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青睐什么样的培训师

周正勇 原创 | 2017-09-11 22:32 | 收藏 | 投票

  企业青睐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师,企业的培训是以员工为主体,以培训师为主导,通过宣导理念、训练技能、解决问题来改变个人行为,进而提升组织绩效的系统工程。
一、培训包含着五层意思
一是教与学的关系。培训的主体是具有职业身份的学员,培训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向导、指导的作用。在培训中,培训师表现得精彩不是真精彩,那只是表演了自己、表达了自己,让学员在培训中绽放异彩,那才是真精彩。就像“希腊三贤”之一的苏格拉底,用学生柏拉图证明了自己的卓越;而柏拉图也用学生亚里士多德证明了自己的优秀。企业培训师也是如此,教的效果是用学的结果来证明的。
二是培训的任务。培训的任务有三:宣导理念、训练技能、解决问题。这与韩愈在《师说》中对师者的评价有着惊人的相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宣导理念;授业,训练技能;解惑,解决问题。
三是培训的方法。理念的传达要用宣导的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游戏法等,都可以达成宣导的效果。技能的传授要靠训练达成,训练离不开实操法、督导法。面对问题要强调解决方案,方案的产生离不开案例法、咨询法。我们曾经接触过一家企业,观摩该企业的收银员培训时,发现主讲人员以讲授为主。事后我们与培训管理者交流,问他是不是学员存在听得懂、做得差、考得“焦”的现象?培训管理者很认可我们的说法。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学方法不恰当,这样一定会影响学习效果。
四是培训的效果。就学员个人而言,培训的效果在于学员行为的改变。那么,思想、言论的改变能不能体现培训的效果呢?我们说,思想、言论的改变,往往是通过行为的变化来表现的。很多培训师都强调,学员要有“空杯心态”。那么,培训中的空杯心态。是不是要用尊重他人主张、不过分强调个人观点、接受他人建议、不与他人对抗的行为来表现呢?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判断一个人,往往不是看他有什么样的言论,而是看他有什么样的行动。”对于组织而言。培训的效果在于提升组织的绩效或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或是让团队得以成长,或是让客户群体得以扩充,或是提升了内部工作质量等。从培训效果来看,培训对于企业来讲有一定的“功利性”,哪个企业都不希望投资了培训,却没有产生回报。
五是培训的形式。是不是所有的培训都是集中办班呢?比方说,企业里面经验多的员工,平常辅导一下经验少的员工、这就不是以培训师为主导的培训了。可能这个经验多的员工是一个师傅,有的时候甚至连师傅都不是,就是新员工问了他一下,他给新员工指导了一下,这其实都叫做培训。所以培训并不一定是以“集中办班”的形式出现的,也不单单是一种活动,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
二、企业培训效仿医院模式
企业培训无外乎外修、内练。要么向企业以外的培训机构采购培训服务,要么向企业的内部资源开展培训话动就外部的新兴培训、网络教育平台来讲,它们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可以这样说,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处于培训产品和企业之间的,一个中介角色,但随着企业培训逐步走上正轨,这种平台已不适应企业培训的发展要求。
需求不等于需要,企业培训越来越需要“医院”,而不是“超市”,因为需求不等于需要,医院要有“医生”来开处方。因为“患者”并不能一下把需求说明白。如果一个病人得了病,觉得自己胃痛,请医生给他开治胃痛的药,医生照办了,那么可以说这是个庸医。因为到底引起病人胃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医生并没有进行诊断,对症下药。同样,作为一个培训师,如果员工要什么给什么的话、那也是在危害企业,因为很可能这只是企业的一个潜在需求,而企业真正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一个好的培训师,必须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也必须知道发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在哪里,更要了解开出这个“处方”后,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
培训需要“疗程”,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培训师课讲得很精彩,课堂上不断有学员提问,效果也不错。可当天晚上,学员下课后就在公寓里闹起来了、公开发泄对公司的不满,最后竟然有1/3的人选择了辞职。虽然这位“医生”的“药”不错,但下了药过后,“病人”第二天却爬不起来了。因为他没有注意到:一个企业不是靠一次培训开出的“药”就能治愈所有的“病症”,必须依靠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的状态做阶段性的调整,有时要下平和的药,有时要下猛药。所以,培训师要在培训前的沟通中,不断收集学员潜在的需求信息,将最好最有效的培训送给企业员工。
三、培训师解决问题扮演的角色
培训师在培训前要扮演“医者”的角色,对企业的显需求、潜需求做出必要的诊断,并给出治疗规划。培训中要扮演“艺者”的角色,通过演讲、演绎、导控、编撰、设计,将知识、技能、方法传导给学员。培训后要扮演“长者”的角色,对培训效果进行巩固、监督、指导。现在我们就重点来谈谈培训中的“艺者”这个角色:
一是培训师的演员角色。这一角色要求培训师能够进行流畅的表达,同时用表达调动学员的情绪,实现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如果一位培训师表达能力欠缺的话,是走不上讲台的。
二是培训师的导演角色。这要求培训师能像导演那样,掌控场内、场外的局而,既要保证培训现场的教学组织,又要掌控课外指导。我们经常在培训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培训师面对学员的质疑要么不知所措,导致冷场;要么思维混乱,不知道要说的主题是什么,完全不能控制课堂局面。
三是培训师的编剧角色。这是对培训师创造力,或者说创作力的要求。能够及时地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更加注重完善课程的内容。对于知识体系的不断创新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和动力。
在培训中,“艺者”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角色与能力的失衡。一个优秀的培训师,既要有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还要有开发创作能力,这三种能力要保持均衡。总之,企业需要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师。

个人简介
企业管理领域知行者,曾任职浙江省两家知名上市公司,担任企业中高层管理职务。2018年,任职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担任研究会理事职务,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研学与创新。
每日关注 更多
周正勇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