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的确有意思

陈云寿 原创 | 2017-08-31 12:14 | 收藏 | 投票

        提起“回报”,自然会联想到意思与之有相近的收获和结果,有条件关系的行为与付出,有逻辑关系的思维和意愿(或动机)等等。毕竟中国文字除表意功能之外,还有“丰富”“灿烂”等基本属性。不论语词还是概念,摆在那没人理没人问时也就那么一回事,要是有人深究,其背后的丰富程度、复杂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就像钱钟书说的,不提文化时感觉自己很有文化,若问我什么是文化时,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了。

        “回报”也一样。从他与付出的关系以及作为结果的特性上讲,只要进一步梳理就足以让人产生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从获得的回报是否属于主观愿望上讲,他应该具有递增性、衰减性、不对称性和意外性等特征:如果说“顺手牵羊和搂草打兔子”是一种获得回报的效果递增,那么“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则是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效果衰减现象;如果“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是两者之间严重的不对称,那么“哥伦布因远洋探险而发现新大陆”则是一种付出后的意外收获。

        从时间维度上讲,付出与回报或行为与结果之间鲜有立杆见影的及时。如果有人硬要追求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的话,可能没有比触电自杀或抢银行来得更及时的了,至于天上掉馅饼的事只在语景中出现过,可别心存幻想。除此而外,恐怕只有延迟和因果之间的迥异了。传统意义上的“十年磨一剑”和“十年育树,百年树人”等都是典型的付出与回报的延迟现象。如果说秦桧在他死后三是年才被铸成铁像跪在岳飞坟前是一种超长的延迟,那么孟子在他去世后上千年才被追封为亚圣更是稀有现象。当然,两个历史人物身后不同的境遇,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的体现,无非在时间上等得花儿都谢了。

        从空间维度上讲,即便动机相同,付出与回报、行为与结果之间也存在正相关、负相关以及不相关等不确定因素。同时可能还有连锁性演进的可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无疑是付出与回报成正相关关系的典型案例;“南辕北辙”更是负相关的综合概括;孔乙己也坐过十年以上的冷板凳,更知道茴香豆中“茴”字的四种写法,但只能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当下的孔乙己不在少数,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联度也不是那么密切;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的可悲结局,恐怕就就属于一种连锁演进的可能吧!

        可见,“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是有条件、有假定前提的,绝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更何况人类社会的好多创造发明,就是在对真理的探索中误打误撞或偶然发现得到的。因此,付出未必一定获得回报,他只是获得回报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当然,没有付出与就跟回报彻底绝缘了,这就是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至于对充分条件的探索,正是本文抛砖的目的。

个人简介
瑞丽建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1969年2月生,云南省大理人。工程成本管理师(高级 )、国际注册高级项目管理师[PMP]。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