬。

  其四,网购骗术不断升级,“假客服”通过私人手机号码或短信形式告知消费者订单异常,致使消费者上当。

  其五,朋友圈晒订单、晒转账截图,其实,转账记录、聊天记录、买家好评,都是有软件自动生成,以假代真。从国家信息中心、百度、中诚信等有关机构对去年“双十一”期间电商诚信情况进行的监测看,在媒体和网民曝光的失信案例中,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同比上升18.2%,售假已成为危害电商诚信的“头号毒瘤”。

  其六,钓鱼网站制作的“有毒”二维码,只要网购消费者扫一下,卡里的钱就会轻轻松松被刷走。

  笔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假冒伪劣、虚假打折、“炒信”等网络消费骗局有增无减。国家发改委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其中,6月、7月增幅更是高达2447%、2622%。

笔者分析,六七月份举报量剧增的背后,正是各大电商平台年中大促时间,当下的“双十一”恐怕更“难逃”举报量大增的局面。为此,笔者提醒“剁手党”理性购物,狂欢背后的盛宴或许满满都是套路,切莫为了贪图一时便宜,上当受骗,最后带来不愉快的消费体验。

个人简介
中国整合营销高峰论坛主席|索象营销策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一点素心,三分侠气|期待与你互动。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