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与毛振华告诉我们:创业永远不会顺风顺水

陈九霖 原创 | 2018-01-30 10:5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18年1月25号,“80后”创业标杆人物的茅侃侃被爆自杀,年仅34岁。再往前,1月2日上午,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在黑龙江亚布力旅游度假区拍摄并发出了一段“控诉”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视频,控诉亚布力管委会非法侵占其23万平方米土地用于招商。这两个事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甚至引起了国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刻报道。

  这两件事粗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此茅非彼毛;茅侃侃离世,毛振华活着;茅侃侃为“80后”创业者,毛振华是成功的企业家。

  然而,仔细探究,二者之间又确有一些联系,至少,都是当下企业界的热点大事。他们的共同点都指向商业的逻辑、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我国的商业文化。

  首先,如我的拙作《商业的逻辑》所浓墨重彩的那样,创业就是一场搏斗,充满了艰辛,不失血腥,甚至“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自己算上20年前开始于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的那一次,经历了两次创业。头一次遭遇国际资本大鳄的狙击与围堵,枪林弹雨之中,弹尽粮绝,折戟沉沙,落入陷阱,身陷囹圄,差点儿像茅侃侃一样地走上了不归路。但我选择坚强,死里逃生。现在创立与经营的民营企业约瑟投资公司,虽然天天都在进步,但细数起来,也是步履维艰,不敢懈怠。

  创业涉及战略、资本、人才、市场、股东、员工、客户、产品或服务等方方面面。作为创业者,每天睁开眼睛就得想到钱自何来,钱往何处,油盐柴米尽皆想到,锅碗瓢盆缺一不可。但可与谋者不多,共同虑者更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或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因此,常常会走进“死胡同”。任何一个真正的创业者都能体会到茅侃侃走上不归路之前的处境与心境,除非是拼爹或是走了“狗屎运”。

  那么,创业成功后是否就一顺百顺呢?毛振华的呐喊与无助给出了答案。他创业20余年,在黑龙江投下20多亿元,说明他经验够丰富,实力够强大,但依然困难重重,被逼无奈。

  可以说,从创业之日起直至登上成功之巅,若非退隐,都是一路的艰辛,都不会有一举成功水顺流的顺态,甚至“在天堂的门口,也有通往地狱的路”!

  面对这种艰难困苦,正确的选择就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商业的逻辑!

  茅毛共议的另一个层面,就是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的成败得失往往在三个方面,即战略、资本和人才。以资本为例,在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却有足够的资金找不到去向,银行的授信也追逐国有企业,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窘况。茅侃侃死时账上仅有15万元人民币,这应该是其重要死因之一!而毛振华抱怨的也是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十九大报告指出,还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要为实体经济打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期待这些重要精神尽快落地,生根开花,以避免更多的茅毛悲剧。

  茅毛事件更深层次,指向了我国的商业文化。我国文化自古至今,是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此无可争辩,不必多言。看看“国考”“委员”“代表”甚至“会长”的竞争即可见一斑。成败与面子文化,也毫不逊色。虽然我们常常读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古语,可是,说到底还是成王败寇的基因居多,以至于李晚芳所称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在垓下一败之后而自刎,因为他认为失败了,“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我本人狮城一败,得到更多的不是鼓励,而是奚落指责,甚至当年有一篇文章还问到“陈九霖为什么没有自杀?”

  此时谈茅论毛,我的本意是:一、创业的逻辑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逻辑,创业者需要做好精神准备;二、面对各种挫折和不如意的事,要百折不挠,且行且珍惜,或者像毛振华那样吐出来,或者像褚时健那样逆境中崛起;三、呼吁全社会重视与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培育我国东山再起的商业文化。

个人简介
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毕业于北大,曾就职于航空公司,后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陈久霖执掌中国航油期间,除了使公司经营业绩大有起色外,还策划和主导了一系列收购兼并活动,为中国能源…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