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比较喜欢一句话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总觉得不管是做一件事情还是做一个企业都必须要知道做好是什么样子才能做好。就拿做企业来说,这里的知道做好并不是你必须来着五百强企业或者行业知名公司,而是说老板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和蓝图,知道未来某一段时间后企业可能的样子。
马云其实不懂技术,但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阿里巴巴最早其实就是要搭一个台子,充其量就是马云在脑海中大致构思出了台子应该长什么样,但搭台子是一个技术活,他自己不会呀,就先找几个兄弟一起干,这帮兄弟也不是那么懂技术但被马云的宏伟蓝图给打动了,就一起找人来把这个活儿给干了。最初找的那些兄弟自然而然的成了公司的创始合伙人,后边被找来干活儿的人特别少的一部分也加入了合伙人的行列,还有一部分成了公司的管理层,大部分离开了。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企业里面什么是铁打的营盘,绝对不会是你的固定资产,也更不是你的办公楼,真正的营盘恰恰是马云和他最初找的那些兄弟及后来慢慢成为兄弟的人,也就是后来衍生出来的合伙人群体。这帮人是阿里的最大的财富和立足之本,想想其他成功的企业都是怎么做出来的,除了十八罗汉,复星的郭广昌五人组,联想的老一辈柳传志、倪光南,新一辈五大少帅,小米的七个创始合伙人,这些都是企业中铁打的营盘,并且随着企业不断做大,营盘也会越来越大,有内部人成长起来的,有合伙人介绍进来的,有被招聘进来彻底融入的职业经理人,这个时候企业就进入了第二阶段---营盘弱化期。
在管理学上,被认为是企业营盘的人被称为人力资本,俗称合伙人。说白了这些人是企业的财产,是靠工资买不到的一批人,走任何一个对企业都是巨大的损失。被认为是流水的兵的人被称为人力资源,这些人对企业也非常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并且还要定时更换。再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高速行进的列车,那么人力资本就是推动列车前进的轮子,在发动机(企业老板)的引领下,每个轮子都可以独立运转给企业前进以巨大的动力。人力资源则需要根据不同的职能和贡献比作列车的车门,车座,车窗以及乘客。乘客是肯定会下车的,列车的不同零部件坏了也可以更换新的,但运作的过程中发动机不能换,车轮也不能换,要换就必须停车。
或许若干年后,有的轮子也需要更换,但肯定是在列车到达无数个目标站之后的事儿,万一偶尔出现一个轮子开始就更换的情况,列车还可以拿备胎来替换,只是稍微暂缓了一下行进速度。如果刚开始就发生多个轮子需要更换的情况,企业的列车离报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