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科层组织会消亡吗?

徐健 原创 | 2016-05-15 21:54 | 收藏 | 投票

作者:广州徐唐咨询创始合伙人 徐健 eric.xu@ezitalent.com.cn

关于企业要不要取消战略、预算、传统绩效考核,以及是否需要组织裂变或极端扁平化的争论,大体和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动力有关。这些变化让人性的释放带来了支持性的保证,接下来就要看人们的管理思想是否能更上技术的变化。

讨论得最多的是大多数企业是否要逐步取消科层组织(层级+分工+领导)。这一点,经济学早就有所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公司科层制,而不是人们相互之间通过自由市场交换来达成竞争?原因在于靠个人理性为基础的自由交换,容易导致市场失灵:一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很难达成最优合理的交换,如买二手车我们不知道这个车到底损耗了多少,需要专业鉴定但成本高不划算;二是垄断会造成不公平的交换,三是团队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团队整体产出水平取决于其他人的努力,如果有人卸责或搭便车就有所损害,好比三个和尚没水吃。

人的理性会权衡自己的好处,不愿意主动牺牲奉献,于是有了个人理性的结果导致群体的较差的结果,除非到处都有雷锋存在或者达成博弈均衡。按照科斯的理论,科层制的好处,就是通过设立监督激励机制和好的领导,来让个体接受由上至下的任务分工和要求的安排。并且,不建议在公司内部引入市场交换机制,因为那样的交易成本过高,而公司科层制可以通过权威领导、文化以及奖惩激励等方式来弥补市场效率的失灵。

但是对于人性而言,自由化及自主选择是天性使然,都愿意选择资源参与竞争性的市场交易,建立合约或者是投票民主,都不愿意听命于别人的指令(除非遇到好的领导与组织)。另外,科层制的弊端也造成了管理的困境:决策不一致,官僚化政治,以及远离市场的策略僵化导致战略失误等等。

互联网技术终于让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大潮退位,组织转型似乎有了解决方案:涌现了不少废除公司科层制的例子,比如组织的极端扁平化、无边界与裂变(小米、海尔以及阿米巴模式),并预言未来传统雇佣的组织或科层组织即将消亡,一些企业实践也打破了科斯定理:即把公司内部市场化,如让自由市场化交易替代传统的计划组织与分配职能,或由职能部门转为利润体进入市场交换,或者“人人是创客,在企业内部自由市场中的相互交换与结算。这些现象能够在今天产生,源自于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进步(高速链接、透明、数据化)和模块化管理智慧(知识管理的整合)以及全球化共享经济,以至于小小个体只要拥有创意,就可以利用强大的平台资源产出传统时代不能有的绩效。

如果是这样,科层制果真要消亡吗?回头再看看采用科层制的缘由: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垄断,三是团队外部性。如果时代进步导致上述三个因素能够消亡,那么科斯理论真的不适用了。实现信息对称,就意味着消除所有无附加值的中介,共有公平和成熟的竞争环境,互联网技术和云端知识应用,以及用户为中心的流程与任务透明;接下来就是垄断。垄断从金融、移动通信等等都开始打破,但未来的平台组织是否会出现垄断是个问题(比如互联网平台企业相互的兼并以及政策支持的垄断,同样导致自由协议的高成本?)接下来就是外部性,要让人人成为T型人才(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在激励下付出必要的努力且不会搭便车,能够在自组织机制下协同工作,拥有创客精神(企业家精神),一切以用户为导向。

望眼现实,除了海尔等属于少数激进变革外,其他的企业组织转型,大部分还是以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组织的边界往外走,组织内部采取横向小组协作、分形小组织抑或孵化创业型组织,但传统的结构依然保持着,似乎还没有到组织消亡的趋势。日本野中郁次郎认为,未来组织不会消亡是因为知识管理的需要。虽然互联网时代,显性知识已经不稀缺了,但是隐性知识的再造与挖掘,依然需要一个“场”,这个场就包括沟通和组织学习环境,完全依赖IT替代组织环境不够现实,因为情感价值观和信念是难以数字化。事实证明,虽然传统科层制是一个封闭的耗散系统,每天都在熵增。但是科层制可以通过适当扁平化,并且适当的对外开放来减少熵增的速度,这样的企业似乎可以长期存在的。

对于平台型组织,如果把市场交易机制完全引入企业,这个企业就不能像以前那么管控了,只有借助看不见的手,按照哈耶克的自由市场主义精神来守护这个平台,以愿景、激励机制和规则设计为核心,个体成为完全的自组织。企业内部自由市场经济,就是打破传统公司内部的计划经济。这样的改革有些残酷,最残酷的并不仅仅是对人的能力带来挑战,关键是心理层面:人人为创客,虽然可以激活一些沉睡的企业家精神,但大多数个体还是创业文化基因中的被动接受者并奋斗者,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企业家精神,也难以培养。

放眼未来,如果传统科层组织和平台组织共存的话,个体或许有选择的权利:我可以去平台当创客,也可以成为雇佣型员工,雇佣型员工并不代表没有创造性或才能,但未必都愿意或能够以企业家精神在平台上变现自我。若不接受残酷的平台市场化竞争,则还只能适应日趋扁平化的科层组织(目前这些组织依然可以拥有创新能力)。

假设,科层组织和平台组织两者未来可以共存的话,个体或许有选择的权利:我可以去平台当创客,也可以成为雇佣型员工。反过来,如果传统组织都演变成为平台,平台下全部是个体或小团队自由交换产出,那么这样的平台整体实际上是朝一个国家社会层面演变。当和政府职能交叉后,残酷的平台经济带来的社会福利压力,以及自由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又由谁来承担呢?于是,交给平台或政府的哪一端,都会破坏自由市场的逻辑。

这样来看,未来的科层组织只要有更多的自我适应性创新,不会消亡的概率是很大的。

广州徐唐咨询创始合伙人 徐健  个人微信公众号:管理新视界    www.ezitalent.com.cn

 

 

个人简介
广州徐唐咨询( ezi talent)创始人,企业管理咨询顾问。 联系方式:17727751309
每日关注 更多
徐健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