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的人格塑造是第一位

闫召军 原创 | 2017-09-18 20:14 | 收藏 | 投票

  稻盛和夫认为,所谓经营只能是经营者人格的投影。企业的经营、人员的管理不仅仅靠方法、技术的掌握,更在于企业的经营者——企业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本文不谈论经营管理的道理,而侧重于企业主人格素质的塑造。

  (一)根本方法论

  行为做事必讲究个方法,否则无以实现目标。企业主承担着发展业务、做大做强事业的责任,有动力、也有压力不断学习经营管理的方法手段,但在现实中却大量的出现这样的现象:

  听某位专家、大师讲解某种经营管理的方法模型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便容易相信这是有效的,便想着在自家企业实践一番;

  听另一位专家、大师讲解与之前的方法模型有出入、有偏差的方法模型,也是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便混乱了头脑,不知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

  实践中尝试应用了某种或某些模型,发现没有预期中的效果,甚至是失败了,便不再相信所谓的专家、所谓的管理模型。

  执行力、领导力、阿米巴、OKR、HRBP,甚至是国学、玄学,都被企业主群体学习、实践应用,但企业主越来越不相信这些曾经或正在流行的概念了。

  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有很多,比如我国工商管理领域没有出现如德鲁克这样的理论权威人士、没有系统成熟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大量的专业机构商业盈利心过重等等,这是外在的客观原因,笔者无意论述。笔者在此想强调的是企业主个人的问题。

  个人的核心问题在于根本方法论的缺失。

  经营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动向层出不穷,听起来很有道理,貌似有不少成功的例子,那么我的企业也不能落后,跟随潮流、尝试下看看效果。但成效基本是不彰的。

  这个专家、大师的讲解很有道理,但是另一个专家、大师不同的讲解也很有道理,我的企业该用哪一种?迷惘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观点——管理,思维先行,然后知行,并借鉴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但这样还是不够的,企业主更需要培养自己掌握根本方法论,以清晰理解、分辨、创新适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

  根本方法论可以说是哲学层面的概念,但正因为是哲学层面的,才更有对具体知识行为的指导价值。

  笔者在此提供个基本公式:人事=价值目标+结构化运行原理+因素。这是笔者在生活中、工作中、管理实践中经过证实的基本发现,若能领悟,相信对提高个人的分析、思辨、认知能力大有裨益。

  1.价值目标:所有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追求,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这是人事行为的起点。人事行为千般万般,必然以特定的价值目标作为统领。不首先关注价值目标而谈经营管理的方法,这是社会阅历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做法。

  2.结构化运行原理:这里的原理,指的是潜藏在具体的、看的见的现象、行为、问题、数字背后的发生机理、因果联系。通俗的讲就是“追根究底”所达到的认知层次。所谓结构化,可以理解为系统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构造了机理。价值目标派生相应的行为,二者之间如此产生了一致性。

  3.因素:要关注因素的需求和属性两个纬度,这是结构化运行原理发挥作用的基础。比如关注组织中人的真实需求,关注他们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等基本特性。

  当把三项结合起来、理解了这个公式,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了不起的企业和管理者会如此强调文化?为什么你学了很多工具却不能使其发挥作用?为什么你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往往适得其反?

  因为文化反映了价值追求和理念,这是人事首要的,而非方法、技术;

  因为对管理工具你只知表、不知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透彻理解、不可能灵活运用;

  因为你不关注企业里的人这一重要因素的属性、需求,哪怕你学到了再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实践上都将产生偏差。

  “生有涯,知无涯”。面对组织内部的问题,面对市场多变的局势,面对众多各执一词的专家,面对已知、未知,根本方法论(或者其他方式的根本方法论)有助于提高智识,“执一而牧天下”。

  举个宁高宁演讲中的例子作为本篇的注解:“企业战略的理论家非常多。。。有定位说、目标说、资源说、创新说、组织说、转型说等等不同理论流派。”“我认为,战略根本上是增长和增长方式。。。战略的根本是一种增长方式,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路径达成企业的增长。”企业主应该培养自己这种程度的认知能力。

  (二)价值观

  行业内总有文章论述我国的企业主普遍存在着信仰缺失的现象,认为有些老板过度自私自利,以至于做出坑害消费者之事。这是价值观极度偏差的案例。

  笔者不论述这些极端例子,笔者强调的是经营管理者应该有相应的价值观。

  诚如上文所述,价值目标是人事行为的起点。经营管理行为更是如此。经营管理面对外部顾客、内部员工两大群体,其价值必然围绕着他们确定。

  其实,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观早已被阐明清楚。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顾客的需求是企业整个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企业从事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及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促使顾客购买、满足顾客某种需求。”

