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创业只是创业的冰山一角

李开复 原创 | 2017-10-26 00:1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创新工场最初是孵化模式,但是那些认为自己需要被孵化、需要找个创业导师指点自己的人并不会成为伟大的创业者。为了寻找更多伟大创业者,今天创新工场彻底转换了成了“VC+AI”模式。这个模式既新又旧:“旧”是指VC,创业者需要帮助可以找我们,但我们不认为可以当他们的创业导师;“新”在我们懂AI,这个模式更能让伟大的创业者与我们达成合作。

  判断趋势是创新工场的强项之一,做早期投资,因为没有什么业务数据可以看,因此我们判断的标准主要是看赛道够不够长、风口是不是即将到来,公司能否创造一片新天地,而非和别人抢食固定的饼。在评估创业者时,我们会看他的韧性和学习能力。今天创新工场也会投一些B轮、C轮项目,在判断这些项目时我们一定会看核心指标,如日活、付费用户等。值的注意的是,这些数据要从具体领域来衡量数据指标,根据业态的发展做未来的推算。

  创新工场的特色之处是中美都设有机构。我们会观察美国最聪明的教授、学生在做什么,因为美国的技术型创业对中国具有引导性价值。此外,我们也会观察中国的哪些事情在改变整个产业的格局,根据这些来判断未来的机会点。

  过去两年,国内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开启了全民支付,进入了第三波人工智能。过去只有线上信息,如今线下信息也被数字化上传。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我们称之为“OMO”。在这个环境下,摩拜可以在线下被查询、无人零售出现可以捕捉线下用户的行为轨迹。线上线下信息融合可以让一个公司更好获取用户和变现。

  中国的创业者更能够专注于快速迭代产生效果。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是快速得到数据、让数据进入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的过程。很多地方政府在让无人驾驶上不遗余力的给出了帮助,让我们的落地更快。未来在政策和社会接受方面,中国都会跑的更快。

  第一代无人驾驶唯有上路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无人驾驶是纯无人的,纯无人驾驶在景区、停车场、机场都有超凡表现。让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快速跑起来,在获取数据展现出中国的优势,然后和美国进行技术开源合作、优秀科学家回国创业,技术上的差距可以拉平。长此以往,因为迭代式创业、政府支持、资金支持,无人驾驶有能演变为中美领跑全球的状态,尽管今天是美国处于领先位置。

  如果我们关注一些很大的变迁会发现,过去这一年技术创业变得更加重要。美国在五到十年前也发生过这样的变迁。美国最传统的几家VC,在过去十年左右失去领跑的地位,而有几家以懂科技、懂产品、懂趋势的VC跑了出来。在科技快速改变时代的当下,把握住产业界和科技发展的脉搏,我们就可以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美国技术型创业项目超过中国,但中国应用型创业项目却比美国多。但进入同质化竞争局面之后,技术优势才是一个更长久的打法。当然也可以打资本战,用资本砸死竞争对手。我们作为技术型投资人,在传感器、无人驾驶、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等方面还在寻找新的科技型创业项目。

  高科技创业只是创业的冰山一角,占创业的5%,而95%的创业都是接地气、服务型的项目,如关爱型、交流型、服务型创业,像按摩师、月嫂、导游等。

  谈到双创、谈到高新创业,我们不能认为这些创业不值一提。换位思考一下,创业者都能做成BAT么?未来人工智能取代50%甚至更多工作以后,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大量重复性的白领或蓝领工作被取代的时候,他们要做什么呢?

  我认为创业园区、孵化器、“双创”未来应该转移注意力,去关注这些能够解决大量下岗问题、创造“温度”的企业。或许每一个公司都不能创造庞大的经济价值,但都是可以盈利的公司,而不是将全部社会资源都注入科技创业。科技创业虽然可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

  O2O时代有些VC投多了,手中有很多现金,导致现在很多VC都面临纸面估值很高,却无法退出的窘况。我们作为投资人要警惕哪些投资仅仅是账面上显示的融资金融,但真实的价值已经不在了。负责任的VC会自我降低虚高估值的项目。创新工场一直这么做,因此无论是帐面回报还是退出角度都可以给投资人非常好的交待。

个人简介
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开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