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企业制度和文化理念的良性匹配

王学秀 原创 | 2016-11-07 10:52 | 收藏 | 投票



  一、是以企业文化理念来指导企业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在企业实际中我们发现,企业领导人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误区,就是以为企业文化理念仅仅是用来教育员工的,和自身的行为、和企业的制度设计不相关。而从员工来说,重要的是“不仅听其言,更重观其行”,就是企业领导在“真实”的管理实践中“真正”关注什么、要求什么、对什么感到不安、奖赏什么、惩罚什么等等。而要做的这些,就需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真正重视文化理念和制度设计的融合匹配问题。如果理念确定了、而且十分希望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制度设计给员工确定一条“实践理念的行动路径”:一是要以理念为对照系,对现行的制度进行检查梳理,凡是与文化理念不相符或有冲突的制度,都应予以废止和纠正;二是在新制度设计中,首先以理念的指向为最高标准。

  二是以企业制度设计的真实需求反观文化理念的合理性。企业是一个利益组织,它首先要面对的是市场、竞争、创新和赢利,而不是奉献、报国等等。也就说是,企业的存在和制度设计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为了企业的赢利和为了员工的成长,而不是首先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社会等等。既往的企业历史上,经常会出现由于错误的理念导致了错误的制度,由错误的制度导致了企业或企业家失败或成长乏力的案例。基于此,我们需要在理念和制度的匹配过程中确定一个思路,就是理念的设计首先从人性和企业的性质出发,而不是首先从社会责任出发。比如,如果单纯提“报国”、“奉献”等理念,且在制度设计上也是这样做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员工的利益诉求,就无法设计出一套真正符合人性的制度,也将造成“伪君子文化”、“怠工懒政”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化公为私”。近三十年以来许多中国企业家的遭遇以及企业中比比皆是的员工“怠工懒政”现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三是准确地把握不用理念在制度设计指导方面的冲突性。企业的不同文化理念会在实践的操作中有一定的冲突。比如,市场文化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但如果过度强调市场文化,就会生产极端个人主义和小团队主义,造成企业的“孤岛”状态,不利于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育;再如,科学和精益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层,但过分的固化制度,将对创新文化和人本文化形成阻碍。因此,在的制度设计中,我们要针对每一项制度的设计,将理念的指导作用具体分析,尽可能发挥各种文化的优势而避免其劣势。

  四是以理念指导的制度设计中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企业文化理念都会提到企业的使命,而一般的“使命”中都会将股东价值、顾客价值和员工价值甚至利益相关者作一个综合性诉求。但制度设计的现实中或许多企业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过分的偏差,比如过度追求股东价值、过分追求顾客价值等。因此,制度设计中如何兼顾各方利益和诉求,也是文化与制度匹配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是以文化理念为标准,观测研究制度运行中“真正发生”的文化状态。即便是完全以文化理念来指导设计的制度,在具体的操作情景中,也会大量发生制度实施与原来的设想不符、实施走样,甚至制度的实施引致了不良文化等等问题。因此,在制度实施中,建议由企业文化主管部门和管理者一起,建立持续性的制度实施观测评价网络,对企业每一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员工按照这项制度操作而产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变化、造成了怎样的文化后果等等,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分析。

个人简介
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师”核心主讲教授,劳动部“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制订组成员、核心主讲教授,主持与参与多家企业企业文化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学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