  汤姆•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明确提出杰出企业的特质:贴近顾客、以人为本。

  “顾客导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已成为现如今商业领域的本理念。在实践上,经营成功的、失败的大量案例企业,中国的、欧美的、日韩的企业的可取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价值观的合理性。作为商业活动的主要决策者,企业主也应该深刻理解、领会并付诸于具体行为中。

  “顾客导向”等价值观在范畴上还属于经营管理领域的概念,笔者认为,如欲做到,更需要在个体层面树立符合正义的价值观。从我国乃至东亚其他国家文化文明发展历程中探寻,企业主应该塑造的个体价值观基本可以用八个字来表示:敬天爱人、中和位育。

  “敬天爱人”这个词很多人是比较熟悉的,它表达了对规则的尊重、对人的仁爱。近年来,稻盛和夫以其哲学思想、阿米巴经营方式影响了广大的企业主,其经营哲学的核心便是“敬天爱人”。当然,其中不乏有质疑声音。笔者也曾经疑惑过:凭借“作为人,何为正确”的思维、理念就能使困顿的企业起死回生、焕发活力吗?稻盛先生是否有过度宣传的嫌疑?现在看来,若是将“敬天爱人”作为商业事业的基本价值观,用以指导具体的商业活动、经营管理行为是符合道义、符合人性需求的。

  “中和位育”语出儒家经典《中庸》。笔者在此通俗地做个解释:中,可以理解为事物运行的根本原理、规则;和,可以理解为按照规律、规则行事;位,可以理解为使人能够因其材任其职、就其事;育,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发展、价值的实现。“中和位育”可以说是“敬天爱人”的进一步体现,秉承“敬天爱人”的价值理念,尊重规则、按照规则行事,并致力于组织内外人员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

  企业主发育出如此的个体价值观,从世界观、从人格上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性,才可以更深切地意识到 “顾客导向”、“以人为本”的意义,而非仅仅止于知晓、理解。

  (三)人格的修行

  人事行为存在着这种现象:人在学习、实践某种规则的同时,时时受到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甚至是精神状态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扭曲对规则的遵守。越抽象、越高级的事情,这种影响越明显。

  经营管理作为一种高级人事行为,不仅仅是商业规则、管理规则的体现,更是企业主人格的投影,受到企业主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情绪、欲念的影响。

  不同于组织其他人员,企业主的最大特点在于“没人管”。他有自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做事而少有人能够指正纠偏;他有权力做出在战略、产品、人事任命、奖惩方面的决策而少有人能够给予强力约束。这也就意味着,基于企业主的身份,企业主作为一个人,他的人格各个方面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打上深深的个人烙印。坊间流传这样的观点,即“老板文化即是企业文化”,虽然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曲解,但是却形象地反映了企业主人格对企业的巨大影响。

  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企业主的人格都成为了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

  管理咨询界有一个基本观点: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老板,除了认知方法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老板的个人价值观、人生追求、格局、胸怀、自我程度、思维特点等影响了正确的决策和行为,个体的非理性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现实中,企业主学习、明白了某种理念、方法,或者初步培育出了某种价值观、方法论,但在实践中依然是我行我素,依然是由着自己的私利、私心、不成熟的经营管理思维行事。

  这不是企业主的过错。毕竟没有人是天生的经营管理天才,大量的中小企业主或为了职业生存,或为了更多的财富,或为了人生价值追求投入了这一领域,而且大多是跨界进入。他们没有“老沃森”,家庭环境发育不出适合商业行为的人格;中国也没有成熟、完善的商业教育,而且他们已经学的迷惘了。

  但任由个体人格干扰企业发展就是企业主的过错。企业主可以完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可以分权;若是不愿让度权力及背后的事业,那么提高个体人格修养便是不得不做的事。

  人格修养的主要内容在于调整自我,使自我培育出符合事业所需要对应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在于约束自我,减少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偏离。

  调整、约束自我的方法,一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增强知识和理性思维;二是修行,发现、约束、纠偏人格,弱化自我的原初人格的作用力。学习力已经成为领导力的主要要素之一,笔者不再论述。难点在于修行。

  笔者不得不再反观我国及其他东方文明国家的文化文明史,毕竟西方文明人格教育点不到国人的灵魂深处,而我国当代这方面的教育依然是空白。修行的方法很多,中国儒家、道家、佛教都有相应的论述,儒家主张“正心、诚意、修身、养性”,提倡“三省吾身”;道家主张“无为”,提倡“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佛教主张“明心见性”,提倡“戒、定、慧”。修行有风险,其根本要旨在于能够检视、反思自我、塑造自我,进而在行为上做出调整、助力实践。

  根本方法论、价值观、人格修行是企业主个体层面的素质,但却是这一特殊群体人员在经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塑造的。如此,发展相应的职业能力、追寻自己的事业便有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个人简介
运用管理工具和知识,在对企业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管理方案,以提升公司管理能力。
每日关注 更多
闫召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