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转变”推进有色矿业企业战略转型

何腊柏 原创 | 2017-01-11 14:13 | 收藏 | 投票

    有色矿业行业进入筑底周期

       2016年,全球有色矿业行业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上半年继续下行探底,下半年触底反弹,锌、铝、铅、镍、锡、铜等多数金属行情在历经长达五年下行之后重拾升势,特别是十一月八日美国大选后“铜博士”率众金属品种迎来一轮气势如虹的“特朗普涨势”,铜价创下35年来最大单周涨幅。但对行情的总体判断是,属于筑底阶段的反弹而非反转,此轮反弹有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因素的影响,更有资本因素的推动,而行业景气度迅速回升的宏观经济基础并不牢固。

      有色金属行情在2011年出现历史高点后进入周期性下行通道,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呈现明显的底部特征。判断有色矿业行业触底并进入筑底周期,主要基于有色矿业行业发出的三大明显触底信号:

      行业发生大面积亏损尤其是国际一流矿业巨头爆出巨亏。

      2015年几乎是近30年来全球有色矿业行业整体性盈利状况最为糟糕的年份。全球规模最大的十家有色矿业公司有七家亏损,亏损面占70%。2016上半年,有色矿业行业再现大面积亏损,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历史上从未有过亏损记录、堪称“利润奶牛”的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2016会计年度半年报亦爆出56.7亿美元的巨亏。

       有色矿业公司纷纷减产裁员。

       减产裁员属于企业重大自救举措,犹如“壮士断腕”,只有在罕见的极端时期才会采用。减产力度最大的要数全球矿业巨头嘉能可,减产涉及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其中锌精矿减产50万吨、电解铜减产40万吨、金属钴减产1.5万吨、电解铝减产7万吨、电解镍减产0.63万吨、锌精矿减产110万吨。裁员力度空前的是全球第五大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员工人数从13.5万人减为5万人,裁员8.5万人,占员工总数的近2/3。

       国际矿业巨头被迫出售资源性资产。

       矿产资源是矿业公司的核心资产,是国际矿业巨头绝不轻易出手的“王炸”。只有在面对持续性亏损压力和资金链可能断裂的非常情形下,才会考虑选择性出售部分资源性资产。典型的案例如嘉能可出售拉斯邦巴斯铜矿。拉斯邦巴斯铜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大矿,旗下四个矿山共拥有1050万吨品位为0.62%的铜矿产资源量。

      中国有色矿业公司战略转型:着力实施三大转变

      有色矿业行业进入筑底周期,中国有色矿业公司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对标国际一流矿业公司,中国有色矿业公司在盈利能力、业务聚焦和矿产资源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遵循矿业公司发展规律,中国有色矿业公司亟需在战略上实施三大转变。

       从做大营业收入向做强盈利能力转变。

       中国有色矿业公司主要通过资本要素驱动大举实施外延式扩张,营业收入规模迅速做大,但大量兼并收购和多元化扩张的后果是盈利能力下降和盈利水平每况愈下。无论年利润总额、全员人均创利和资产收益率,中国矿业公司与国际矿业巨头都有巨大差距,

       2012-2016《财富》500榜单显示,连续五年进入榜单的全球七家最大矿业公司盈利水平最高的为必和必拓,五年间年均大赚131.37亿美元;盈利水平最低的是中国铝业,年均亏损8.92亿美元,五年间除2011年会计年度微利以外,此后四个会计年度年年亏损。总体上看,中国有色矿业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营业收入规模严重不匹配。事实证明,没有盈利支撑的营业收入不过是短暂的“虚胖”,一味追求做大营业收入的规模扩张模式难以持续。中国有色矿业公司推进战略转型升级,必须以增强公司持续性盈利能力为立足点。

       从业务多元化到做专做精转变。

       规模扩张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业务多元化。明明是矿业公司,却大举进入非矿产业,有的甚至把房地产业务列入主业之一。事实证明,“非矿产业”对矿业公司的做强做大,不仅不能“锦上添花”,最终还会成为一个“包袱”。国际矿业巨头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强大,与其坚持做专做精矿产资源业务密不可分。譬如,必和必拓的业务主要包括铝、锰、镍、铁矿石、铜、冶金煤、石油和钾盐;力拓集团主营铁矿石、铝、钻石、铜、工业矿物以及能源;淡水河谷主要有采矿、物流、能源和钢铁等四大事业板块;英美资源主营铜、铂和钻石、铁矿石、冶金煤、镍、铌和碳酸盐。国际矿业巨头的业务组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围绕“矿产资源”开展,基本不偏离“矿产资源”,几乎不涉及非矿业务。国际矿业巨头聚焦“矿产资源”做强做大的成功经验无疑给中国有色矿业公司以巨大启示,那就是实施业务“瘦身”行动,剥离非矿产业。

       从做长产业链向增强资源控制力转变。

       产业链一体化是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基本模式之一,但一体化战略有一个“度”的把控问题,并不是产业链越长越好。中国有色矿业公司过去偏爱纵向一体化特别是前向一体化,从矿山延伸到冶炼,再从冶炼延伸到深加工。但事实证明,能玩转采选和冶炼的未必就能搞定深加工。典型案例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它的业务涵盖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以及铝加工,由于产业链过长,2007年上市以来多年在亏损线上挣扎,三度发生巨亏并加冕为A股上市公司“亏损王”。2013年迫于扭亏压力宣布全面退出铝加工业务。反观国际矿业巨头,扩张战略则主要在横向一体化,主要通过在产业链上游实施资源横向一体化战略,增强矿产资源控制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高配优质矿产资源。以必和必拓为例,它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100余个矿业开发项目,包括多个世界级大矿。目前必和必拓是世界上氧化铝和金属铝的主要供应商,是世界第三大铁矿供应商,第三大铜生产商,世界第五大银、铅、锌生产商,第四大镍生产商和第二大铬铁合金生产商,世界第一大锰矿供应商。必和必拓的战略扩张主要集中于上游资源,很少涉及下游加工。矿业公司,资源为王。矿产资源是矿业公司的核心资产,是矿业公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所在。掌控了足够矿产资源,则进可攻退可守,抵御风险,游刃有余。毫无疑问,实现从做长产业链向增强资源控制力转变,在全球范围内增配优质资源,这是中国有色矿业公司战略升级的重要目标。

  (本文刊发于《企业管理》2017年第1期)

个人简介
工信部认定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国际注册管理咨询顾问(CMC)、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人才中心HR专家、北京安泰科信息公司研究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客座教授、2016年“中国管理咨询与培训年度人物…
每日关注 更多
何腊柏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