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造与传统制造大揭秘

谭辉 转载自 网络 | 2016-06-06 16:40 | 收藏 | 投票

   精益建造与传统建造的区别

  1、生产方式
  传统建造运用推动式生产方式,建造商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建造。整个过程相当于从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推动,物流和信息流基本上是分离的,因此有大量库存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精益建造则运用拉动式生产方式,建造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成形,再决定产品的施工。整个过程相当于从后工序向前工序拉动,物流和信息流是结合在一起的,尽可能地保证较少的缓冲库存。同时还运用最后计划者体系来保证流程的连续性,从而消除了等待的浪费。
  2、优化范围
  传统建造是基于各自目的,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造者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优化自身的内部管理。建造者希望供应商、承包商和分包商最小化各自利益,最大化自己利益。供应商、承包商和分包商各自的相关企业,都是以对手相竞争的。
  精益建造则以建筑产品为流水主线,以产品的生产工序为线索,组织密切相关的集成供应链。它以整个建造系统为优化目标来降低协作中的交易成本,同时保证稳定的需求与及时供应。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合作后的“多赢”,采用策略联盟和双赢的思想来合理分配利润、共享成果。
  3、业务控制观
  传统建造方式的用人制度是基于双方的“雇佣”关系,业务管理强调个人工作高效的分工原则。施工过程被看成一系列的单独行为,忽视工作流的连续性,整个项目是若干个行为的整合。
  精益建造在专业分工时强调相互协作和业务流程的精简,消除不必要的核实工作,消灭业务中的“浪费”,减少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只有精简整个流程,才能消除那些不在价值流程图上的浪费。后,价值流的作用通过消除浪费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功地传送了价值。
  4、质量观
  传统建造将很多质量问题看成是施工中的必然结果,建造商提出可允许的不合格百分比和可接受的质量水平。他们认为施工过程中产生一定量不合格建筑是不可避免的,采取消极、被动的事后检验,但万一出现问题,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精益建造则基于组织分权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观点,认为让施工人员自身保证产品质量的绝对可靠是可行的,避免事后检查。通过临时会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各抒己见,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5、对人的态度
  传统建造体系强调管理中严格的层次关系,决策权力集中在指挥链上,采用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静态组织结构。在此体系中人被看成附属于职位的“设备”,因而工作者对工作失去积极性。
  精益建造则强调尽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强调协调。在此体系中决策权力是分散下放的,采用以团队工作为基础的动态的面向过程的组织结构。将员工看成团队的成员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工作的氛围相当地融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个人简介
详情请关注英皇金融官网:https://www.yhjr388.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