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企业并购潮的逻辑:低迷经济下的增长突围

王赛 原创 | 2016-08-17 17:38 | 收藏 | 投票

研究与讨论本轮并购热潮,必须要放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来看:一边是全球经济低迷造成消费市场萎缩,企业的市场估值普遍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央行普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货币的获取相对成本降低。这两者之间的不对称构成了本轮企业并购的外部战略机遇:要把握住不对称的机会,加大利用资本的力量对拥有稳定、持续增长现金流的企业进行收购。

 

从微观的竞争战略来讲,主要认为有如下几大方面的动因影响着企业的兼并活动,首先是实现经营协同效应,使得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若干竞争要素上可以进行整合,比如说可以共享制造资源,共享渠道资源,或者在这些维度进行互补;另外一个重要动因是发挥财务协同效应,最典型的是,处于兼并浪潮中的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兼并那些有着较低市盈率、但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使得企业每股收益快速上升,在这轮并购热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兼并方的市盈率一般超过被并购方。从企业发展的动机来看,在当前低迷经济的时代,内生性的增长,如开建新的实体、建立新的品牌难度较大,会受到有限的市场利润池的制约,而作为外生性增长的并购能大幅度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与成本。

 

本轮并购有几大特征,首先主要是消费品的并购,这是因为在低迷增长时代,消费品企业相对来讲更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风险相对可控,这也是目前大批PE将投资重点转向消费品的原因;另一方面,单品冠军企业的被并购也非常显著,这其实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GE韦尔奇掌舵时的“数一数二战略”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单品冠军型企业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属于典型的“现金奶牛”,有成本、品牌或者其他战略优势所构成的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使得这些企业在行业低迷哪怕是滑坡的时候依然相对坚挺。收购主动方可以把这些企业通过重组上市,使得获得较高的市场溢价,而被收购方也可以在低迷时期获取更大的资本或者价值链支持,以双汇国际为例,双汇国际才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食品产业链上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信誉问题,通过并购国外品牌可以嫁接原有渠道快速收割市场,获得收益。

 

总体来讲,低迷时期企业的增长战略要偏向于“深潜”,并购作为一种外生性的增长方式,其难度不在于并购本身,而在于并购后能否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能够实现产业整合的的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总体价值链的增值。对于试图参与到本次并购潮中的企业,我想给出三点建议:第一,要看是否有不对称的并购机会,这种不对称包括资本资源获取的不对称,公司估值所在市场的不对称,自身融资成本越低,试图并购的企业估值越低,越有并购价值,以这两天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为例,总体以71.7亿美元达成了交易(而小米现在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第二,要想清楚你做的并购是基于战略选择还是财务选择,作为战略选择,更重要的考虑是重构价值链,实现新的竞争优势,而作为财务选择,更重要的是“低买高卖”,在这种情景下,是否购买冠军型企业相关性不大。第三,要想清楚并购后的整合,这个整合不仅仅是价值链的整合,更包括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供应链等各个竞争维度的整合,否则并购完还是两个未实现管理溢价的单体企业。

个人简介
王赛博士是科特勒咨询集团(kmg)中国区合伙人,数字战略咨询业务kotlerdigital领导人,师从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被科特勒称为“数字时代ceo值得拜会的市场战略顾问”。《增长五线》作者
每日关注 更多
王赛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