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谈商业模式与传统管理学的区别

李江涛 原创 | 2017-03-02 16:03 | 收藏 | 投票

常规人做常规事,属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企业,是做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的,也肯定赚不着大钱。所以,研究商业模式就要研究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定要研究哪些是智者所想的,哪些是常识不能覆盖的。

传统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生产出产品,然后再做销售。所以,传统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把产品生产出来。这就需要厂房,厂房背后肯定要有土地,土地有了还需要人。同时,要把产品生产出来还需要技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钱,也就是创业的原始资本。但问题是,大部分企业家创业之初最缺的就是钱。于是,就出现了企业家边创业边积累资本,边积累资本边创业的做法。这种做法很神奇,是不能复制的,但这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且是极低效的。

那么,正常的商业行为应该是怎样的?正常的情况是你决定生产什么东西,你要先做一个计划书,然后再来筹集资金,这个过程叫融资。传统企业家创业之初一般是一没有钱,二没有知名度,所以他们的融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同学。你跟你父母说:“这个项目很赚钱,你能借点钱给我吗?”对方答应给你,只是因为你是他的亲人,会无条件帮你。也就是说,这种融资方式靠的不是技术,靠的仅仅是情感。

靠情感融资是很不稳妥的,因为很多人借了钱还不上就跑掉了。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发生,西方人发明了风险投资,还出现了一个词叫“有限责任公司”。什么叫有限责任?就是你投的钱赔光了就算完了,叫有限责任。咱们传统的企业不这样,是无限责任。有的人借老婆的钱还不上了,被逼得没办法了只能跟老婆离婚。借父母的钱还不上了,赶快断绝和父母的关系。但是离婚或口头上和父母断绝关系还不算完,以后他缺钱了照样到你家里去要。这就是传统的以关系为导向的融资模式的弊端。

另外,传统的企业都叫产品经营企业,就是把人雇来,把东西生产出来。然后把东西卖出去作为一个标准,因为把东西卖出去才有钱付原料费,付员工的工资,所以传统制造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把矛盾最终集中在产品上。它以产品的销售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就完蛋了。

传统管理中最大的矛盾就是企业老想卖贵,消费者老想买便宜,这是个死结。商业模式的作用是什么?它不研究产品怎么卖,而是研究产品体系该怎么建立,它是围绕资源开发展开的一门学问,这个体系一建成,就不愁产品难卖。

举个简单的例子,报社传统的经营方式是叫记者采编,找编辑去编辑,找印刷厂去印刷,然后找渠道去销售。这是最简单的管理,没有什么商业模式,我们称它为传统管理。

后来,报社发现卖报纸不挣钱了,它要养活自己,所以就发明了一个业务,这个业务就叫广告业务。就是在卖报纸的同时贴一些广告,对读者来讲,多加点广告无所谓,可以不看,但是对报社经营来讲就意味着可以多一份收入。在报纸上打广告,这就是一种新的经营。

在报纸上打广告是对报纸本身的深度开发,可不可以在其他方面做点文章?后来,报社发现,每天早晨那个报童只送报纸,为什么不能同时给订报纸的用户订牛奶?于是,出现了报童送报纸的时候送牛奶的情况,在送的过程中一次性干了两件事。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增加了一项收入。卖报纸的时候顺便卖牛奶,从订报纸到订牛奶就是一个跨界经营。这种经营是在报纸以外的报童身上做文章。这是一种跨界的商业模式。

再进一步,报社可不可以把读者组织起来搞培训,甚至把读者组织起来卖房子?这就是一个资源深度开发的问题。当然可以,而且卖房子给提成,肯定有人专门干这个。这是一种对读者资源的深度开发。

从卖报纸到做广告到送牛奶,再到卖房子,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

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和传统的管理学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的管理学就是研究生产、技术、研发的。商业模式给了我们一种新型的商业关系,它最终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为谁创造价值,第二个用什么样的资源进行生产和开发,第三个如何赚钱。

归结来说,商业模式实际上是管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度体现,或者说它其实是管理的一个高度,是这个时代的一套管理系统和方法。

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专注于企业的全方位改造计划、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股权设计,融资规划、企业全方位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大数据体系构建,电话:13811134461。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主任;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国内著名管理突破专家;中国立心国际管理研究院首席管理学家;多所知名高校博士生导师;
每日关注 更多
李江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