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与平行世界的牛云、朱云有什么不同?

肖知兴 原创 | 2017-07-28 11:4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吕氏春秋·察今》)

  抽象的管理,原则性的管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类,几乎谁都懂。管理难,难在具体。越具体,变量越多。目标、资源、工具、手段、时间、地点、人物等等,这还只是第一层;第二层,以人物为例,团队中多少人,组成结构是什么,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每个人各自的经验、学历、能力、性格、角色、动机、价值观、自我认知等等,几乎就无法穷尽了。

  而且这些变量之间还有普遍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对最终结果产生线性或者非线性的影响。所以,这很快就超过了一般人能够处理(不管是用系统1的直觉思维还是系统2的刻意思维)的变量数目的极限。

  所有的管理实践,都是具体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经验,都是具体的经验,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具体的环境、具体的条件下的成功与失败。这就给所有的管理学习者带来一个巨大的两难问题: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越抽象,越好把握,但同时也越无实用价值;越具体,看起来越有使用价值,却同时也越难于复制。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马云1999年带领十八罗汉在杭州湖畔花园的一套居民房里创业,历经各种风波,终成大业。抽象地说马云的领导力和前瞻性如何使得他在恰当的时候、用了恰当的人、做了恰当的事,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一般都没什么问题,有一定的通用性,对其他创业者有一定借鉴意义,虽然大家一般都有一种不知如何入手的感觉。

  进入到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具体变量,很多因果关系就显得更有趣,更有启发性,给人一种更有操作性的感觉。例如,十八罗汉中有一大部分是马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做英语老师时教的学生。首先,马云教的是英文,世界大门对于他来讲,是打开的;其次,他们在杭州,身处中国制造的腹地,有大量需要外贸服务的中小企业;第三,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制造正在以惊人的体量和速度席卷全球;第四,因为是电子科技大学,同学们的电脑背景补了马云的技术短板;第五,大家都是马云的学生,马云天然地拥有一种类似布道士的权威等等。

  这些因果关系,听起来让人激动,给人很容易学习的感觉。可惜,这种感觉完全是错觉:任何试图简单复制马云当年做法的创业者(例如很多人甚至千方百计买一套湖畔花园的房子),几乎都失败了,成为刻舟求剑一样的笑话。

  简单复制成功案例的具体做法无法带来成功,还有一个人们容易忽视的角度:偶然性。学过数理统计的人都知道,无论什么算法,什么模型,等式里永远需要包含一个误差项(error term)。想象还有几个平行世界,有一个牛云、朱云同时在创业,所有变量与马云都一模一样,甚至连长相都一样,他照样有可能失败。

  马云的成功,有偶然性的因素,背后还有上帝之手的功劳。所以,一般中国人都相信的成王败寇的逻辑,成功者因为成功了,所以说什么都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成功者也有可能失败,失败者也有可能成功,在因果关系面前,大家必须保持充分的谦卑心、敬畏心和平常心。对成功者、成功案例、神迹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和学习,从这个角度看,也是刻舟求剑式的迷信、盲从和自我催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对商业与管理领域的多维度、多时点、多层次、全面、复杂、动态的网状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那种迅速找到重点、关键和切入点,把握好火候、时机、节奏的能力,在人群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明茨伯格所谓的“管理是手艺”)。这也解释了商业上的成功,无论古今中外,报酬都如此丰厚的原因。这种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可以学到的,实话说,我年纪越大,倾向于越保守。

  还好,生而知之外,至少我们还有学而知之的可能性。向他人学习管理的正确方法是走一条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的“之”型道路:首先从他人具体的做法中总结抽象的原则,然后再按照抽象的原则,结合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采取恰当的做法。当然,这种学习方法有效的前提是当事人难得地具有这种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出入无间的能力。

  这个要求,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也不低。商学院里的案例教学,可以帮到前半段,后半段只能靠个人的造化了;而私人董事会里,通过各种横向学习机制的设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走这个之型道路的成本,这是它成为了一种相对更有效的管理学习方式的重要原因。

个人简介
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任职于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和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管理学博士,现执教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西班牙政府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